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回本書目錄

1. 卷一

2. 醫說

大哉醫乎。其來遠矣。肇自開闢。厥初生民。有壽夭則有札瘥。有札瘥則有醫藥。故神農嘗百草。黃帝注內經。伊尹作湯液。雷公制炮炙。與夫著書立言垂世者。若內經。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辯信而有徵。實為醫家之祖。下此則秦越人和緩者。緩獨能知晉侯之膏肓。

而未有著述。惟越人所著八十一難經。則皆發明內經之旨。又下此則淳于意華佗。佗之熊經鴟顧。固亦導引家之一術。至於刳腹背湔腸胃而去疾。則誠精於技矣。意之醫狀。司馬遷備志之。又下此則張機之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誠千古不刊之妙典。第詳於六氣之所傷。而於嗜欲飲食疲勞之所致者。

略而不議。又下此則王叔和。篡岐伯華佗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條陳十二經絡。洎夫三焦五臟六腑之病。最為著明。又下此則巢元方病源候論。似不為無所見者。但論風寒。而不著濕熱之篇。乃其失也。又下此則王冰推五運六氣之變。撰為天元玉策。

周詳切密亦人之所難。苟泥之。則局滯而不通矣。又下此則孫思邈王燾。思邈以絕人之識。操慈仁惻隱之心。其敘千金方翼。及粗工害人之禍。至為憤切。後人稍闖其藩垣。亦足以其術鳴。但不制傷寒之書。或不能無遺憾也。燾雖闡明外臺秘要。所言症治方藥灼灸之詳。頗有所祖述。

然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者。則一偏之見也。又下此則錢乙龐安時許叔微。叔微具在準繩尺寸之中。而無所發明。安時雖能出奇應變。而終未離於範圍。二人皆得張機之粗者也。惟乙深造機之閫奧。而擷其精華。建五臟之方。各隨所宜。謂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

則有補而無瀉。皆啟內經之秘。尤知者之所取法。奈世知乙之淺。其遺書散亡。由於閻孝忠所集居多。孝忠之意。初非乙之本真也。又下此則上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政。元素之與完素。雖設為奇夢異人。以神其授受。實聞乙之風而興起者焉。若從政則又宗乎完素者也。

元素以古方今病決不能相值。治病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亦不傳。其有存於今者。皆後來之所附會。其學則東垣李杲深得之。杲推明內外二傷。而多注意於補脾土之設。蓋以土為一身之主。土平則諸臟平矣。從政以汗吐下三法。風寒暑濕燥火六門。為醫之關鍵。其治多攻利。不善學者殺人。

完素論風火之病。本內經論病機氣宜一十九條。著為原病式。闡奧探微。有非大觀官局諸醫所可彷彿究其設施。則不越攻補二者之間也。近代名醫。若吳中羅益。滄州呂復。皆承東垣之餘緒。武林羅知悌。丹溪朱彥修。各挹完素之流風。又若臺之朱佐。越之滑壽。慈溪王節齋。

餘杭陶節庵。吳郡薛立齋。咸有著述。未易枚舉。嗟夫。自內經以來。醫書汗牛充棟。不為不多。蓋醫之有內經。猶儒道之六經。無所不備。後賢著述。若仲景東垣河間丹溪四子之說。可謂醫書之全備。猶學庸論孟為六經之階梯。不可缺者也。故曰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

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然素問論病之因。本草著藥之性。脈訣詳症之原。運氣法天之候。一以貫之於內經。斯醫道之大成。乃千古不易之定論。實為萬世之師法矣。

白話文:

[醫學談],內容如下:

