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80)
上編 (80)
1. 吐散
邪在表宜散。在裡宜攻。在上宜吐。在中下宜下。反是則悖矣!昔人謂邪在上。因其高而越之。又曰。在上者湧而吐之是也。但吐亦須分其所因所治以為辨別。如常山蜀漆。是吐積飲在於心下者也。藜蘆皂白二礬桔梗蘆皂角。是吐風痰在於膈者也。生萊菔子是吐氣痰在於膈者也。
白話文:
邪氣在體表,宜用發散法治療。在體內,宜用攻下法治療。在上焦,宜用吐法治療。在中焦和下焦,宜用瀉法治療。違背這個原則,就是錯誤的。古人認為,邪氣在上焦,由於其位置較高,就用越往上吐的方法來治療。又說:邪氣在上焦,就用湧吐的方法來治療。但是,吐法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來區分。比如,常山蜀漆,是吐出積存在心下的飲邪。藜蘆、皁白、二礬、桔梗、蘆皁角,是吐出積存在膈上的風痰。生萊菔子,是吐出積存在膈上的氣痰。
烏尖附是吐濕痰在於膈者也。胡桐淚是吐腎胃熱痰上攻於膈而見者也。梔子瓜蒂。是吐熱痰聚結於膈而成者也。砒石是吐寒痰在於膈者也。至於膈有熱毒。則有木鱉青木香以引之。痰涎不上。則有燒鹽以湧之。但吐藥最峻。過用恐於元氣有損。況砒石木鱉。尤屬惡毒。妄用必致生變。
不可不慎。
白話文:
烏尖附丸能化痰祛濕,療治痰濕積聚在膈。胡桐淚丸能止住痰多汗多,主要是治療因為痰熱上攻於膈,不適表現在膈以上的部。梔子瓜蒂散能治療熱痰積聚在膈部引起的吐痰較多。砒石能幫助排出寒痰積滯於膈。若是膈部存在熱毒,則可以使用木鱉子、青木香來引出。痰液不吐出來,則可以使用燒鹽來誘吐。但是吐藥作用非常強,服用過量恐怕會損傷人的元氣。尤其是砒石、木鱉子,更是毒性很強。隨便服用一定會引起變故。
2. 常山
(毒草)吐心下瘧痰積飲
白話文:
使用有毒藥物治療心悸、瘧疾、痰飲積滯。
常山(專入心下。)辛苦而寒。有毒。功專引吐行水。為除瘧疾老痰積飲要藥。蓋瘧無不挾痰挾熱以成。然亦有風痰寒熱食氣之分。(風痰宜於星烏。寒痰宜於薑附。熱痰宜於貝母。食痰宜於楂曲。氣痰宜於烏藥。痰在膈上經絡。非吐不解。痰在四肢皮裡膜外。非薑汁竹瀝不達。
白話文:
常山(專門用在心部以下。)味道辛辣苦澀,性寒。有毒。功效專門引發嘔吐,行水利水。是治療瘧疾、老痰積飲的要藥。因為瘧疾沒有不夾雜痰液和熱症而成的。但是也有風痰、寒痰、熱痰、食痰、氣痰之分。(風痰宜用星烏。寒痰宜用薑附。熱痰宜用貝母。食痰宜用楂曲。氣痰宜用烏藥。)痰在膈肌以上的經絡。非嘔吐不能解除。痰在四肢皮裡膜外。非薑汁竹瀝不能到達。
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除。痰在骨節眼黑步艱。非萆薢苦參不祛。痰在手臂肩背痠痛。非導痰加薑黃木香桂枝不和。痰在腸胃實結。非用下藥不愈。)治須分其陰陽虛實表裡以定。如瘧果因傷寒寒熱。及時氣溫疫。而致黃涎聚於胸中。心下牢固不解。則當用此引吐。然亦須在發散表邪。
白話文:
痰症在脅下,非用白芥子不能去除。痰症在骨節中,關節發黑步履艱難,非用萆薢、苦參不能祛除。痰症在手臂、肩背上,痠痛難忍,非服用導痰湯加薑黃、木香、桂枝不能使病情和緩。痰症在腸胃中積結,非使用攻下藥物不能治癒。治療應先辨別痰症的陰陽虛實表裡,據此制定治療方案。如果痰症是因傷寒寒熱、時氣溫疫,導致黃涎聚積於胸中,心下堅牢結實不能消除,則應採用引吐法。但也要在發散表邪的前提下進行。
