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79)
上編 (79)
1. 香薷
若使稟賦素虧,飲食不節,其症有似燥渴而見吐瀉不止者,用此等於代茶,寧無誤乎?(時珍曰:世醫治暑病,以香薷散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若飲食不節,勞役作喪之人傷暑,
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燥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勞倦內傷之症,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藥,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無病,概用代茶,
謂能闢暑,真癡人說夢也。)今人但知暑即是熱,熱即是暑。(暑為陰症,熱為陽症。經曰: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故中暑宜溫散,中熱宜清涼。)暑熱混為一氣,而不知暑屬何形,熱屬何象。(暑陰熱陽。)暑何因是而名,熱何因是而號?暑何因何體氣而至?
(體陰召暑。)熱何因何體氣而召?(體陽召熱。)暑何用於香薷不宜?(氣虛傷暑,再加香薷散氣,是益虛矣。)熱何用於香薷則效?(熱因邪郁,散邪而熱自除。)其中旨趣,在人領會,未可為粗心人道也。陳者良,宜冷服。(時珍曰:熱服令人瀉。)
(芳草)宣散三伏濕熱。
香薷(專入脾胃心)。氣味香竄,似屬性溫,並非沉寒。然香氣既除,涼氣即生。所以菀蒸濕熱,得此則上下通達,而無鬱滯之患;搏結之陽邪,得此則煩熱頓解,而無固結之弊矣。是以用為清熱利水要劑。然必審屬陽臟,其症果屬陽結,而無虧弱之症者。(氣虧血弱)用此差為得宜。
白話文:
(芳香的草藥)可以宣散夏季三伏天的濕熱
香薷這味藥,特別能作用於脾胃和心。它的氣味芳香且能竄散,似乎屬於溫性的藥物,但並非是沉寒的性質。然而,當它香氣散發之後,涼氣就會產生。所以,對於鬱積的濕熱,使用香薷可以使上下氣機通暢,而沒有鬱滯的困擾。對於因陽邪結聚引起的病症,使用香薷可以使煩熱立即消解,而沒有固結的弊端。因此,香薷被用作清熱利水的重要藥物。但必須審慎判斷是否屬於陽臟的病症,並且確實屬於陽邪結聚,而沒有虛弱的症狀,(氣虛血弱的情況),使用香薷才比較適合。
如果病人本身體質虛弱,飲食又不節制,出現類似燥渴的症狀,而且還伴隨不停的嘔吐和腹瀉,這時候把香薷當茶來喝,難道不會有錯誤嗎?(李時珍說,世俗醫生治療暑病,把香薷散當作首選藥物。然而,暑邪有因為乘涼飲冷,導致陽氣被陰邪所遏制,因此產生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者嘔吐、腹瀉、霍亂等症狀。這時應該用香薷來發越陽氣,散除水濕,調和脾胃。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或者喪事過度悲傷而傷到暑氣,出現大熱、大渴、汗如雨下、煩躁喘促,或者腹瀉、嘔吐,這些是屬於勞倦內傷的症狀,必須使用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的藥物來瀉火益元氣。如果使用香薷這種藥,等於是加重虛弱的表氣,又用熱性藥物來加劇病情。因為香薷是夏季用來解表的藥,如同冬天使用麻黃一樣,氣虛的人尤其不能多服。然而現在的人不懂得暑邪會傷害元氣,不管有沒有生病,都隨便用香薷來當茶喝,認為可以避暑,真是癡人說夢。)現在的人只知道暑就是熱,熱就是暑。(暑屬於陰症,熱屬於陽症。《黃帝內經》說,氣盛的時候身體會寒冷,這是因為感受了傷寒。氣虛的時候身體會發熱,這是因為感受了暑邪。所以中暑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中熱應該用清涼的方法治療。)他們把暑熱混為一談,而不知道暑屬於什麼樣的形態,熱屬於什麼樣的現象。(暑屬於陰,熱屬於陽。)暑是什麼原因而得名,熱是什麼原因而得名。暑是怎麼樣因為什麼樣的體質氣機而產生的,(陰性體質招來暑邪),熱是怎麼樣因為什麼樣的體質氣機而產生的(陽性體質招來熱邪)。暑為什麼不適合用香薷(氣虛傷暑,再用香薷來散氣,就是更加虛弱),熱為什麼用香薷就有效呢(熱是因為邪氣鬱結,散開邪氣,熱自然就消除了)。其中的道理,需要人們自己去領會,不能對粗心大意的人說清楚。陳年的香薷效果更好,適合冷服。(李時珍說,熱服會導致腹瀉。)
2. 淡豆豉
(造釀)升散膈上熱邪
淡豆豉(專入心肺。)本於黑豆蒸罯而成。按其味苦氣寒。(陳藏器曰。豆性平。炒熟熱。煮食寒。作豉冷。)似屬苦降下行之味。而無升引上行之力也。然經火蒸罯。味雖苦而氣則馨。氣雖寒而質則浮。能升能散。故得蔥則發汗。得鹽則引吐。得酒則治風。得韭則治痢。得蒜則止血。
炒熟又能止汗。是以邪在上而見煩燥。頭痛滿悶。懊憹不眠。發斑嘔逆者。合於梔子。則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內結之症也。然必江右制者方堪入藥。按古制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淨蒸熟。攤勻蒿覆。候上黃衣。取曬簸淨。水拌乾溼得所。安甕中築實。桑葉蓋。
厚泥封。曬七日。取出曝一時。又水拌入甕。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氣。甕收用。
白話文:
淡豆豉(主要作用於心臟和肺部。)是將黑豆蒸熟後發酵製成的。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偏寒。(陳藏器說:豆子的本性是平和的,炒熟後會變熱,煮食則會變寒,做成豆豉會變冷。)照理說應該是苦味下降的藥物,沒有向上提升的作用。但經過蒸煮發酵後,味道雖然苦,氣味卻變得芳香,性質雖然偏寒,但質地變得輕浮,能升能散。所以,和蔥一起用可以發汗,和鹽一起用可以催吐,和酒一起用可以治療風病,和韭菜一起用可以治療痢疾,和大蒜一起用可以止血。
炒熟後又能止汗。因此,當邪氣在上而出現煩躁、頭痛、胸悶、心煩失眠、出疹、嘔吐等症狀時,搭配梔子,就能引導邪氣向上排出,不讓邪氣陷入體內而形成內結的病症。但必須使用江西地區製作的豆豉才能入藥。按照古法製作豆豉的方法,是用黑大豆用水浸泡一夜,洗淨後蒸熟,攤開均勻用蒿草覆蓋,等待表面長出黃色菌衣,取出曬乾簸淨,用水拌至乾濕適中,放入甕中壓實,用桑葉蓋住,再用厚厚的泥巴封住,曬七天後取出曝曬一個時辰,再用水拌入甕中,如此重複七次,然後再蒸以去除火氣,之後裝入甕中儲存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