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奇經八脈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衝脈者。起於氣街。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

2. 診脈

皇極經云。人之四肢。各有脈也。一脈三部。一部三候。以應天數也。一脈三部。寸關尺也。一部三候。浮中沉也。所以應之九數也。愚謂脈之理亦微矣。人有四時之正脈。有平生之常脈。有內傷之變脈。有外感之邪脈。有重陰之脈。有重陽之脈。有陽虛而陰乘之脈。有陰虛而陽乘之脈。

有陽極而陰生之脈。有陰極而陽生之脈。有獨見之脈。有兼見之脈。有初病之脈。有久病之脈。有可治之脈。有不治之脈。其左右上下表里之間。有餘不足。惟在乎分別陰陽。能分別陰陽。斯可以識脈之體。劉復真曰。昔王叔和以七表八里脈。決人之生死。然又文理浩繁。今撮其樞要。

以浮沉遲數四脈為宗。知風氣冷熱主病。且浮而有力者為風。浮而無力為虛。沉而有力為積。沉而無力為氣。遲而有力為痛。遲而無力為冷。數而有力為熱。數而無力為瘡。更分三部。在何部得之。若在寸部。主上焦頭面胸膈之疾。關部。主中焦肚腹脾胃之疾。尺部。主下焦小腹腰足之疾。

診其五臟。何髒得之。六腑亦然。學者又當以意會而加精別。庶不致按寸握尺之誚云。

3. 七表八里總歸四脈

浮脈屬陽主表。舉指輕按而得之曰浮。浮而有力曰洪。浮而無力為芤。浮而長大為實。

沉脈屬陰主裡。舉指重按而得之曰沉。沉而有力曰滑。沉而無力為弱。沉而似有似無為微。沉而至骨為伏。

遲脈屬陰在臟。舉指半重按之在內。再按乃見。一息三至曰遲。遲而有力為澀。遲而無力為濡。遲而似有似無為緩。

數脈屬陽在腑。舉指輕按而極急。一息六至曰數。數而有力為弦。數而無力為緊。

寸部主上焦頭面之疾。(凡診脈按至骨而見者謂之有力。按至骨而無者謂之無力。余皆仿此。)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頭面眼目。虛浮體重。風寒齒痛。口眼喎斜。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胸膈痞滿。咳嗽氣急。膈氣翻胃。胸滿不食。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嘔吐痞滿。不入水穀。虛汗拘急。疼痛不已。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吐食煩躁。口苦咽乾。客熱煩渴。頭痛口瘡。關部主中焦胸腹之疾。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兩臂拘攣。不能舉運。背脊筋疼。身體麻木。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膨脹虛鳴。心腹疼痛。上下關格。不思飲食。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痃癖腹痛。遊走不定。上下攻刺。反胃吐食。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口熱作渴。嘔吐霍亂。怔忡煩躁。寒熱交爭。尺部主下焦腰足之疾。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寒邪腰痛。腿膝麻木。陰莖腫痛。大小便不利。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臍下腫痛。腳膝痠痛。下虛盜汗。小便頻數。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小腹急痛。外腎偏墜。小便頻數。大便泄瀉。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小便不通。大便閉塞。或作腎癰。煩渴不止。五臟見浮脈。主風虛之病。

心脈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語。語言錯亂。

肝脈浮。主中風癱瘓。筋脈攣搐。面腫牙疼。腸風下血。

脾脈浮。主脾虛作膨。飲食不進。上氣喘急。嘔逆泄瀉。

肺脈浮。主咳嗽氣急。大便風秘。面浮面瘡。吐血吐膿。

腎脈浮。主腰疼牙痛。小腹氣痛。腿足生瘡。足膝無力。五臟見沉脈。主積氣之病。

心脈沉。主小便淋瀝。咯血尿血。小便不通。寤而不寐。心驚。

肝脈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昏痛。肚腹脹滿。

脾脈沉。主中滿不食。痞氣色黃。手足不仁。嘔吐泄瀉。貪睡。

肺脈沉。主咳嗽多痰。上氣喘急。嘔血失聲。息賁肺癰。

腎脈沉。主風滯腰疼。小便不利。陰癩作脹。奔豚腹滿。五臟見遲脈。主冷痛之病。

心脈遲。主小便頻數。心疼嘔水。怔忡多悸。伏梁臍痛。

肝脈遲。主筋攣骨痛。目昏多淚。觸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脈遲。主咳嗽泄瀉。腹中有蟲。痰涎多壅。飲食不化。

肺脈遲。主寒嗽喘滿。大便溏瀉。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脈遲。主小便頻數。滑精不禁。膝脛痠痛。陰濕盜汗。五臟見數脈。主瘡熱之病。

心脈數。主煩躁狂言。舌上生瘡。小便赤澀。眼目昏花。

肝脈數。主眼痛翳膜。目昏多淚。頭風眩暈。婦人血熱骨蒸及中風。脾脈數。主口臭胃翻。齒痛牙宣。多食不飽。四肢不舉。

肺脈數。主咳嗽吐血。喉腥目赤。大便閉結。面生痤痱。

腎脈數。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疳生瘡。陰囊濕癢。

4. 內因脈

(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

喜怒傷心脈必虛。思傷脾脈結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便濡。恐傷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