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90)
上編 (90)
1. 乾薑
(葷辛)溫中散寒。
乾薑(專入胃)。其味本辛。炮製則苦。大熱無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虛冷,元陽欲絕,合以附子同投,則能回陽立效。故書則有附子無薑不熱之句。與仲景四逆白通薑附湯皆用之。(元素曰:乾薑氣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又曰:大辛大熱,陽中之陽。
其用有四:通心助陽,一也;去臟腑沉寒痼冷,二也;發諸經之寒氣,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且同五味則能通肺氣而治寒嗽;同白朮則能燥濕而補脾;同歸芍則能入氣而生血。故凡因寒內入,而見臟腑痼蔽,關節不通,經絡阻塞,冷痹寒痢,反胃膈絕者,無不藉此以為拯救。
除寒炒黑,其性更純,味變苦鹹,力主下走。黑又止血。辛熱之性雖無,而辛涼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鬱熱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滯。較之別藥,徒以黑為能止血為事者,功勝十倍矣!血寒者可多用,血熱者不過三四分為嚮導而已。白淨結實者良。母薑曬乾為乾薑,炒炮為炮薑,
炒黑為黑薑。
白話文:
(屬於葷腥辛辣之物)能溫暖中焦,驅散寒氣。
乾薑(主要作用於胃)。它原本的味道是辛辣的,經過炮製後則帶有苦味。藥性屬於大熱,沒有毒性,具有守護而不遊走的特性。凡是胃中虛冷、元陽將要耗竭的情況,搭配附子一起使用,就能夠迅速地恢復陽氣,產生效果。所以古書有「有附子沒乾薑就不夠熱」的說法,像張仲景的四逆湯、白通湯、姜附湯等方劑,都使用到乾薑。 (元好問說,乾薑的氣味輕薄,味道濃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屬於陽中之陰。又說,乾薑是大辛大熱的藥物,是陽中之陽。
乾薑的功用有四種:一是疏通心陽,幫助陽氣;二是去除臟腑深層的寒冷和頑固的寒邪;三是發散各經脈的寒氣;四是治療因感受寒邪引起的腹痛。另外,乾薑與五味子同用,可以疏通肺氣,治療寒性咳嗽;與白朮同用,可以乾燥濕氣,補益脾胃;與當歸、芍藥同用,可以進入氣分,產生氣血。所以,凡是因寒邪入侵體內,導致臟腑有頑固的蔽塞、關節不暢通、經絡阻塞、寒性麻痺、寒性痢疾、反胃、噎膈等症狀,都需要藉助乾薑來拯救。
將乾薑炒黑後,它的藥性更純粹,味道會轉變成苦鹹,藥力主要向下行走。炒黑後的乾薑還能止血,雖然辛熱的性質減少了,但仍保留著辛涼的性質,所以能去除血中的鬱熱而不至於寒涼,能阻止吐血妄行的情況而不至於停滯。與其他僅以炒黑來達到止血效果的藥物相比,它的功效勝過十倍以上!對於血寒的人可以多用,對於血熱的人則用量不宜多,只需三四分作為引導即可。外觀白淨、結實的乾薑品質較好。母姜曬乾後就成為乾薑,經過炒製或炮製就成為炮薑,炒黑就成為黑薑。
2. 藿香
(芳草)醒脾止惡宣胸止嘔
藿香(專入脾胃肺)。辛香微溫。香甜不峻。但馨香氣正能助脾醒胃以闢諸惡。故凡外來惡氣內侵。而見霍亂嘔吐不止者。須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氣散用此以理脾肺之氣。俾正氣通而邪氣除。)俾其胸開氣寬。飲食克進。(寒去正復。)故同烏藥順氣散則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湯則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熱作嘔。勿服。
