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96)
上編 (96)
1. 胡椒
(味)溫胃除寒逐水
胡椒(專入胃)。辛熱純陽。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內滯。腸滑冷痢。及陰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齒浮熱作痛者。(同鹽火煅擦齒良。)治皆有效。以其寒氣既除而病自可愈也。但此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附桂終有補火益元之妙。況走氣動火。陰熱氣薄。最其所忌。畢茄向陰所生。性遜胡椒。主治略同。
白話文:
胡椒(專入胃):辛熱純陽。比四川花椒,其熱性更甚。凡因陽氣衰弱,寒氣入侵,痰飲食物內滯,腸滑冷痢,及陰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齒浮腫疼痛者(將胡椒與鹽火煅燒後,擦拭牙齒有良效)。服用胡椒對於這些病症皆有效。因為它的寒氣既除,病症自然可癒。但胡椒僅有驅散寒邪之效,不如附子、桂枝有補益陽氣的功效。況且,陽氣動火、陰虛火旺的人,最忌諱胡椒。茄科植物生於陰地,性味較胡椒平和,主治略同。
2. 松脂
(香木)祛風除濕生肌殺蟲
松脂(專入肝脾)。即屬松木津液。流於皮乾之中。經久結成。其液如脂。芳香燥結。內可祛風除濕去痹。外可貼瘡長肉殺蟲。緣人風濕內淫。則氣血受阻。故瘡疥癰腫身重痹痛等症。靡不因是而生。得此苦以泄熱。溫以祛風除濕。則病悉愈。然必蒸煉得法。始堪服食。至云久服輕身延年。雖出經解。未可盡信。其亦過為稱譽之意也乎!但火實有熱者。忌服。
白話文:
松脂(專入肝脾)
松脂是松樹的津液,流淌到樹皮中,久而久之結成。它的液體就像油脂,芳香乾燥。松脂內服可以祛風除濕,緩解關節痹痛。外用可以貼敷瘡口,生肌殺蟲。
風濕內侵會阻滯氣血,因此產生瘡疥癰腫、身體沉重、痹痛等病症。使用松脂的苦味瀉熱,溫熱祛風除濕,這些病症都能痊癒。
不過,必須按照方法蒸煉松脂,纔可以服用。至於傳說中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雖然出自經書記載,但不能完全相信,恐怕有過度讚譽的成分。但如果身體實熱有熱症,禁止服用松脂。
3. 麥芽
(造釀)專消穀食
麥芽(專入胃)。味甘氣溫。功專入胃消食。又味微咸。能軟堅。溫主通行。其生髮之氣。能助胃氣上行以資健運。故能消食化谷。及治一切宿食冷氣。心腹脹滿。溫中下氣除煩。止霍亂。消痰飲。破癥結等症。然真火不充。則精液不溉。徒以溫胃之品。以為殺蟲之具。(王好古曰。
白話文:
麥芽(專門進入胃)。味道甘甜,氣味溫和。功效專門進入胃中消食。又味道微鹹。能軟化堅硬的食物。溫暖為主,運行暢通。它生髮的氣,能幫助胃氣向上運行,以幫助健運。因此能消化食物,消化穀物。及治療一切宿食冷氣。心腹脹滿。溫暖中部,向下運行氣,去除煩躁。停止霍亂。消除痰飲。打破癥結等症狀。然而真火不足,則精液不滋潤。徒以溫胃的藥物,作為殺蟲的工具。(王好古說。
麥芽神麯。胃虛人宜服之以伐戊己腐熟水穀。李時珍曰。無積而服之。消人元氣。與白朮諸藥消補兼施。則無害也。)雖於逐堅破積。偶有見效。而精華實失。腎氣先損。豈胃長服之味也乎?是以孕婦勿食。恐墜胎元。(外臺方。麥芽一升服。下胎神驗。薛立齋治一婦人喪子乳脹。
白話文:
麥芽 神麯。胃虛的人適合服用它來消散腐熟水穀。李時珍說,沒有停滯而服用它,會消散人的元氣。如果與白朮等藥物一起服用,可以起到消散和補充的作用,那麼它是無害的。儘管在消積散堅方面偶爾會見效,但精華實失,腎氣先損,豈是胃部可以長期服用的藥味呢?因此,孕婦不應食用,以免墮胎。薛立齋治癒了一名喪子婦女的乳脹症。
幾欲成癰。單服麥芽一二兩。炒煎服。立消。其破血散氣如此。)虛者少煎。防消腎水。故必雜於補劑內用。則無慮耳。炒用。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味為使。
白話文:
幾乎就要形成癰疽。只要吃一兩麥芽,炒熟煎服,立即消失。麥芽散血破氣的功效如此強大。體虛的人要少煎,以免消耗了腎水。所以一定要和其他補藥一起服用,這樣就不用擔心了。炒用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種藥材做引子。
4. 大蒜
(葷辛)宣竅逐寒辟惡
白話文:
葷辛:通竅驅寒、避邪的辛香食材。
