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醫說

大哉醫乎。其來遠矣。肇自開闢。厥初生民。有壽夭則有札瘥。有札瘥則有醫藥。故神農嘗百草。黃帝注內經。伊尹作湯液。雷公制炮炙。與夫著書立言垂世者。若內經。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辯信而有徵。實為醫家之祖。下此則秦越人和緩者。緩獨能知晉侯之膏肓。

而未有著述。惟越人所著八十一難經。則皆發明內經之旨。又下此則淳于意華佗。佗之熊經鴟顧。固亦導引家之一術。至於刳腹背湔腸胃而去疾。則誠精於技矣。意之醫狀。司馬遷備志之。又下此則張機之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誠千古不刊之妙典。第詳於六氣之所傷。而於嗜欲飲食疲勞之所致者。

白話文:

醫學真是偉大啊!它的起源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天地初開的時候。最早的人類,有長壽也有短命,有健康也有疾病。有了疾病,就需要醫藥來治療。因此,神農氏嚐遍百草,黃帝寫下《內經》,伊尹製作湯藥,雷公制定炮製藥物的規範。還有那些留下醫學著作的人,比如《內經》,它講得深刻又精要,旨意深奧又廣泛,考證論證都可靠又準確,可以說是醫學的鼻祖。

在《內經》之後,有秦越人,他的醫術高超,能夠診斷出晉侯的膏肓之疾,但沒有留下著作。只有越人所寫的《八十一難經》,闡明了《內經》的精髓。再往後,有淳于意和華佗,華佗的「熊經鳥伸」,是導引術的一種。他擅長剖腹背,洗滌腸胃,治療疾病,醫術精湛。淳于意的醫術,司馬遷在史書中有所記載。再之後,有張機的《金匱玉函經》和《傷寒論》,它們是千古不朽的醫學經典。這些醫書詳盡地論述了六氣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嗜欲、飲食、疲勞等因素導致疾病的原因。

略而不議。又下此則王叔和。篡岐伯華佗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條陳十二經絡。洎夫三焦五臟六腑之病。最為著明。又下此則巢元方病源候論。似不為無所見者。但論風寒。而不著濕熱之篇。乃其失也。又下此則王冰推五運六氣之變。撰為天元玉策。

周詳切密亦人之所難。苟泥之。則局滯而不通矣。又下此則孫思邈王燾。思邈以絕人之識。操慈仁惻隱之心。其敘千金方翼。及粗工害人之禍。至為憤切。後人稍闖其藩垣。亦足以其術鳴。但不制傷寒之書。或不能無遺憾也。燾雖闡明外臺秘要。所言症治方藥灼灸之詳。頗有所祖述。

白話文:

略而不議。接著是王叔和,篡改了岐伯、華佗等人的著作,編寫成《脈經》,闡述了陰陽內外,辨析了三部九候,區分了人迎氣口,條列了十二經絡,以及三焦、五臟、六腑的疾病,論述得十分清楚。再往下是巢元方,著有《病源候論》,可見見解不俗,但只論述了風寒,而沒有著述濕熱之篇,這是他的不足之處。再往下是王冰,推演五運六氣的變化,撰寫了《天元玉策》,內容詳盡精確,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如果過於拘泥於此,就會固步自封,不通達變通。接著是孫思邈和王燾,思邈憑藉超人的智慧,懷著慈悲仁愛之心,著有《千金方》和《備急千金要方》,以及《粗工害人之禍》,痛斥醫術不精的危害,感人至深。後人略微有所超越,也能憑藉醫術揚名立萬,但沒有撰寫傷寒方面的著作,多少有些遺憾。王燾雖然闡明了《外台秘要》,詳細論述了症狀、治療、方藥、灸法,但大多是沿襲前人。

然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者。則一偏之見也。又下此則錢乙龐安時許叔微。叔微具在準繩尺寸之中。而無所發明。安時雖能出奇應變。而終未離於範圍。二人皆得張機之粗者也。惟乙深造機之閫奧。而擷其精華。建五臟之方。各隨所宜。謂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

則有補而無瀉。皆啟內經之秘。尤知者之所取法。奈世知乙之淺。其遺書散亡。由於閻孝忠所集居多。孝忠之意。初非乙之本真也。又下此則上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政。元素之與完素。雖設為奇夢異人。以神其授受。實聞乙之風而興起者焉。若從政則又宗乎完素者也。

白話文:

然而說針灸能殺人,卻不能起死回生,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觀點。再往下看,錢乙、龐安時、許叔微等人,叔微精通經絡穴位,但缺乏創新。安時雖然能臨機應變,但始終沒有突破傳統範疇。這兩位都只是繼承了張機的皮毛。唯有錢乙深入研究張機的精髓,擷取其精华,建立了五臟病證的治療法則,根據不同的臟器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比如說,肝臟有相火,則需要泻火而不用補。腎臟為真水,則需要補腎而不用泻。這些都是開啟了《內經》的奥秘,是真正懂醫者所遵循的法則。可惜世人只知道錢乙淺薄的知識,他的遺書散失,現存的都是閻孝忠所輯錄的,孝忠的思想并非錢乙的本意。再往下看,上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政等人,元素和完素雖然聲稱得到奇異夢境和異人指點,以神化他們的師承,但其實都是受到錢乙的影響而興起的。而從政則繼承了劉完素的學說。

元素以古方今病決不能相值。治病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亦不傳。其有存於今者。皆後來之所附會。其學則東垣李杲深得之。杲推明內外二傷。而多注意於補脾土之設。蓋以土為一身之主。土平則諸臟平矣。從政以汗吐下三法。風寒暑濕燥火六門。為醫之關鍵。其治多攻利。不善學者殺人。

完素論風火之病。本內經論病機氣宜一十九條。著為原病式。闡奧探微。有非大觀官局諸醫所可彷彿究其設施。則不越攻補二者之間也。近代名醫。若吳中羅益。滄州呂復。皆承東垣之餘緒。武林羅知悌。丹溪朱彥修。各挹完素之流風。又若臺之朱佐。越之滑壽。慈溪王節齋。

白話文:

古方治療現代疾病,效果未必相同。治病的方法不拘泥於古方,因此醫書也不一定流傳下來。現存的醫書大多是後人整理編撰的。東垣李杲深谙医理,他强调内外二伤,尤其重视补脾土,因为脾土为一身之主,脾土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平。他主张运用汗、吐、下三法,并以风、寒、暑、湿、燥、火六门为医治的关键,其治法多以攻为主,不善学习者易致死。

《完素论》针对风火之病,以《内经》论病机气宜十九条为基础,创立了“原病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病理,非一般医官所能理解。其治法不外乎攻补二者。近代名医如吴中罗益、沧州吕复皆承东垣衣钵,武林罗知悌、丹溪朱彦修则继承了《完素论》的精髓。此外,还有台州朱佐、越州滑寿、慈溪王节斋等名医。

餘杭陶節庵。吳郡薛立齋。咸有著述。未易枚舉。嗟夫。自內經以來。醫書汗牛充棟。不為不多。蓋醫之有內經。猶儒道之六經。無所不備。後賢著述。若仲景東垣河間丹溪四子之說。可謂醫書之全備。猶學庸論孟為六經之階梯。不可缺者也。故曰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

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然素問論病之因。本草著藥之性。脈訣詳症之原。運氣法天之候。一以貫之於內經。斯醫道之大成。乃千古不易之定論。實為萬世之師法矣。

白話文:

餘杭陶節庵,吳郡薛立齋,皆有著作,不勝枚舉。嘆息啊!自內經以來,醫書汗牛充棟,不可謂不多。蓋醫學有內經,猶儒家之道有六經,無所不備。後世賢者著作,如仲景、東垣、河間、丹溪四子之言論,可謂醫書之精華,猶學庸論孟為六經之階梯,不可或缺。故曰外感疾病遵循仲景之法,內傷疾病遵循東垣之法。

熱病使用河間之法,雜病使用丹溪之法。然素問論述疾病之根源,本草記載藥物之性,脈訣詳述病症之本源,運氣法闡明天時之影響,皆以內經為核心。此乃醫道之大成,為千古不易之定論,實為萬世之師法也。

2. 五臟六腑脈病虛實

(凡十一條)

3. 肝臟脈病虛實

肝象木。旺於春。其脈弦。其神魂。其候目。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聲呼。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陰其經也。與膽合。膽為腑主表。肝為臟主裡。肝氣盛為血有餘。則病目赤。兩脅下痛引小腹善怒。氣逆則頭眩。耳聾不聰。頰腫。是肝氣之實也。

則宜瀉之。肝氣不足。則病目不明。兩脅拘急。筋攣。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將捕之。是肝氣之虛也。則宜補之。於四時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於日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於時平旦慧。

白話文:

肝臟屬木,在春季最旺盛。其脈象弦緊,主宰精神和魂魄,與眼睛相關,指甲為其華彩,筋脈為其充盈,聲音為呼喊,氣味為臊臭,味道為酸,分泌物為淚水,顏色為青,功能為藏血。足厥陰經為其經絡,與膽臟相合。膽為腑,主外,肝為臟,主內。肝氣旺盛,則血氣充盈,容易出現眼赤、兩脅疼痛、腹痛、易怒、氣逆頭昏、耳聾、面頰腫脹等症狀,這是肝氣實證。應當採取瀉法治療。肝氣不足,則會出現視力模糊、兩脅拘緊、筋攣、氣喘、指甲枯萎、面色青白、易悲恐等症狀,猶如被人追捕一般,這是肝氣虛證。應當採取補法治療。四時之中,肝病在夏季最易發作,夏季未治癒,秋季病情會加重,秋季未死,冬季會維持病情,春季會復發。一日之中,肝病在丙丁日最易發作,丙丁日未治癒,庚辛日會加重,庚辛日未死,壬癸日會維持病情,甲乙日會復發。時間上,肝病在清晨最易發作。