醫學真偉大啊,它的起源十分久遠,從人類初現,有了長短壽命,就有了疾病與康復,有了疾病康復,就有了醫藥。所以神農嘗試了各種植物,黃帝編寫了《內經》,伊尹創作了湯劑,雷公發明瞭炮製方法。還有那些留下著作,影響後世的人,如《內經》內容深奧且精要,思想深邃宏大,考察辨析真實可信,實在是醫學的始祖。之後,有秦越人和和緩,和緩獨自知道晉侯的病情嚴重,但沒有留下著作。只有秦越人所著的《八十一難經》發揚了《內經》的思想。再後面,淳于意和華佗,華佗的仿熊鷹動作養生法,也是導引養生的一種方法。至於剖腹洗腸去除疾病的技術,確實技藝精湛。淳于意的醫學成就,司馬遷有詳細記錄。再後來,有張機的《金匱玉函經》和《傷寒論》,確是千古不朽的醫學經典。只不過它們詳細描述了六氣對人體的傷害,對於由飲食、勞累引起的疾病卻略過不提。

再後來,有王叔和,他編輯了岐伯、華佗等人的書籍成為《脈經》,敘述了陰陽內外,辨別了三部九候,分類了人迎氣口,詳細地陳述了十二經絡,以及三焦、五臟、六腑的病症,最為顯著明確。再後面,有巢元方的《病源候論》,似乎也有獨到見解,但只論述風寒,並未提及濕熱,這就是他的不足。再後面,有王冰推演了五運六氣的變化,撰寫為《天元玉策》,內容詳盡且貼切,但若死板地遵照,就會變得呆滯不通。

再後面,有孫思邈和王燾,孫思邈有超凡的見識,懷有慈悲惻隱之心,他在敘述《千金方》及其補充時,對粗魯醫生危害人的行為表達極度憤慨。後人稍微突破他的框架,也能以其醫術聞名。但他沒有編寫關於傷寒的書籍,或許會有些遺憾。王燾雖然闡明瞭《外臺祕要》,詳細描述了病症治療、方藥、灸法,但認為針灸只能致人死亡,不能救活死人,這是片面的觀點。

再後面,有錢乙、龐安時和許叔微。許叔微的理論都在標準範圍內,沒有創新。龐安時雖然能夠靈活應變,但最終未能脫離框架。這兩人都只是得到了張機的部分知識。唯有錢乙深入理解張機的精髓,汲取其精華,建立五臟的治療方案,各適其所。他認為肝臟有相火,應當清瀉而非滋補;腎臟是真水,應當滋補而非清瀉。這些都是啟發自《內經》的祕密,值得後人學習借鑒。可惜世人只看到錢乙的表面,他的著作大多散佚,由閻孝忠收集整理,但閻孝忠的理解並非錢乙的真正意圖。

再後面,有上谷的張元素,河間的劉完素,睢水的張從政。張元素和劉完素雖然設置奇夢異人的情節,以神化他們的傳承,實際上他們是受到錢乙的影響而興起的。張從政則是劉完素的追隨者。張元素認為古方無法應對現代疾病,因此他治病完全不用古方,所以他的書籍也未能傳世。現在留存的,都是後人附會的。他的學術被東垣李杲深刻領悟。李杲推廣內外傷的概念,特別注重補脾土的設置。因為他認為脾土是身體的根本,脾土平衡,其他臟器也會平衡。張從政以汗吐下三法,風寒暑濕燥火六門,作為醫學的關鍵,他的治療多用攻伐,不擅長學習的人會導致病人死亡。劉完素討論風火之病,基於《內經》中論述的十九條病機和氣宜,寫了《原病式》,闡釋奧妙,探究微細,遠非當時宮廷御醫所能理解和模仿。然而,他的治療方法不過是在攻伐和滋補之間徘徊。

近代著名醫生,如吳中的羅益,滄州的呂復,都繼承了東垣的遺風。武林的羅知悌,丹溪的朱彥修,各自吸收了劉完素的影響。再如台州的朱佐,越州的滑壽,慈溪的王節齋,餘杭的陶節庵,吳郡的薛立齋,都有著作,不勝枚舉。唉,從《內經》以來,醫書堆積如山,數量眾多。醫學有《內經》,就像儒家有六經,無所不包。後代賢者的著作,如張仲景、東垣、河間、丹溪四位的學說,可以說是醫學的全面呈現,就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六經的入門階段,不可或缺。因此,外感病遵循張仲景,內傷病遵循東垣,熱性疾病使用河間的理論,複雜疾病使用丹溪的理論。然而,《素問》討論病因,《本草》記載藥物性質,《脈訣》詳細描述病症的來源,《運氣》根據天象預測疾病,這些都貫穿於《內經》之中,構成了醫學的完整體系。這是千古不變的定論,確實是萬世師表。