及提出陽分之後而用之。其用又當審其所見部位。及藥佐使以治。如常山得甘草則吐。水在上焦者宜之。得烏梅山甲則入肝。水在脅下者宜之。得大黃則利水。邪熱交結而成內實者宜之。得小麥竹葉則入心。得秫米麻黃則入肺。得龍骨附子則入腎。得草果檳榔則入脾。然此陰毒之草。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及提出陽分之後而用之。其用又當審其所見部位。及藥佐使以治。
並且在陽分展開之後使用它,它的運用還應細審所見到的部位以及藥物的輔佐和引導方法來治療。
如常山得甘草則吐。水在上焦者宜之。
例如常山配伍甘草就會導致嘔吐,身體上焦有水滯的人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得烏梅山甲則入肝。水在脅下者宜之。
配伍烏梅、山甲則會歸入肝臟,身體脅下有水滯的人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得大黃則利水。邪熱交結而成內實者宜之。
配伍大黃就能夠利水,邪熱交結而形成內實的人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得小麥竹葉則入心。
配伍小麥、竹葉就會歸入心臟。
得秫米麻黃則入肺。
配伍秫米、麻黃就會歸入肺臟。
得龍骨附子則入腎。
配伍龍骨、附子就會歸入腎臟。
得草果檳榔則入脾。
配伍草果、檳榔就會歸入脾臟。
然此陰毒之草。
但是,這些都是陰毒之物。
白話文:
在分清陰陽屬性之後使用它,它的運用還應仔細觀察所見到的部位以及藥物的輔佐和引導方法來治療。
如果常山配伍甘草會引發嘔吐,身體上焦有水滯的人適合使用。
如果配伍烏梅、山甲會歸入肝臟,身體脅下有水滯的人適合使用。
如果配伍大黃就能利水,邪熱交結而形成內實的人適合使用。
如果配伍小麥、竹葉就會歸入心臟。
如果配伍秫米、麻黃就會歸入肺臟。
如果配伍龍骨、附子就會歸入腎臟。
如果配伍草果、檳榔就會歸入脾臟。
然而,這些都是有毒之物。
其性悍暴。雖有破瘴逐飲之能。而亦終損真氣。所以仲景治瘧方中。從無及此。(經曰。太陰在泉。濕勝所淫。民病積飲。又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甚則飲發。蓋飲有五。流於肺為支飲。於肝為懸飲。於心為伏飲。於經絡為溢飲。於腸胃為痰飲。)而夏傷於暑。秋必癉瘧。
白話文:
瘧疾的性質是狂暴的。雖然它具有消除瘴氣、排出飲水的功效。但最終也會損傷正氣。所以仲景治療瘧疾的方劑中,從來沒有用到它。(《內經》說:太陰在泉,濕盛所淫,百姓得積飲之病。又說:歲土太過,雨濕流行,嚴重的話就會發作飲病。總的來說飲病有五種。流注到肺部成為支飲,到肝臟成為懸飲,到心臟成為伏飲,到經絡成為溢飲,到腸胃成為痰飲。)而夏天受暑傷,秋天必定會得瘧疾。
及瘧在三陰。元氣虛寒人。則常山等藥皆為戈戟。或問吐藥甚多。何以瘧疾必用常山蜀漆?蓋以常山性兼逐疫。瘧疾本於濕疫。故於常山蜀漆則宜。猶之瓜蒂烏附尖萊菔子藜蘆皆為吐劑。而瓜蒂則止宜於熱痰。烏尖附則止宜於濕痰。萊菔子則止宜於氣痰。藜蘆則止宜於風痰也。
酒浸炒用。根即蜀漆。功用略同。但苗性輕揚。其於上焦邪結。治之更宜。
白話文:
瘧疾存在於三陰經,元氣虛寒的人,那麼常山等藥物都會像戈戟一樣傷害人體。有人問,吐出的藥物很多,為什麼瘧疾一定要用常山和蜀漆呢?這是因為常山的性質既包括逐走疫氣,又有驅逐瘧疾的作用,瘧疾本於濕疫,所以用常山和蜀漆是很合適的。就像瓜蒂、烏附、尖萊菔子、藜蘆都屬於吐劑,但瓜蒂只適宜於熱痰,烏附只適宜於濕痰,萊菔子只適宜於氣痰,藜蘆只適宜於風痰一樣。
以酒浸泡後炒用。根部即為蜀漆,功效大致與莖部相同,但莖部質地輕浮,適合治療上焦(頭部、胸部)的邪結,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