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67)
上編 (67)
1. 桂枝
(香木)入衛表以除風邪。
桂枝(專入肌表。兼入心肝)。系肉桂枝梢。其體輕。其味辛。其色赤。(故入心。)有升無降。故能入肺而利氣。入膀胱化氣而利水。且能橫行於臂。調和營衛。治痛風脅風。(痛風其在靈樞謂之賊風。素問謂之痹症。金匱謂之歷節。後世又更其名曰白虎歷節。且有別名曰箭風箭袋。
然總謂之行痹。其症則有因風因濕因寒因痰因瘀因虛之異。須用桂枝以為嚮導。脅風本屬於肝。凡治脅風之症。當用桂枝入肝以平。)止煩出汗。驅風散邪。為解肌第一要藥。(時珍曰。麻黃遍徹皮毛。桂枝透達營衛。)故書皆言無汗能發。有汗能收。然其汗之能發。止是因其衛實營虛。
陰被陽湊。故用桂枝以調其營。營調則衛氣自和。而風邪莫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以發其汗也。其汗之能收。止因衛受風傷。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其用桂枝湯為治。取其內有芍藥入營以收陰。外有桂枝入衛以除邪。則汗自克見止。
非云桂枝能閉其汗孔。昧者不察桂枝發汗止汗是何意義。徒以順口虛喝。其失遠矣!(經曰。脈浮緊發熱無汗者。不可與。脈緊為傷寒。與之則表益實。而汗愈難出矣。傷寒例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周揚俊曰。風既傷衛。則衛氣疏。不能內護於營而汗自出矣。
汗者血之液也。苟非用血藥以桂枝和營散邪。以芍藥護營固里。則不但外邪不出。且入而為里患矣!然後知和營則外邪出。外邪出則衛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藥而汗自止矣。王好古曰。或問桂枝止煩出汗。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又曰。無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湯。
此又能閉汗也。二義相通否乎?曰。仲景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必湊之。故用桂枝發其汗。此則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 )
白話文:
桂枝,是一種香木,它進入身體的衛表層,可以驅除風邪。
桂枝主要作用於肌肉表面,同時也能進入心臟和肝臟。它屬於肉桂樹的枝梢,質地輕,味道辛辣,顏色是紅色的(所以能進入心臟)。它有上升的特性,沒有下降的特性,因此能進入肺部,使氣運行順暢,也能進入膀胱,幫助氣化而利尿。並且,它還能在手臂橫向運行,調和身體的營衛功能,治療痛風和脅痛。(痛風在《靈樞》中被稱為「賊風」,《素問》中稱為「痹症」,《金匱》中稱為「歷節」,後世又稱「白虎歷節」,還有別名叫「箭風」、「箭袋」。
但總之都屬於「行痹」的範疇,其症狀有因風、因濕、因寒、因痰、因瘀、因虛等不同原因。需要用桂枝來引導其他藥物。脅痛主要與肝有關,凡是治療脅痛的,應當用桂枝進入肝臟來平息肝氣。)桂枝能止煩躁、止汗,驅散風邪,是解除肌肉表層病邪的首要藥物。(李時珍說,麻黃的作用是徹底貫穿皮膚毛孔,桂枝的作用是透達營衛。)所以醫書上都說,無汗的時候可以用桂枝發汗,有汗的時候可以用桂枝止汗。然而它能發汗,是因為身體的衛氣強盛,營氣虛弱,陰氣被陽氣侵擾,所以用桂枝來調和營氣,營氣調和,衛氣自然協調,風邪就無法侵入,於是汗就自己停止了。這並不是像麻黃那樣打開皮膚毛孔來發汗。它能止汗,是因為衛氣受到風邪侵襲,不能保護營氣,導致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所以會有汗出、發熱、怕風的症狀。用桂枝湯來治療,是因為湯裡有芍藥進入營氣來收斂陰氣,又有桂枝進入衛氣來去除邪氣,這樣汗自然就會停止。
這並不是說桂枝能封閉汗孔。不明白的人不了解桂枝發汗止汗的真正含義,只是順口說說,那就差遠了!(《黃帝內經》說:脈象浮緊,發熱無汗的人,不能用桂枝。脈緊代表是傷寒,用了桂枝會讓表層更加實,汗更難出來。《傷寒論》說:桂枝吞下後,陽氣過盛會導致死亡。承氣湯進入胃部,陰氣過盛會導致死亡。周揚俊說:風邪侵襲衛氣,會導致衛氣疏散,不能保護營氣,所以就會出汗。汗是血液中的津液。如果不用補血的藥物,而用桂枝來調和營氣,驅散邪氣,用芍藥來保護營氣,鞏固體內,那麼外邪不但不會出去,反而會進入體內成為內患。所以要知道,調和營氣,外邪就會出去,外邪出去,衛氣自然就會緊密,不需要再用固表的藥物汗自然就會停止。王好古說:有人問桂枝既能止煩躁止汗,張仲景治療傷寒發汗又多次用到桂枝湯,而且又說無汗不能用桂枝,汗多可以用桂枝甘草湯,這不也還是能止汗嗎?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王好古回答:張仲景說,太陽病發熱出汗,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強盛,陰虛陽氣就會來侵擾,所以用桂枝發汗,這是為了調和營氣,營氣協調,衛氣自然和諧,風邪無法入侵,於是汗就自己停止了,這並不是像麻黃那樣打開皮膚毛孔來發汗。汗多的時候用桂枝,是為了調和營衛,這樣邪氣就會從汗中排出,汗自然就會停止。這並不是因為桂枝能封閉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