3. 五臟六腑脈病虛實

(凡十一條)

白話文:

這似乎是《黃帝內經》或類似醫書的一部分,但是你並未提供具體的內容,所以我只能假設你想要一個關於“五臟六腑脈病虛實”的通用解釋。

在古代中醫理論中,“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而“六腑”則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和三焦。這十一個器官在人體中各有其特定的功能,並且通過“脈”互相聯繫。在這裡,“脈”可以理解為血液循環系統和經絡系統。

“病虛實”則是指疾病的性質。在中醫裡,"虛"和"實"是用來描述疾病狀態的兩個主要術語。"虛"通常指體內能量(氣)的不足,可能由先天因素、長期疾病、過度勞累或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而"實"則表示體內有過多的能量或物質,例如痰、濕、熱或寒等。

因此,“五臟六腑脈病虛實”可以理解為:對於人體的十一個主要器官,無論是血液循環系統還是經絡系統,我們都必須瞭解它們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運作,特別是當能量過多(實)或過少(虛)時,如何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

4. 肝臟脈病虛實

肝象木。旺於春。其脈弦。其神魂。其候目。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聲呼。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陰其經也。與膽合。膽為腑主表。肝為臟主裡。肝氣盛為血有餘,則病目赤,兩脅下痛引小腹善怒。氣逆則頭眩,耳聾不聰,頰腫,是肝氣之實也。

則宜瀉之。肝氣不足,則病目不明,兩脅拘急,筋攣,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將捕之,是肝氣之虛也。則宜補之。於四時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於日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於時平旦慧。

下晡甚。夜半靜。禁當風。

肝部左手關上是也。關部脈來,綽綽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長竿。春以胃氣為本。春肝木旺,其脈弦細而長,是平脈也。反得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剋木,謂之賊也。大逆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乘母,為實邪,雖病當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乘肝。

母之克子,為虛邪,雖病當愈。反得緩而大者,是脾之乘肝,為土之凌木,為微邪,雖病不死。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平病。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新張弓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肝臟的虛實病狀】

肝臟就像樹木,春季是它最旺盛的季節。肝的脈象是弦脈,與魂魄相關,它的健康狀況可從眼睛看出,指甲的健康是其外顯,筋骨是其內在充盈,聲音表現為呼喊,氣味是臊味,喜好的味道是酸,分泌的液體是淚水,顏色是青色,主要功能是儲存血液。足厥陰肝經是其經絡,與膽相配對,膽為腑,主管身體表面,肝為臟,主管身體內部。

肝氣過盛表示血液過多,會導致眼睛紅,兩側肋骨下疼痛延伸到小腹,容易生氣。若肝氣逆流,則會頭暈、耳鳴聽力下降,臉頰腫脹,這是肝氣實的表現。

應採用泄法治療。肝氣不足,會造成視力模糊,兩側肋骨緊繃,筋骨抽搐,無法深深嘆氣,指甲乾枯面色蒼白,容易悲傷和恐懼,好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樣,這是肝氣虛的表現。

應採用補法治療。在四季中,肝病在夏季會好轉,如果夏季未見好轉,到了秋季會更嚴重,但秋天不會致命,可以撐到冬季,然後在春季復原。在一天中,病情在清晨會比較清醒,下午病情會加重,半夜病情會穩定。避免吹風。

