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5)
上編 (5)
1. 龍眼
(夷果)補心脾氣血
龍眼(專入心脾)。氣味甘溫。多有似於大棗。但此甘味更重。潤氣尤多。於補氣之中(溫則補氣。)又更存有補血之力。(潤則補血。)故書載能益脾長智。(脾益則智長。)養心保血。(血保則心養。)為心脾要藥。是以心思勞傷而見健忘怔忡驚悸。暨腸風下血。(便血症不一端。
然大要血清而色鮮。另作一派。濺出遠射。四散如篩。其腹不痛。是為腸風無疑。便血而見腹痛。則為熱毒下注。不痛則為濕毒下注。痛而喜手謹按。則為寒毒下注。並血而見鮮紅為熱。瘀淡為寒。瘀晦為積。鮮紫為燥為結。血如雞肝爛肉絞痛為蠱。與夫症見面色痿黃。大便不實。
聲短氣息。噁心嘔吐。六脈沉遲浮大無力為虛。神氣不爽。脈數能食。腸紅下泄。腹痛便秘為實。而究不越氣失所統。陰不隨陽。而血自不歸附耳。)俱可用此為治。蓋血雖屬心生。而亦賴脾以統。思慮而氣既耗。則非甘者不能以補。思慮而神更損。則非潤者不能以濟。龍眼甘潤兼有。
既能補脾固氣。復能保血不耗。則神氣自爾長養。而無驚悸健忘之病矣!按古歸脾湯有用龍眼肉以治心脾傷損。義實基此。非若大棗力專補脾。氣味雖甘。其性稍燥。而無甘潤和柔。以至於極之妙也。至書有言久服令人輕身不老。百邪俱闢。止是神智長養之謂。蠱毒可除。三蟲可殺。
止是氣血充足而蠱不食之謂。但此味甘體潤。凡中滿氣壅。腸滑泄利。為大忌耳。桂產者佳。粵東者性熱。不堪入藥。
白話文:
龍眼,這種果實能夠補養心臟和脾臟的氣血。
龍眼的味道甘甜溫和,外觀很像大棗,但甜味更濃,滋潤的效果也更強。在補氣的同時,還具有補血的功效。因此,古書記載龍眼能夠增強脾臟功能,使人變得聰明,還能養護心臟,保護血液,是心臟和脾臟的重要藥材。所以,對於因思慮過度導致健忘、心悸、驚慌等症狀,以及腸風下血(也就是便血)等情況,都可以使用龍眼來治療。
腸風下血有很多種情況。如果血色鮮紅,而且噴射而出,像篩子一樣散開,腹部沒有疼痛感,那很可能是腸風。如果便血同時伴有腹痛,可能是熱毒下注;如果便血但沒有腹痛,可能是濕毒下注;如果便血,腹痛且喜歡按壓,可能是寒毒下注。另外,便血鮮紅代表熱症,瘀淡代表寒症,瘀晦代表積滯,鮮紫代表燥熱或便秘。如果便血像雞肝爛肉,並伴有劇烈疼痛,可能是蠱毒。此外,如果面色萎黃、大便不成形、說話有氣無力、噁心嘔吐、脈象沉遲或浮大無力,屬於虛證;如果精神不佳、脈搏快但能吃、腹瀉或便秘、腹痛,屬於實證。但總歸是因為氣血失調、陰陽不平衡,導致血液不能歸位。
以上這些症狀都可以用龍眼來治療。雖然血液是由心臟產生,但也要依靠脾臟來統攝。思慮過度會耗損氣,需要用甘甜的藥物來補養;思慮過度也會耗損精神,需要用滋潤的藥物來補充。龍眼兼具甘甜和滋潤的特性,既能補養脾氣,又能保護血液不被耗損,這樣就能使人的精神和氣血得到充分的滋養,自然就不會有心悸和健忘的問題了。古方歸脾湯中使用了龍眼肉來治療心脾損傷,就是這個道理。大棗雖然也甘甜,但藥性稍微偏燥,沒有龍眼的甘潤柔和。
古書上說,長期服用龍眼能使人身輕體健、延緩衰老、避除邪氣,這其實指的是精神和智慧得到提升。蠱毒之所以能被去除,三蟲之所以能被殺滅,都是因為氣血充足,蠱蟲無法生存的緣故。但是,龍眼味道甘甜且質地滋潤,對於腹脹、氣滯、腸胃滑泄等情況,是絕對禁忌的。其中以桂地產的龍眼品質最佳,而廣東地區產的龍眼藥性偏熱,不適合入藥。
2. 大棗
(五果)補脾胃中氣血
大棗(專入脾胃)。味甘氣溫。色赤肉潤。為補脾胃要藥。經曰。里不足者。以甘補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大棗甘能補中。溫能益氣。脾胃既補。則十二經脈自通。九竅利。(九竅。口耳鼻目前後二陰。)四肢和也。正氣足則神自安。故凡心腹邪氣心下懸急者。得此則調。
得補則氣力強。腸胃清。身中不足及病見腸澼者。用此則安。甘能解毒。故於百藥中。得甘則協。且於補藥中風寒發散。內用為嚮導。則能於脾助其升發之氣。(仲景治奔豚。用大棗滋土以平腎。治水飲脅痛。用十棗益土以勝水。)不似白朮性燥不潤。專於脾氣則補。山藥性平不燥。
專於脾陰有益之為異耳。但多食損齒。(齒屬腎。土燥剋水。)及氣實中滿切忌。(甘令中滿。大建中湯減餳棗。與甘草同例。)北產肥潤者良。金華南棗亦佳。殺烏附。忌蔥魚同食。
白話文:
大棗,屬於五果類,主要功效是補養脾胃的氣血。
大棗特別能入脾胃經,味道甘甜,性質溫和,顏色是紅色的,果肉濕潤。它是補養脾胃的重要藥材。古書說:「身體內部虛弱,要用甘味藥來補養;形體虛弱,要用溫性藥來補養氣。」大棗甘味能補養中焦,溫性能夠增益氣。脾胃得到補養,十二經脈自然暢通,九竅(口、耳、鼻、眼睛、前陰、後陰)也順利通暢,四肢也會協調。身體正氣充足,精神自然安穩。所以,凡是心腹有邪氣,或心下感到緊迫不安的,吃了大棗就能調和。
得到補養,就會氣力強壯,腸胃清爽,身體虛弱以及出現腸道疾病的人,吃了大棗就能安定。甘味能解毒,所以能與各種藥材協調。而且在補藥中,它能引導藥性發散風寒,內服可以幫助脾臟提升氣機。 (張仲景用大棗來滋養脾土以平抑腎氣,治療奔豚;用十棗湯增強脾土的力量以剋制水氣,治療水飲造成的脅痛。) 這和白朮性燥不滋潤,專門補脾氣不同;山藥性平不燥,專門補脾陰也有益處,各有不同。但是,大棗吃太多會損害牙齒(牙齒屬於腎,土太燥會剋水),以及氣機強盛、腹部脹滿的人絕對要忌用。(甘味容易造成腹脹,就像大建中湯減去飴糖和大棗一樣,和甘草的例子相同)。北方產的肥厚多汁的大棗品質最好,金華的南棗也不錯。大棗可以解除烏頭和附子的毒性,忌諱和蔥、魚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