大蒜(專入脾胃諸竅。時珍曰。按孫愐唐韻云。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則小蒜乃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地。故一名葫。)氣味辛溫。開胃健脾。宣竅辟惡。為祛寒除濕。解暑散痰。消腫散毒第一要劑。然究皆因味辛則氣可通。性溫則寒可闢。而諸毒諸惡諸濕諸熱諸積諸暑。
白話文:
大蒜(專門進入脾胃等臟腑的通道。李時珍說:根據孫愐唐韻的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才第一次得到大蒜和胡荽。那麼小蒜就是中國原有的,而大蒜是從西域傳來的,所以又稱為葫。)性味辛溫,能開胃健脾,疏通竅穴,祛除邪惡。是祛除寒冷濕氣,解暑化痰,消腫解毒的首選藥物。然而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大蒜味道辛辣,所以氣味能夠流通;性味溫熱,所以寒冷可以解除。而各種毒素、邪惡、濕氣、熱氣、積滯、暑氣等,
莫不由此俱除矣!是以書云。功能破堅化肉殺蟲。(宗奭曰。葫氣極葷。置臭肉。反能掩臭。時珍曰。葫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暨用此貼足。則鼻衄能止。(引陽歸陰。)用此導閉。則幽明能通。(辛以散寒。
白話文:
這些功用都是因此而俱全的!因此《神農本草經》中說:葫蘆的功用可以破堅、化肉、殺蟲。(宗奭說:葫蘆的氣味極其濃烈,即使是放在有臭味的肉上,也能夠掩蓋住臭味。李時珍說:葫蘆、蒜頭這些氣味濃烈的東西,能通達五臟,暢通各種竅穴,消除寒濕,闢除邪惡,消散癰腫,化解由症積肉食引起的積聚,這些都是它的功用。)而且用它貼足,就可以止鼻衄(引陽歸陰)。用它導通閉塞,就可以使幽明相通(辛以散寒)。
)用此敷臍。則下焦水氣能消。(辛能散水。)用此切片艾灸。則癰毒惡毒瘡腫核能起。(江寧府紫極宮刻石記其事云。但是發背。及癰疽惡瘡腫核初起有異。皆可灸之。不計壯數。惟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極而止。疣贅之類灸之。亦便成痂自脫。其效如神。李迅曰。
白話文:
用這種藥敷肚臍,就能讓下半身的水氣消散。(辛味的藥能散水氣。)用這種藥切片,用艾條灸。就能讓癰瘡、毒瘡、腫瘤、核病等消散。(江寧府紫極宮的刻石記錄了這件事。但是發背、癰疽、毒瘡、腫瘤、核病剛開始出現症狀時有區別,都可以灸。不用計算壯數,只要疼痛的地方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地方灸到極痛為止。用這種藥灸疣、贅,很快就會結痂脫落。效果非常神奇。李迅說:
癰疽著灸勝於用藥。緣熱毒中隔。上下不通。必得毒氣發泄。然後解散。初起便用獨頭大蒜切片灸之。三壯一易。百壯為率。但頭項以上。切不可灸。恐引氣上行更生大禍也。史源曰。有灸至八百壯者。約艾一篩。初壞肉不痛。直灸到好肉方痛。至夜火焮滿背。瘡高阜而熱。
白話文:
癰疽主要是灸治比用藥好。是因為熱毒從中間隔斷,上下不能流通,必須讓毒氣發洩出,才能消散。剛開始發病就使用獨頭大蒜切片灸治,三壯灸完後換一片,一共灸一百壯。但頭部及頸部以上不可灸,擔心引發氣向上行而產生更大的禍患。史源說,曾經有人灸到八百壯,大約就是一篩艾草。剛開始壞肉不會痛,一直灸到好的肉才會痛。灸到晚上,背部會像烈火燃燒一樣灼熱,瘡腫很高而且很熱。
非艾火出其毒於壞肉之裡。則內逼五臟而危矣!)但其氣熏臭。多食恐能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損目昏神。(藏器曰。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髮白。時珍曰。久食傷肝損眼。今北人嗜蒜宿炕。故盲瞽最多。)亦忌與蜜同食。(與蜜得蔥益脹意相同。)
白話文:
艾火不能將壞肉裡的毒逼出來,反而會逼入五臟,危及生命!然而大蒜氣味燻臭,多吃可能會產生痰,引起火氣,耗散氣血,損害眼睛,使人精神昏沉。(《藏器》說:「剛開始吃大蒜對眼睛不利。多吃反而會使視力變好,長期食用會使人的血液變清,頭髮變白。」李時珍說:「長期食用大蒜會損害肝臟和眼睛。現在北方人喜歡吃烤大蒜,所以失明的人很多。)也忌諱與蜂蜜同食。(與蜂蜜同食會增強脹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