肝臟在左手關節上可以探知。關脈的脈象,像彈奏琴瑟的弦,又像拉起長桿。春天以胃氣為根本。春季肝木旺盛,脈象弦細且長,這就是正常的脈象。若是得到微澀且短的脈象,這是肺剋制肝,金剋制木,這被稱為「賊」,病情極為嚴重,難以治療。若是得到浮大且洪大的脈象,這是心剋制肝,兒子剋制母親,這是實邪,雖然生病,但應該會好轉。若是得到沉濡且滑的脈象,這是腎剋制肝,母親剋制兒子,這是虛邪,雖然生病,但應該會好轉。若是得到緩慢且大的脈象,這是脾剋制肝,這被稱為土凌木,這是微邪,雖然生病,但不會致死。肝脈來臨時,脈象飽滿且光滑,像是沿著長桿滑動,這表示疾病是平穩的。肝脈來臨時,脈象緊張且強硬,像是新張開的弓弦,這表示肝臟已死。真正的肝脈來臨時,脈象緊張且尖銳,像是沿著刀刃滑動,且像新張開的弓弦一樣緊繃,顏色青白無光澤,毛髮斷裂,這表示已經死亡。

5. 心臟脈病虛實

心象火。旺於夏。其脈如鉤而洪大。其候舌。其聲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養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陰其經也。與小腸合。小腸為腑主表。心為臟主裡。心氣盛為神有餘。則病胸內痛。脅支滿。脅下痛。背膊間痛。兩臂內痛。喜笑不休。是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

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於四時病在心愈於長夏。長夏不已。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於日愈於戊己。戊己不已。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於時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靜。禁溫衣熱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寸口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氣為本。夏心火旺。其脈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腎之乘心。水之剋火。大逆不治。反得弦而長。是肝乘心。母之克子。雖病當愈。反得緩而大。是脾乘心。子之乘母。雖病當愈。反得微澀而短。

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為微邪。雖病不死。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心死。真心脈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心臟疾病虛實]

心臟像火一樣運作,夏天時它的功能最旺盛。它在身體中的表現就像一個鉤子,脈搏強而有力。它影響的是舌頭,發出的聲音是言語,散發的氣味類似燒焦的味道,喜歡的口味是苦,產生的分泌物是汗水,負責維護血液,其顏色是紅色,與精神活動有關,主要由手少陰心經管理,與小腸相互作用。小腸是腑臟,掌管外在,心臟則掌管內在。如果心臟的功能過強,會出現胸部疼痛、側腹脹滿、側腹疼痛、背部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以及不停的大笑等症狀,這是心臟功能過盛的現象,應該用瀉法治療。

如果心臟功能不足,會出現胸部和腹部膨脹、側腹和腰部背部牽引性疼痛、驚恐不安、精神恍惚、面色蒼白、舌頭僵硬、易憂鬱悲傷等症狀,這是心臟功能不足的現象,應該用補法治療。在四季中,心臟疾病在夏季容易康復,在冬季病情會加重,但不會死亡,春季病情會穩定,夏季則會開始好轉。在一天中,中午病情會較輕,半夜病情會加重,清晨病情會穩定。避免穿著溫暖的衣服和食用熱食。

診斷心臟疾病的部位在左手的寸口。在寸口部位的脈搏,若感覺像連串的珠子或順滑的玉石,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夏天時,心臟的火氣旺盛,脈搏通常會呈現浮動、洪大且散開的狀態,這被稱為正常的脈象。如果得到的是深沉、柔軟且滑順的脈象,表示腎臟對心臟造成影響,水剋火,這種情況非常危險,難以治療。如果得到的是弦長的脈象,表示肝臟對心臟造成影響,母親剋制兒子,雖然生病但可以康復。如果得到的是緩慢且大的脈象,表示脾臟對心臟造成影響,兒子剋制母親,雖然生病但可以康復。如果得到的是微弱且短暫的脈象,表示肺臟對心臟造成影響,金剋火,雖然生病但不會死亡。

如果心臟疾病導致的脈象呈現喘息連接,中間有些彎曲,這表示心臟有問題。如果心臟疾病的脈象前後彎曲,像握緊的帶鉤,這表示心臟已經死亡。真正的心臟疾病脈象會堅固且搏動,摸起來像薏苡仁一樣,顏色是紅黑色且沒有光澤,毛髮脆弱易斷,這表示心臟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