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66)
上編 (66)
1. 蔥
(葷辛)入肺,宣寒發汗,解肌。
蔥葉(專入肺,兼入肝),生辛而散,熟甘而溫,外實中空,能入肺經,發汗解肌,以通上下之陽。(活人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須蔥白湯。仲景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厥逆脈微,用白通湯,若白色赤者,四逆湯加蔥白,皆取以通陽氣。)故書號為肺菜,其力則能明目利耳,通便。
(中空則通。)及治傷寒頭痛,時疾熱狂,陰毒腹痛之謂。(因辛則邪外散。)又氣通則血活。(氣為血帥,血隨氣活。)故書又載能止諸般血出不調。(如赤白痢,有用蔥煮粥食,以治折傷血出,有用蔥火煨研封,止痛無瘢,胎動,有用蔥豉阿膠以安。)且氣通則毒解,故書又言能治諸般惡毒。
(如魚肉蚯蚓猘犬藥毒之類。)即是以思,則知氣血之凝聚,是即寒氣之未散;寒氣之既散,是即血氣之既理,又安有毒氣不解,而云是藥之莫治乎?陽春一回,草木甲坼,其勢然也。故蔥號為菜伯,又曰和事草,其意在斯。取白連須用,亦有用青者。(弘景曰:蔥有寒熱,白冷青熱,傷寒湯中,不得用青也。)但過食亦損鬚髮,(以辛劫陰故,)及有虛氣上衝,汗出不止之弊。(以辛散氣故。)同蜜食如何殺人?以蜜性最脹,蔥性最發,同蔥則脹益發,而不可解矣,不死何待?(思邈曰:正月食生蔥,令人面上起遊風;生蔥同蜜食,作下利;燒蔥同蜜食,壅氣殺人。)同棗食亦令人病,其義可以例推,因並記之。
白話文:
蔥(屬於辛辣的植物)能進入肺經,宣散寒氣、發汗、解除肌肉的僵硬。
蔥葉(主要進入肺經,也兼入肝經)生吃時味道辛辣能發散,煮熟後味道甘甜而溫和。蔥的外部是實心的,中間是空心的,能夠進入肺經,發汗解肌,使身體上下的陽氣暢通。(《活人書》記載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像頭要裂開一樣,用連須蔥白湯。張仲景治療少陰病,出現下痢不止、腹瀉如水、體內寒冷、體外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的情況,用白通湯。如果蔥白顏色偏紅,用四逆湯再加蔥白,都是為了藉助蔥白來暢通陽氣。)所以蔥被稱為「肺菜」。蔥的功能可以明亮眼睛、使聽力清晰、促進排便。
(因為內部是空心的,所以能暢通。)蔥還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時疫引起的發熱狂躁、陰毒引起的腹痛。(因為味道辛辣,所以能將邪氣驅散到體外。)而且,氣血暢通就能使血液活絡。(氣是血的領導,血會跟著氣一起運行。)所以古書也記載蔥能止住各種出血和月經不調。(像是赤白痢疾,有人會用蔥煮粥來吃;治療跌打損傷出血,有人會用蔥火烤熱研磨後敷在傷口上,止痛且不留疤;胎動不安,可以用蔥、豆豉、阿膠來安胎。)而且,氣暢通了就能解毒,所以古書又說蔥能治療各種毒。(像是魚肉、蚯蚓、瘋狗咬傷、藥物中毒等。)由此可以思考,氣血凝結是因為寒氣沒有散開,寒氣散開了,氣血自然就能順暢運行。這樣的話,又怎麼會有毒氣不能解除,或是說有藥治不好的呢?春天來臨,草木破土而出,是自然趨勢。所以蔥被稱為「菜伯」,又被稱為「和事草」,它的含義就在這裡。取用蔥白要連著鬚根一起,也有人會用蔥青。(陶弘景說,蔥有寒熱之分,蔥白屬性偏涼,蔥青屬性偏熱。傷寒湯中,不能使用蔥青。)但是,吃太多蔥也會損害毛髮。(因為辛辣會耗損陰氣。)以及出現虛氣上衝、汗流不止的弊病。(因為辛辣會使氣散開。)蔥和蜂蜜一起吃會導致人死亡,因為蜂蜜的屬性最容易脹氣,蔥的屬性最容易發散,一起食用會使脹氣更加發散,無法消解,不死還等什麼?(孫思邈說,正月吃生蔥,會使臉上長出遊走的風疹。生蔥和蜂蜜一起吃,會導致腹瀉。燒蔥和蜂蜜一起吃,會使氣結聚而導致死亡。)蔥和棗一起吃也會使人生病,其中的道理可以以此類推。所以一併記錄下來。