白話文:
藿香,是一種能使脾胃清醒、止吐、並使胸腔舒暢的芳香草藥。
藿香主要作用於脾胃和肺。它的味道是辛辣、香甜且稍微溫熱的,香氣純正而不強烈,能夠幫助脾胃恢復功能,消除各種不適感。所以,凡是因為外來的穢氣侵入體內,導致霍亂、嘔吐不止的情況,都需要使用藿香來治療。(例如藿香正氣散就利用它來調理脾肺的氣,使體內正氣流通,邪氣自然消除。)藿香能使胸悶打開,氣息舒暢,進而能促進食慾。(寒氣去除,身體自然恢復正常。)所以,藿香和烏藥順氣散一起使用可以幫助肺部功能順暢,和四君子湯一起使用則可以強健脾胃,消除口臭。但是,如果是因為體內有熱而引起的嘔吐,就不應該服用藿香。
3. 薰香
(芳草)溫氣散寒辟惡止痛
薰香(專入肺)。即書所謂零陵香者是也。味甘而辛。性平無毒。按書有言能治心痛惡氣。以痛與惡。多屬寒聚。得此能以散寒故耳!又言能除鼻中瘜肉鼻癰。以鼻得香則開。得臭則閉之意耳。至云多服作喘。亦能以香能耗氣。溫服則氣上應而作喘耳。但此服之則少。(亦有治鼻塞頭風齒痛狐惑下痢等症。
)而香鋪用以作料甚多。(有婦人用此浸油省頭。)是亦眾香中之不可缺也矣!出湖嶺者佳。
白話文:
(芳香草藥)溫熱的氣味可以驅散寒氣、避除邪穢、止痛。
薰香(主要作用於肺部)。也就是書上所說的零陵香。味道甘甜而帶有辛辣,性質平和無毒。書上說它能治療心痛和惡氣,因為疼痛和惡氣大多屬於寒氣聚集,所以使用它能散寒。又說它能去除鼻息肉和鼻癰,這是因為鼻子聞到香氣就會暢通,聞到臭氣就會閉塞的緣故。至於說服用過多會導致氣喘,也是因為香氣會耗散氣,溫熱服用會使氣往上衝而導致氣喘。但是這種藥服用量要少。(也有治療鼻塞、頭風、牙痛、狐惑病、下痢等症狀的功效。)
而香料店用它來作配料的很多。(有婦女用它浸泡油來滋養頭髮。)這也是眾多香料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產自湖嶺的品質最好。
4. 排草香
(芳草)辟惡宣滯
排草氣味芳香。(專入脾。)據書載能祛惡闢臭除魅。與天時行。並宜燒之。水腫浮氣風瘧。可用生薑芥子煎湯浴洗。玩此氣味芳香。僅可以辟邪魅鬼惡。使之氣不克勝。至於水腫浮氣。亦須香以通達。使之氣伸浮散。故止可入外用。(今婦人用此入油省頭。)若使作湯以服。
則經絡遍布。雖曰祛邪扶正。而正氣或虛。則又因香而斫敗矣。(香散之極。)故古人制方。有宜於外者。則即以外為主而內不投。有宜於內者。則即以內為要而外不行。即云諸香有類於斯。內亦見用。然此補少泄多。古人獨於此味別為外治而不內入。未必不有意義於其中也。
白話文:
排草的氣味芬芳,主要作用在脾胃。根據古籍記載,它能驅除邪穢、辟除臭氣和消除魅惑,並能配合天時運行。適合焚燒使用。對於水腫、浮腫、風瘧等症狀,可以用生薑、芥子煎湯來沐浴洗滌。考量到它氣味芳香,僅能用來驅避邪魅鬼惡,使它們的氣勢無法壓過人。至於水腫浮腫,也需要藉由香氣來疏通氣機,使其擴散開來,所以排草只能外用。現代婦女會將它加入油中,用來塗抹頭髮。如果煎湯內服,藥性會遍布經絡。雖然說可以祛邪扶正,但如果正氣虛弱,反而會因為香氣的發散而導致正氣受損,因為香氣的發散性很強。所以古人製藥,對於適合外用的,就以外用為主而不用內服;對於適合內服的,就以內服為主而不用外用。即使說各種香藥有類似的特性,在內服方面也會用到,但它們補益的功效少,發散的功效多。古人獨獨把排草這種藥材歸類為外用,而不讓它內服,必定有其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