下晡甚。夜半靜。禁當風。

肝部左手關上是也。關部脈來。綽綽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長竿。春以胃氣為本。春肝木旺。其脈弦細而長。是平脈也。反得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剋木。謂之賊也。大逆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乘母。為實邪。雖病當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乘肝。

母之克子。為虛邪。雖病當愈。反得緩而大者。是脾之乘肝。為土之凌木。為微邪。雖病不死。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平病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新張弓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下午很熱,半夜很靜,要禁風。

肝部在左手關上,脈絡從關部流來。摸起來像按琴瑟的弦,又像揭起長竿。春天以胃氣為本,春天肝木旺盛,它的脈弦細而長,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摸起來略微澀而短,這是肺氣乘犯肝氣,金克木,叫做賊氣,這是大逆之病,無法醫治。如果摸起來浮大而洪,這是心氣乘犯肝氣,子克母,屬於實邪,雖然有病,但應該會好。如果摸起來沉濡而滑,這是腎氣乘犯肝氣,母克子,屬於虛邪,雖然有病,但應該會好。如果摸起來緩而大,這是脾氣乘犯肝氣,土凌木,屬於微邪,雖然有病,但不會致命。

肝脈流動充實而滑,像沿著長竿走,稱為平病。肝脈流動急促而有力,像新張的弓弦,稱為肝死。真正的肝脈到達時,裡外急促,像沿著刀刃走,聲音急促,像新張的弓弦。面色青白無光澤,毛髮脫落才會死亡。

4. 心臟脈病虛實

心象火。旺於夏。其脈如鉤而洪大。其候舌。其聲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養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陰其經也。與小腸合。小腸為腑主表。心為臟主裡。心氣盛為神有餘。則病胸內痛。脅支滿。脅下痛。背膊間痛。兩臂內痛。喜笑不休。是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

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於四時病在心愈於長夏。長夏不已。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於日愈於戊己。戊己不已。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於時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靜。禁溫衣熱食。

白話文:

心就像火,在夏天最旺盛。脈象如鉤且洪大,舌頭、聲音、氣味、味道、分泌物、營養物質、顏色都與心相關。心藏神,手少陰經是心經,與小腸相合。小腸為腑主表,心為臟主裡。心氣盛則神氣有餘,會出現胸痛、脅肋脹滿、脅下痛、背部兩側疼痛、兩臂內側疼痛、喜笑不止等症狀,屬於心氣實,宜瀉之。

心氣不足則胸腹脹大、脅下與腰背相連疼痛、驚悸恍惚、面色蒼白、舌根強硬、容易憂愁悲傷,屬於心氣虛,宜補之。四季之中,心病在長夏最嚴重,長夏不愈,會更嚴重於冬天,冬天不治,會持續到春天,在夏天加重。每日之中,在戊己日最嚴重,戊己日不治,會加重於壬癸日,壬癸日不治,會持續到甲乙日,在丙丁日加重。時間上,中午最嚴重,夜半更甚。

清晨時分要保持安靜,忌穿暖衣和吃熱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寸口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氣為本。夏心火旺。其脈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腎之乘心。水之剋火。大逆不治。反得弦而長。是肝乘心。母之克子。雖病當愈。反得緩而大。是脾乘心。子之乘母。雖病當愈。反得微澀而短。

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為微邪。雖病不死。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心死。真心脈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心臟的位置與脈象

**心臟位於左手寸口脈的位置。**寸口脈的脈象,如果像串珠般累累相連,又如循著玉石般順暢,便是平脈。

**夏季以胃氣為根本,**心火旺盛。此時的脈象應當浮而洪大散漫,稱為平脈。

**若出現沉而濡滑的脈象,**則代表腎氣乘犯心臟,水克火,屬於大逆之象,難以治療。

**若出現弦而長的脈象,**則代表肝氣乘犯心臟,母克子,雖然病重,但仍有治愈的可能。

**若出現緩而大的脈象,**則代表脾氣乘犯心臟,子克母,雖然病重,但仍有治愈的可能。

**若出現微澀而短的脈象,**則代表肺氣乘犯心臟,金凌火,屬於微邪之象,雖然生病但不會致命。

心臟病的脈象:

  • 心脈跳動喘喘連屬,其中微有曲折,稱為心病。
  • 心脈前曲後倨,如操帶鉤,稱為心死。
  • 真心脈到達時,緊緊搏動,如循著薏苡,累累相連,其色赤黑,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