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94)
上編 (94)
1. 香附米
《香附米》(專入肝膽,兼入肺),辛苦香燥。據書備極讚賞,能入肝膽二經開鬱(郁有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濕鬱、食鬱),散滯,活血通經,兼行諸經氣分。(張子和謂:「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反傷太和。」又曰:「氣本一也,因有所觸而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九氣於焉而分。蓋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此九氣之至也,須分虛實以治。」)
凡霍亂吐逆、泄瀉崩漏(經候須詳病症用藥。如將行而痛者,屬氣之滯屬實;行後而痛者,屬氣與血俱虛;痛而喜按者屬虛,痛而拒按者屬實;痛而喜按血淡者屬虛,痛而拒按色紫者屬實。大抵崩漏多因氣虛血熱而成,故須涼血補氣為要)、三焦不利等症(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治皆有效。
又云: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分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川芎、蒼朮則總解諸郁,得梔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苓則交濟心腎,得茴香、補骨脂則引氣歸元,得三稜、莪朮則消磨積塊,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散邪氣,得艾葉則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
大抵婦人多郁,氣行則鬱解,故服之尤效。非云宜於婦人不宜於男子也。(時珍曰:「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疾;老人精枯血閉,惟氣是資;小兒氣日充,則形乃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為君,舉世所罕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也。」)
按此專屬開鬱散氣,與木香行氣貌同實異。木香氣味苦劣,故通氣甚捷;此則苦而不甚,故解鬱居多。且性和於木香,故可加減出入以為行氣通劑,否則宜此而不宜彼耳。但氣多香燥,陰虛氣薄禁用。或酒,或童便,或鹽水浸炒,各隨本方制用。忌鐵。
白話文:
香附米(主要歸肝膽經,也入肺經)。味道辛苦香燥。據說它功效極佳,能夠疏通肝膽經的鬱結(鬱結有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濕鬱、食鬱),消散氣滯,活血通經,兼能運行全身經脈的氣。
(張子和說聖人珍惜氣,像持守至寶,庸人役使外物,反而傷害了身體的和諧。又說,氣本來是一體的!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產生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這九種氣的變化。大體上來說,怒則氣上衝,喜則氣緩散,恐則氣下沉,寒則氣收斂,熱則氣外泄,驚則氣紊亂,思則氣鬱結,勞則氣耗散,這是九氣產生的原因。必須區分虛實來治療。)
凡是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崩漏等症(經期和症狀必須詳細了解才能用藥。如果經期將至而疼痛,屬於氣滯,是實證;經期過後才疼痛,屬於氣血兩虛;痛而喜歡按壓,屬於虛證;痛而拒絕按壓,屬於實證;痛而喜歡按壓且經血色淡,屬於虛證;痛而拒絕按壓且經血色紫黑,屬於實證。一般來說,崩漏多因氣虛血熱所導致,所以必須涼血補氣為主)。三焦功能失調等症(上焦像霧一樣,中焦像泡沫一樣,下焦像溝渠一樣),用香附米治療都有效。
又說,生的香附米藥性向上,能到達胸膈,向外走達皮膚;熟的香附米藥性向下,能走達肝腎,向外走達腰腿;炒黑的香附米能止血補虛;用鹽水浸泡後炒的香附米能入血分潤燥;用青鹽炒的香附米能補腎氣;用酒浸泡後炒的香附米能通行經絡;用醋浸泡後炒的香附米能消除積聚;用薑汁炒的香附米能化痰飲;與人參、白朮同用能補氣;與當歸、熟地黃同用能補血;與木香同用能疏散氣滯調和中焦;與檀香同用能理氣健脾;與沉香同用能升降全身之氣;與川芎、蒼朮同用能解除各種鬱結;與梔子、黃連同用能降火熱;與茯苓同用能交通心腎;與茴香、補骨脂同用能引氣歸元;與三稜、莪朮同用能消磨積塊;與厚朴、半夏同用能破除壅塞、消除脹滿;與紫蘇、蔥白同用能解除外邪;與艾葉同用能溫暖子宮。
香附米是治療氣病的重要藥物,大體上來說,婦女多有氣鬱,氣機運行則鬱結解除,所以服用香附米效果更好,並不是說只適合婦女而不適合男子。(李時珍說,婦女以血為用,氣機運行則無疾病。老人精血枯竭,唯有依靠氣,小兒氣機充盛,則身體強壯。凡是生病都是因為氣滯導致身體衰弱。所以香附米在治療氣病方面能擔任君藥,這是世人很少知道的。臣藥可以用人參、黃耆,佐以甘草,治療虛弱效果很好。)
總之,香附米主要功效是開鬱散氣,與木香雖然都可行氣,但作用不同。木香氣味苦劣,所以通氣很快;香附米味道苦卻不那麼強烈,所以疏解鬱結的作用更大。而且香附米藥性和緩於木香,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加減其他藥材,成為通氣的常用藥方。如果適合用香附米而不適合用木香,就應該選用香附米。但是因為香附米藥性香燥,陰虛氣弱的人禁止使用。可以根據需要用酒、童便或鹽水浸泡後炒製,根據不同藥方來使用。忌用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