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95)

回本書目錄

上編 (95)

1. 吳茱萸

(味)逐肝寒氣上逆

吳茱萸(專入肝。兼入脾胃腎膀胱)。辛苦燥熱。微毒。專入厥陰(肝)氣分。散寒除脹。東垣云。濁陰不降。厥氣上逆。甚而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損人元氣。故吞酸吐酸等症俱用。(繡按吞吐酸水。河間丹溪單指屬熱。景岳專指屬寒。斯症寒熱俱有。在醫於病所見。

兼症與脈。及平昔臟氣偏純。審實明辨可耳。不可專祖一家治法。)至如咽喉口舌生瘡。以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一夜便愈者。以熱下行也。兼入脾胃以除胸中寒冷。又脾經血分濕痹。令其表裡宣通。而無拒閉之患矣!又兼入腎而治膀胱受濕。陰囊作疝。久滑冷瀉。陰寒小腹作疼。

暨腳氣水腫。並口舌生瘡。除蠱殺蟲。(諸症皆作陰寒論。)要皆氣味辛燥所致。但走氣動火。久服令人目昏發瘡。(以溫肝經燥血故。)血虛有火者尤忌。陳者良。泡去苦烈汁用。止嘔黃連水炒。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惡丹參硝石。

白話文:

吳茱萸的味道辛辣、帶有苦味,性屬燥熱,且有微毒,主要作用於肝經的氣分,能散寒氣、消除脹氣。

李東垣說,體內濁氣無法下降,導致氣逆上衝,嚴重時會腹脹難忍,這種情況非用吳茱萸不可。但吳茱萸用多了會損傷元氣,因此像吞酸、吐酸等症狀才使用它。

(註:關於吞吐酸水,河間學派和丹溪學派認為是熱症,而景岳學派則認為是寒症。其實,這種症狀寒熱都有可能,醫生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脈象,以及平時的體質偏向來判斷,不能只依照一家之言。)

至於咽喉或口舌生瘡,可以用吳茱萸粉末加醋調和,貼在兩腳腳心,一晚上就能痊癒,這是利用藥性讓熱氣下行的原理。

吳茱萸還能作用於脾胃,消除胸中的寒冷;也能使脾經血分的濕痹得以表裡暢通,不再阻塞。它還能作用於腎,治療膀胱受濕引起的陰囊疝氣、長期的滑瀉、小腹陰寒疼痛、腳氣水腫等問題。此外,對於口舌生瘡,也能治療。吳茱萸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作用。(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陰寒。)

這些功效都是因為吳茱萸的氣味辛辣燥熱所致,但它會使氣機運行加速、使體內火氣旺盛,長期服用會導致眼睛昏花、皮膚長瘡。(因為它會溫暖肝經、耗傷血液)。血虛且體內有火的人尤其要忌用。

陳年的吳茱萸藥性較為溫和,比較好。使用時要泡水去除苦味和強烈的刺激性。為了止嘔,可以用黃連水炒過;為了治疝氣,可以用鹽水炒過;為了治血症,可以用醋炒過。吳茱萸忌與丹參、硝石一起使用。

2. 樟腦

(香木)通竅辟惡

樟腦(專入關竅)。性稟龍火。辛熱香竄。能於水中發火。其焰益熾。治能通關利竅。凡中惡卒死者。可用樟木燒煙燻之。並能除濕殺蟲。置鞋中去腳氣。方書每和烏頭為末。醋丸彈子大。置於足心。火烘汗出為效。且能薰衣篋。闢蛀蟲。出韶郡諸山。以樟木蒸汁。煎煉結成樟腦。升打得法。能亂冰片。

白話文:

樟腦,主要作用是通暢關竅。它的性質像龍的火一樣,辛辣溫熱且氣味強烈,能在水中燃燒,火焰更旺。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疏通關節、暢通孔竅。對於中邪或突然昏倒的人,可以用樟木燃燒產生的煙來薰,能幫助他們甦醒。樟腦還能去除濕氣、殺死蟲子。將樟腦放在鞋子裡可以去除腳臭。醫方經常將樟腦和烏頭磨成粉,用醋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放在腳心,用火烘烤使其發汗,能產生療效。樟腦還能用來薰衣服箱子,防止蛀蟲。樟腦產於韶郡的各座山中,從樟木中蒸出汁液,煎熬煉製後凝結成樟腦。如果提煉純淨,能混淆冰片。

