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奇經八脈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衝脈者。起於氣街。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

白話文:

督脈從身體最下端的穴位開始,沿着脊柱內側向上,直到風府穴,進入腦部。

任脈從中極穴下方開始,向上經過毛髮生長的地方,沿着腹部內側,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和下巴,沿着面部進入眼睛,連接舌頭。

衝脈從氣街穴開始,沿着足陽明經脈,經過肚臍向上,到達胸部後散開。

帶脈從身體兩側的季脅穴開始,環繞身體一圈。

陽蹺脈從腳跟中間開始,沿着外踝向上,到達風池穴。

陰蹺脈從腳跟中間開始,沿着內踝向上,到達咽喉,與衝脈交匯。

陽維脈從所有陽經的交匯處開始。

陰維脈從所有陰經的交匯處開始。

2. 診脈

皇極經云。人之四肢。各有脈也。一脈三部。一部三候。以應天數也。一脈三部。寸關尺也。一部三候。浮中沉也。所以應之九數也。愚謂脈之理亦微矣。人有四時之正脈。有平生之常脈。有內傷之變脈。有外感之邪脈。有重陰之脈。有重陽之脈。有陽虛而陰乘之脈。有陰虛而陽乘之脈。

有陽極而陰生之脈。有陰極而陽生之脈。有獨見之脈。有兼見之脈。有初病之脈。有久病之脈。有可治之脈。有不治之脈。其左右上下表里之間。有餘不足。惟在乎分別陰陽。能分別陰陽。斯可以識脈之體。劉復真曰。昔王叔和以七表八里脈。決人之生死。然又文理浩繁。今撮其樞要。

白話文:

《皇極經》說,人體的四肢各有一條經脈,每條經脈分為三部,每一部又分為三候,以應天之數。每條經脈的三部分別是寸、關、尺,每一部的三候分別是浮、中、沉,因此應合九數。我認為脈象的道理非常微妙。人體有四季的正常脈象,有平時正常的脈象,有內傷導致的變異脈象,有外感邪氣導致的邪脈,有重陰的脈象,有重陽的脈象,有陽虛而陰氣乘虛而入的脈象,有陰虛而陽氣乘虛而入的脈象,有陽氣達到極點而陰氣開始生長的脈象,有陰氣達到極點而陽氣開始生長的脈象,有獨特的脈象,有兼有兩種脈象的,有初病的脈象,有久病的脈象,有可以治癒的脈象,有不治的脈象。脈象在左右、上下、表里之間,有餘、不足,都在於分辨陰陽。能夠分辨陰陽,就能識別脈象的本質。劉復真說,以前王叔和用七表八里脈象來判斷人的生死,但文字繁複。現在我將其精華提煉出來。

以浮沉遲數四脈為宗。知風氣冷熱主病。且浮而有力者為風。浮而無力為虛。沉而有力為積。沉而無力為氣。遲而有力為痛。遲而無力為冷。數而有力為熱。數而無力為瘡。更分三部。在何部得之。若在寸部。主上焦頭面胸膈之疾。關部。主中焦肚腹脾胃之疾。尺部。主下焦小腹腰足之疾。

診其五臟。何髒得之。六腑亦然。學者又當以意會而加精別。庶不致按寸握尺之誚云。

白話文:

以浮、沉、遲、數四種脈象為診斷依據,可以得知風寒暑濕等外邪的性質,以及疾病的寒熱虛實。浮脈有力為風,浮脈無力為虛,沉脈有力為積,沉脈無力為氣,遲脈有力為痛,遲脈無力為冷,數脈有力為熱,數脈無力為瘡。此外,還要依據脈象所在的寸、關、尺三部,判斷疾病的部位。寸部主上焦頭面胸膈之疾,關部主中焦肚腹脾胃之疾,尺部主下焦小腹腰足之疾。

診斷五臟六腑病症時,也要依據脈象的變化。學者應當用心揣摩,細心辨別,才能避免僅憑表面脈象而誤診的嘲笑。

3. 七表八里總歸四脈

浮脈屬陽主表。舉指輕按而得之曰浮。浮而有力曰洪。浮而無力為芤。浮而長大為實。

沉脈屬陰主裡。舉指重按而得之曰沉。沉而有力曰滑。沉而無力為弱。沉而似有似無為微。沉而至骨為伏。

遲脈屬陰在臟。舉指半重按之在內。再按乃見。一息三至曰遲。遲而有力為澀。遲而無力為濡。遲而似有似無為緩。

數脈屬陽在腑。舉指輕按而極急。一息六至曰數。數而有力為弦。數而無力為緊。

寸部主上焦頭面之疾。(凡診脈按至骨而見者謂之有力。按至骨而無者謂之無力。余皆仿此。)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頭面眼目。虛浮體重。風寒齒痛。口眼喎斜。

白話文:

浮脈屬於陽性,主掌表面的病症。輕輕觸摸就能感覺到的脈象叫浮脈。浮脈有力叫做洪脈,浮脈無力叫做芤脈,浮脈又大又長叫做實脈。

沉脈屬於陰性,主掌裡面的病症。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的脈象叫沉脈。沉脈有力叫做滑脈,沉脈無力叫做弱脈,沉脈似有似無叫做微脈,沉脈直達骨頭叫做伏脈。

遲脈屬於陰性,位於臟腑。稍微用力按壓,在裡面就能感覺到。再按壓一次才出現,一分鐘三次叫做遲脈。遲脈有力叫做澀脈,遲脈無力叫做濡脈,遲脈似有似無叫做緩脈。

數脈屬於陽性,位於腑臟。輕輕觸摸就感覺非常急促,一分鐘六次叫做數脈。數脈有力叫做弦脈,數脈無力叫做緊脈。

寸部主掌上焦頭面部位的疾病。(凡是按壓到骨頭才感覺到的脈象叫做有力,按壓到骨頭沒有感覺的脈象叫做無力,其他的都以此類推。)

浮脈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掌頭面眼目、虛浮體重、風寒齒痛、口眼歪斜等病症。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胸膈痞滿。咳嗽氣急。膈氣翻胃。胸滿不食。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嘔吐痞滿。不入水穀。虛汗拘急。疼痛不已。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吐食煩躁。口苦咽乾。客熱煩渴。頭痛口瘡。關部主中焦胸腹之疾。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兩臂拘攣。不能舉運。背脊筋疼。身體麻木。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膨脹虛鳴。心腹疼痛。上下關格。不思飲食。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痃癖腹痛。遊走不定。上下攻刺。反胃吐食。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口熱作渴。嘔吐霍亂。怔忡煩躁。寒熱交爭。尺部主下焦腰足之疾。

白話文:

脈象沉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積聚的病症,脈象沉而無力,則代表氣虛。症狀包括胸膈痞滿、咳嗽氣急、膈氣翻胃、胸滿不食。

脈象遲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疼痛的病症,脈象遲而無力,則代表寒症。症狀包括嘔吐痞滿、不入水穀、虛汗拘急、疼痛不已。

脈象數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熱症,脈象數而無力,則代表瘡瘍。症狀包括吐食煩躁、口苦咽乾、客熱煩渴、頭痛口瘡。關部主中焦胸腹之疾。

脈象浮而有力,代表身體有風症,脈象浮而無力,則代表虛症。症狀包括兩臂拘攣、不能舉運、背脊筋疼、身體麻木。

脈象沉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積聚的病症,脈象沉而無力,則代表氣虛。症狀包括膨脹虛鳴、心腹疼痛、上下關格、不思飲食。

脈象遲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疼痛的病症,脈象遲而無力,則代表寒症。症狀包括痃癖腹痛、遊走不定、上下攻刺、反胃吐食。

脈象數而有力,代表身體有熱症,脈象數而無力,則代表瘡瘍。症狀包括口熱作渴、嘔吐霍亂、怔忡煩躁、寒熱交爭。尺部主下焦腰足之疾。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主寒邪腰痛。腿膝麻木。陰莖腫痛。大小便不利。

沉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主臍下腫痛。腳膝痠痛。下虛盜汗。小便頻數。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主小腹急痛。外腎偏墜。小便頻數。大便泄瀉。

數而有力主熱。無力主瘡。主小便不通。大便閉塞。或作腎癰。煩渴不止。五臟見浮脈。主風虛之病。

心脈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語。語言錯亂。

肝脈浮。主中風癱瘓。筋脈攣搐。面腫牙疼。腸風下血。

脾脈浮。主脾虛作膨。飲食不進。上氣喘急。嘔逆泄瀉。

肺脈浮。主咳嗽氣急。大便風秘。面浮面瘡。吐血吐膿。

白話文:

脈象浮而有力,多因風邪侵襲所致;脈象浮而無力,則多為身體虛弱。浮脈常見於腰痛、腿膝麻木、陰莖腫痛、大小便不利等症狀。

脈象沉而有力,多為身體積聚了痰飲或濕熱;脈象沉而無力,則多為氣虛。沉脈常見於臍下腫痛、腳膝痠痛、下虛盜汗、小便頻數等症狀。

脈象遲而有力,多為身體疼痛;脈象遲而無力,則多為身體虛寒。遲脈常見於小腹急痛、外腎偏墜、小便頻數、大便泄瀉等症狀。

脈象數而有力,多為身體發熱;脈象數而無力,則多為身體虛弱,易生瘡瘍。數脈常見於小便不通、大便閉塞、腎癰、煩渴不止、五臟浮腫等症狀,也可能提示風虛之病。

心脈浮,多為心虛,患者容易驚慌失措,神志恍惚,舌頭僵硬,言語不清。

肝脈浮,多為中風癱瘓,四肢筋脈抽搐,面部腫脹,牙齒疼痛,腸風下血。

脾脈浮,多為脾虛,腹部膨脹,食慾不振,呼吸急促,嘔吐腹瀉。

肺脈浮,多為肺虛,咳嗽氣喘,大便乾結,面部浮腫,長瘡,咳血或咳膿。

腎脈浮。主腰疼牙痛。小腹氣痛。腿足生瘡。足膝無力。五臟見沉脈。主積氣之病。

心脈沉。主小便淋瀝。咯血尿血。小便不通。寤而不寐。心驚。

肝脈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昏痛。肚腹脹滿。

脾脈沉。主中滿不食。痞氣色黃。手足不仁。嘔吐泄瀉。貪睡。

肺脈沉。主咳嗽多痰。上氣喘急。嘔血失聲。息賁肺癰。

腎脈沉。主風滯腰疼。小便不利。陰癩作脹。奔豚腹滿。五臟見遲脈。主冷痛之病。

心脈遲。主小便頻數。心疼嘔水。怔忡多悸。伏梁臍痛。

肝脈遲。主筋攣骨痛。目昏多淚。觸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脈遲。主咳嗽泄瀉。腹中有蟲。痰涎多壅。飲食不化。

白話文:

腎脈浮,容易引起腰痛、牙痛、小腹氣痛、腿足生瘡、足膝無力,如果五臟皆見沉脈,則可能是積氣之病。

心脈沉,容易引起小便淋瀝、咯血尿血、小便不通、睡不著卻醒著、心驚。

肝脈沉,容易引起怒氣傷肝、脅痛肥胖、眼目昏痛、肚腹脹滿。

脾脈沉,容易引起中滿不食、痞氣面色發黃、手足不仁、嘔吐泄瀉、嗜睡。

肺脈沉,容易引起咳嗽多痰、上氣喘急、嘔血失聲、打嗝、肺癰。

腎脈沉,容易引起風寒引起的腰疼、小便不利、陰部生瘡並感到腫脹、奔豚氣逆導致腹脹、五臟皆見遲脈,則可能是冷痛之病。

心脈遲,容易引起小便頻數、心疼嘔吐、心慌心悸、伏梁(即上腹部)和臍部疼痛。

肝脈遲,容易引起筋攣骨痛、目昏多淚、容易驚嚇、四肢抽筋麻木。

脾脈遲,容易引起咳嗽泄瀉、腹中有蟲、痰涎過多、飲食不消化。

肺脈遲。主寒嗽喘滿。大便溏瀉。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脈遲。主小便頻數。滑精不禁。膝脛痠痛。陰濕盜汗。五臟見數脈。主瘡熱之病。

心脈數。主煩躁狂言。舌上生瘡。小便赤澀。眼目昏花。

肝脈數。主眼痛翳膜。目昏多淚。頭風眩暈。婦人血熱骨蒸及中風。脾脈數。主口臭胃翻。齒痛牙宣。多食不飽。四肢不舉。

肺脈數。主咳嗽吐血。喉腥目赤。大便閉結。面生痤痱。

腎脈數。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疳生瘡。陰囊濕癢。

白話文:

肺脈遲緩,容易出現寒咳、喘息、胸悶、大便稀溏、皮膚乾燥粗糙,以及夢到涉水等症狀。腎脈遲緩,則容易出現頻尿、滑精、膝蓋和腿部酸痛、陰部潮濕盜汗,以及五臟出現多個脈搏,導致瘡熱等疾病。

心脈快速,容易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舌頭上長瘡、小便赤澀、視力模糊等症狀。肝脈快速,則容易出現眼痛、眼瞼生翳膜、視力模糊、眼淚增多、頭痛眩暈,以及女性血熱骨蒸、中風等症狀。

脾脈快速,容易出現口臭、胃部翻滾、牙齒疼痛、牙齦腫痛、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肺脈快速,則容易出現咳嗽咳血、喉嚨腥臭、眼睛紅腫、大便便秘、臉上長痤瘡等症狀。

腎脈快速,容易出現口渴不止、尿血、下疳生瘡、陰囊濕癢等症狀。

4. 內因脈

(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

喜怒傷心脈必虛。思傷脾脈結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便濡。恐傷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

白話文:

喜悅和生氣傷害心脈,必定會使心脈虛弱。思考傷害脾脈,結聚在其中。因為憂慮傷害肺脈,必定會使肺脈乾澀。生氣傷害肝脈,會使脈搏變得緩慢。恐懼傷害腎脈,脈搏會下沈。因為驚嚇傷害膽脈,脈動相輔相成。悲傷導致脈搏緊繃,因悲傷影響胞絡。七種情緒的氣流在口中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