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82)

回本書目錄

上編 (82)

1. 蒼朮

(山草)升陽散濕發汗除郁。

蒼朮(專入脾):甘、苦、辛、烈,氣溫無毒。雖有升陽散郁,發汗除濕。(《楊氏家驗方》:男子婦人因食生熟物,留滯腸胃,遂至生蟲,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及至憔悴萎黃,飲食不思,用蒼朮一味為丸而愈。益昌伶人劉清嘯,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監趙尹以此治之,兩旬而愈。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谷不磨而成此疾,故用蒼朮去濕暖胃消穀。)燥痰(許叔微《本事方》云:予患飲癖三十年,遍求名醫不效,自揣必有癖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如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味,同棗肉為丸,忌桃李雀肉而疾除。)辟惡。(時珍曰:陶隱居言術能除惡氣,彌災診,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朮以辟邪氣。《夷堅志》載江西一士人為陰氣所侵,或曰:「君必當暴泄,但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闢也。」)

治腫之功,然甘味少而辛苦重,不似白朮性稟中和,直固清陽中氣之為妙耳。故同香附,則為散鬱而氣平。(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同黃柏,則能治下部濕熱。(黃柏味苦,苦勝熱,故可以去濕中之熱。蒼朮性燥,燥勝濕,故可以去熱中之濕。兩者相需妙用,故其方呼為二妙。)同大棗,則能治脅下飲澼。(用棗始能固中也。)同二陳加白朮、升柴,則能以治脾濕下流,腸風帶濁。(帶濁有寒、有熱、有痰、有氣、有風、有濕各異,須要審症辨用。)然必稟體肥盛多濕者始宜,若形瘦多火切忌。

至云服能輕身長生,不過因其濕去之謂,豈真能入仙境之地哉?(本草多有長生不老之說,欺世惑民,以致藥品真義不出耳。)出茅山,堅小有硃砂點者良。糯米泔浸焙乾,同芝麻炒以制其燥。防風、地榆為使。

白話文:

蒼朮,是一種生長在山上的草本植物,主要作用是提升陽氣、散發濕氣、幫助發汗、解除鬱悶。

蒼朮藥性主要作用於脾臟。味道甘、苦、辛辣,性質溫和且無毒。雖然可以升發陽氣、散解鬱悶、發汗並去除濕氣。過去有楊姓人家驗方記載,男女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食物積滯在腸胃,時間久了會產生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會喜歡吃生米,如果沒吃到就會整天不高興,導致身體憔悴、臉色蠟黃、食慾不振。這時使用單味蒼朮做成藥丸服用,就能治好。曾經有個叫劉清嘯的藝人,他家中的一個叫花翠的婢女,到了適婚年紀,也得了這種病。惠民局的監官趙尹用這種方法治療,兩個星期就痊癒了。這是因為生米積滯在腸胃,受濕氣影響導致消化不良,才會產生這種疾病。所以使用蒼朮可以去除濕氣、溫暖腸胃、幫助消化。蒼朮也可以去除體內的燥痰。許叔微的《本事方》中提到,他自己得了飲癖三十年,遍尋名醫都沒效果。他自己認為一定是有積聚的病塊,就像水有固定的流向,水沒滿就不能流動一樣。身體內清澈的物質可以運行,但混濁的物質會停滯不前,無法排出,所以每隔五到七天就會嘔吐出來。脾臟最怕濕氣,而水會加重濕氣,所以不如用蒼朮來使脾臟乾燥以去除濕氣,加強脾臟功能來填補這些空隙。他於是停止服用其他藥物,只用蒼朮和紅棗肉做成藥丸服用,並且忌吃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病就好了。蒼朮還有避邪的作用。李時珍說,陶弘景認為蒼朮可以去除惡氣、驅除災禍。所以現在在發生瘟疫或過年時,人們常常會燒蒼朮來避邪。在《夷堅志》中記載,江西有一個讀書人被陰氣侵襲,有人說他一定會拉肚子,建議他多服用平胃散,因為其中含有蒼朮可以辟邪。

蒼朮也有治療腫脹的功效。但是,蒼朮的甘味較少而苦味較重,不像白朮那樣性質平和。白朮擅長固護清陽之氣,對於中氣虛弱的效果很好。所以,蒼朮如果和香附一起使用,可以疏散鬱悶之氣,使氣機平和。(蒼朮能直接進入各經脈,疏泄陽明經的濕氣,既能使氣機通行,又能收斂澀滯。香附是調暢陰氣的藥物,兩者一升一降,所以能散解鬱悶,使氣機平和。)蒼朮和黃柏一起使用,可以治療下半身的濕熱病症。(黃柏味道苦,苦味可以去除熱氣,所以能去除濕氣中的熱。蒼朮性燥,燥性可以去除濕氣,所以能去除熱氣中的濕氣。兩者互相配合使用,效果很好,所以這種配方被稱為「二妙散」。)蒼朮和大棗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脅下積水。(加入大棗才能鞏固脾胃。)蒼朮和二陳湯加上白朮、升麻、柴胡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脾濕下流導致的腸風帶下病。(帶下病有寒熱、痰氣、風濕等各種不同原因,需要仔細辨別症狀來用藥。)但是,這種藥物只適合體型肥胖、體內濕氣較重的人。如果體型消瘦、體內火氣較旺的人,就絕對不能使用。至於說蒼朮能使人身輕體健、長生不老,不過是因為它能去除濕氣的緣故,難道真能讓人進入仙境嗎?(本草書籍中有很多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都是在欺騙世人,導致人們無法了解藥物的真正作用。)

好的蒼朮產於茅山,個頭小而堅實,有硃砂紅點的最好。用糯米淘米水浸泡後烘乾,再用芝麻炒過以降低其燥性。防風和地榆可以作為輔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