3. 川椒

(味)補火溫臟除寒殺蟲。

川椒(專入肺脾腎)。辛熱純陽。(時珍曰。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稟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無處不達。治能上入於肺發汗散寒。中入於脾暖胃燥濕消食。下入命門。補火治氣上逆。(冷氣上逆。)凡因火衰寒痼。(提出諸症根源。)而見陰衰溲數。陰汗精泄。並齒動搖。

目暗。經滯癥瘕。蛔痛鬼蛀血毒者。服此辛熱純陽。無不奏效。(上清訣云。凡人吃飯傷飽。覺氣上衝心胸痞悶者。水吞川椒即散。以其能通三焦。引正氣下惡氣。消宿食也。戴元禮云。凡人嘔吐服藥不納者。必有蛔在膈間。蛔聞藥則動。動則藥出而蛔不出。但於嘔吐藥中加川椒良。

蓋蛔見椒則頭伏也。觀此。則仲景蛔厥烏梅丸中用椒。亦此義耳。按蛔蝕有腹痛。面白唇紅。時發時止等症可察。許叔微云。凡人腎氣上逆。須以川椒引之歸腎。危氏神授丸治傳屍勞。用川椒炒出汗。米飲送下。二斤而愈。)以其寒去臟溫。故能所治皆應。此雖與胡椒同為一類。

但胡椒則止溫胃除寒逐水。此則更兼入腎補火殺蟲。而於逐水不甚專也。出四川。肉厚皮皺者是。秦產名秦椒。味辛過烈。閉口者有毒殺人。微炒去汗。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得鹽良。使杏仁。畏款冬防風附子雄黃麻仁涼水。子名椒目。苦辛。專行水道。不行穀道。能治水蠱。

除脹定喘。及腎虛耳鳴。

白話文:

川椒的味道辛辣,性溫熱,主要功效是補益火氣,溫暖臟腑,驅除寒氣,殺滅寄生蟲。

川椒的藥性辛溫純陽,無處不到,能上行入肺,發汗驅寒;中行入脾,溫胃燥濕,幫助消化;下行入腎,補益命門火氣,治療氣逆上衝。凡是因火衰寒積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陰虛尿頻、陰汗淋漓、遺精、牙齒鬆動、視力模糊、經脈阻塞、腫塊、蛔蟲引起的疼痛,以及血毒等,服用川椒這種辛熱純陽的藥物都能有效。古籍記載,如果吃飯過飽,感到氣逆上衝,胸悶不適,用水吞服川椒就能緩解,因為它能通暢三焦,引導正氣下降,排出惡氣,消除積食。如果有人嘔吐,服藥後藥物不能下嚥,可能是膈膜間有蛔蟲作祟,蛔蟲感受到藥味就會騷動,導致藥物被吐出,卻未能將蛔蟲驅除,此時在嘔吐藥中加入川椒效果更佳,因為蛔蟲見到川椒就會伏首不動。由此可見,張仲景在治療蛔蟲引起的厥證時,在烏梅丸中使用川椒也是這個道理。蛔蟲引起的腹痛,臉色蒼白、嘴唇發紅,時發時止,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症狀。如果腎氣上逆,可以用川椒引導其歸於腎臟。古籍記載,有醫師使用炒川椒搭配米湯,治癒了傳屍勞病,用量達二斤。川椒能夠驅除寒邪,溫暖臟腑,因此療效廣泛。雖然川椒和胡椒都屬於同類藥材,但胡椒主要用於溫胃、驅寒、利水,川椒則更擅長入腎補火、殺蟲,利水作用稍弱。產自四川的川椒,肉厚皮皺為佳。產於秦地的川椒叫做秦椒,味道辛辣過於猛烈,閉口未開的川椒有毒,可致人死亡。使用川椒時,需要微微炒過,去掉汗液,搗碎後去掉裡面的黃色內膜,只取紅色部分。川椒搭配鹽使用效果更佳,畏懼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麻仁和涼水。川椒的果實被稱為椒目,味苦辛,主要作用是通利水道,不通大便,可以治療水蠱,消除腹脹,平定喘息,以及腎虛引起的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