2. 驅風
風為陽邪,寒為陰邪。風屬陽,其性多動而變;寒屬陰,其性多靜而守。故論病而至於風,則症變遷而莫御;論藥而至於風,則其藥亦變遷而莫定矣。
如肝屬風,病發於風,則多由肝見症。乃有風不在肝,而偏在於肌肉之表,症見惡風自汗,當用桂枝以解其肌;風在太陽膀胱,症見遊風攻頭,當用以羌活;症見一身骨痛,當用以防風;症見風攻巔頂,當用以藁本者,有如斯矣。
且有風在少陰腎經,症見伏風攻頭,當用以獨活;症見口乾而渴,當用以細辛。與風在骨髓,症見痰迷竅閉,當用以冰片;風在皮膚骨髓,症見驚瘓疥癩,當用以白花蛇;風在關節,症見九竅皆閉,當用以麝香;症見風濕痹痛,當用以茵芋。
風在經絡,症見瘡瘍癰腫,當用以山甲;症見痰涎壅塞,當用以皂角。風在十二經絡,症見頑痹冷痛,當用以威靈仙;風在腸胃,症見惡瘡腫毒,當用以肥皂。風在陽明胃經,症見頭面諸疾,當用以白附、白芷者,又如此矣。
更有風熱在肺,症見鼻塞鼻淵,當用以辛夷;症見目翳眩暈,當用以甘菊;症見惡寒發熱無汗而喘,當用以杏仁;症見癰腫瘡毒,當用以牛蒡;症見喘嗽體腫,當用以白前者,又如此矣。
至於風已在肝,而症又挾有濕,則如秦艽,既除腸胃濕熱,又散肝經風邪;浮萍,既入肝經散風,複利脾經之濕;海桐皮,以療風濕諸痛;豨薟草,以治麻木痛冷;蒼耳子,以治皮膚瘡癬,通身周痹;巴戟、狗脊、寄生,以強筋骨之類。而葳蕤、萆薢、茵芋、白芷、白附之偕,風濕而治,可類推矣。
風已在肝,而症見有熱成,則如全蠍之治胎風發搐;鉤藤之治驚癇瘛瘲;蟬蛻之治皮膚癮疹;薄荷之治咽喉口齒;石南葉之能逐熱堅腎;決明子、木賊、蕤仁之治風熱目翳之類。而辛夷、冰片、牛蒡之偕,風熱以理,又可想矣。
風病在肝而症見有痰氣,則如南星之散經絡風痰;天麻之治肝經氣鬱虛風;川芎之散肝經氣鬱之類。而麝香之偕,痰氣並理,又可思矣。
風病在肝而症見有風毒,則有如蛇蛻之能殺蠱辟惡;蜈蚣之能散瘀療結之類。而山甲、草烏、牛蒡、肥皂之偕,風毒以理,又其餘矣。
風病在肝而更見有寒濕之症,則有宜於蔓荊、殭蠶、五加皮、烏、尖、附之類。但其功用治效,則有殊矣。
風病在肝而症見有骨痿不堅之症,則有宜於虎骨、虎膠之類。但其氣味緩急,則有間矣。
至於風病在肝而症見有肌膚燥熱,則不得不用荊芥以達其膚而疏其血;風病在肝而症見有瘡疥目赤,則不得不用蒺藜以散其風而逐其瘀;風病在肝而症見有濕熱燥癢,則不得不用蕪荑以泄其濕。
要皆隨症審酌以定其趨。但其理道無窮,變化靡盡。其中旨趣,在於平昔細為體會,有非倉卒急迫所能得其精微也。
白話文:
風這種病邪屬於陽性,而寒則是陰性的。風的性質是多變且會移動,而寒的性質則是靜止且固守。所以,如果論及疾病與風有關,症狀就會不斷變化難以掌控;如果論及藥物與風有關,藥效也會隨之變化難以確定。
例如,肝臟與風有關,病症由風引起,通常多從肝臟表現出來,但有時風不在肝臟,反而偏在外表的肌肉,症狀是怕風且容易出汗,這時應使用桂枝來解肌。風若侵犯太陽膀胱經,症狀是遊走性的頭痛,這時應使用羌活。如果全身骨頭疼痛,應使用防風。如果風侵犯頭頂,應使用藁本。這些都是風病的不同情況。
此外,風也可能侵犯少陰腎經,症狀是潛伏的風邪引起頭痛,這時應使用獨活。如果出現口乾舌燥,應使用細辛。風若深入骨髓,導致痰迷心竅,應使用冰片。如果風侵犯皮膚和骨髓,導致驚厥、癱瘓、疥瘡、癩病,應使用白花蛇。風如果侵犯關節,導致九竅閉塞,應使用麝香。風濕引起關節疼痛,應使用茵芋。風若侵犯經絡,導致瘡瘍癰腫,應使用穿山甲。如果痰液阻塞,應使用皂角。風侵犯全身十二經絡,導致頑固麻痺、冰冷疼痛,應使用威靈仙。風若侵犯腸胃,導致惡瘡腫毒,應使用肥皂。風侵犯陽明胃經,導致頭面部各種疾病,應使用白附子和白芷。這些又是不同情況。
還有風熱侵犯肺部,導致鼻塞、鼻淵,應使用辛夷。如果眼睛出現翳膜、眩暈,應使用甘菊。如果怕冷發熱、不出汗且喘,應使用杏仁。如果出現癰腫瘡毒,應使用牛蒡。如果出現喘嗽、身體腫脹,應使用白前。這些都是肺部風熱的不同情況。
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濕邪,那麼像秦艽,既能去除腸胃的濕熱,又能疏散肝經的風邪;浮萍既能進入肝經散風,又能去除脾經的濕氣;海桐皮能治療風濕引起的各種疼痛;豨薟草能治療麻木、疼痛、寒冷;蒼耳子能治療皮膚瘡癬、全身麻痺。巴戟天、狗脊、桑寄生能強健筋骨。這些藥物與葳蕤、萆薢、茵芋、白芷、白附子等一同使用,可以治療風濕病。
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熱象,那麼像全蠍可以治療胎風抽搐;鉤藤可以治療驚癇瘛瘲;蟬蛻可以治療皮膚癮疹;薄荷可以治療咽喉和口腔疾病;石南葉可以清熱並固腎;決明子、木賊、蕤仁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眼睛疾病。這些藥物與辛夷、冰片、牛蒡等一同使用,可以治療風熱病。
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痰氣,那麼像南星可以疏散經絡的風痰;天麻可以治療肝經氣鬱引起的虛風;川芎可以疏散肝經氣鬱。這些藥物與麝香一同使用,可以同時治理痰氣。
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風毒,那麼像蛇蛻可以殺蟲解毒;蜈蚣可以散瘀消結。這些藥物與穿山甲、草烏、牛蒡、肥皂等一同使用,可以治療風毒。
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寒濕症狀,則適合使用蔓荊子、殭蠶、五加皮、烏尖附子等藥物,但它們的功效和治療效果各有不同。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骨頭軟弱無力的症狀,則適合使用虎骨、虎膠等藥物,但它們的氣味和藥效有快慢之分。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肌膚乾燥發熱,則必須使用荊芥來疏通皮膚並活血。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瘡疥、眼睛紅腫,則必須使用蒺藜來疏散風邪並去除瘀血。如果風邪已經侵入肝臟,又伴有濕熱、皮膚搔癢,則必須使用蕪荑來排出濕氣。
總之,必須根據具體症狀仔細斟酌,才能確定治療方向。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無窮無盡的,變化也是千變萬化的。其中的精髓,在於平時仔細體會,不是在倉促緊急的情況下就能夠理解其精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