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1. 卷三 散劑
2. 散寒
凡病傷於七情者,宜補。傷於六淫者,宜散宜清。傷於七情者,宜補,則補自有輕重之分,先天後天之別。傷於六淫者,宜散,則散自有經絡之殊,邪氣之異。如輕而淺者,其邪止在皮毛,尚謂之感,其散不敢過峻。若至次第傳變,則邪已在於經,其散似非輕劑可愈。迨至愈傳愈深,則邪已入不毛,其邪應從下奪,又非散劑所可愈矣!
是以邪之本乎風者,其散必謂之驅,以風善行數變,不驅不足御其奔迅逃竄之勢也。邪之本於寒者,其散止謂之散,以寒凝結不解,不散不足啟其冰伏否塞之象也。邪之得於霧露陰寒之濕者,其邪本自上受,則散當從上解,而不得以下施。邪之漸鬱而成熱者,其散當用甘平辛平,而不可用辛燥。至於邪留於膈,欲上不上,欲下不下,則當因高而越,其吐之也必宜。邪固於中,流連不解,則當從中以散,其溫之也必便。若使邪輕而感,有不得用峻劣之藥者,又不得不用平淡以進,俾邪盡從輕散,而不致有損傷之變,此用散之概也。
又按陰盛則陽微,陽勝則陰弱,凡受陰寒肅殺之氣者,自不得不用辛熱以治。惟是邪初在表,而表尚有表中之表以為區別。如邪初由皮毛而入太陽,其症必合肺經並見,故藥必先用以麻黃以發太陽膀胱之寒,及或佐以杏仁生薑入肺,並或止用桔梗紫蘇蔥管黨參入肺之味以進。但杏仁則專入肺散寒下氣止喘。生薑則專入肺辟惡止嘔。蔥管則專入肺發汗解肌。桔梗則專入肺開提肺中風寒載藥上浮。黨參本於防風桔梗偽造,則其氣味亦即等於防風桔梗以疏肺氣。
至於細辛蔓荊,雖與諸藥同為散寒之品,然細辛則宣腎經風寒,蔓荊則除筋骨寒濕及發頭面風寒,皆非太陽膀胱專藥及手太陰肺經藥耳。他如白蔻蓽茇良薑乾薑川椒紅豆蔻氣味辛熱,並薰香氣味辛平,與馬兜鈴紫白石英冬花百部氣味辛溫,雖於肺經則治,然終非屬入肺專品,所當分別而異視者也。
白話文:
凡是疾病因情緒波動引起的,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因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在因素引起的,則應當用發散或清熱的方法來治療。因情緒引起的病,要用補的方法,但補也要分輕重,並區分先天和後天的情況。因外在因素引起的病,要用發散的方法,但發散也要考慮經絡的差異和邪氣的不同。如果病情輕微且侵犯部位較淺,邪氣只停留在皮膚表面,可以說是剛受到邪氣侵襲,這時發散不宜過於強烈。如果病情逐漸加重,邪氣已經深入經絡,那麼用輕微的藥物就難以治癒了。如果邪氣繼續深入,甚至深入到難以觸及的部位,那麼就應該從下方引導邪氣排出,這時就不能只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了。
邪氣如果是因風引起的,發散時應該用「驅」這個字,因為風的特性是善於流動和變化,不用驅趕就不足以制止它快速逃竄的趨勢。邪氣如果是因寒引起的,發散時只需要用「散」這個字,因為寒氣會凝結,如果不散開就無法解除它冰凍閉塞的狀態。邪氣如果是因霧、露、陰寒潮濕引起的,邪氣通常是從上部侵入的,那麼發散就應該從上部疏解,而不能從下部用藥。邪氣逐漸鬱積而轉化成熱的,發散時應該用甘平或辛平的藥物,而不能用辛燥的藥物。至於邪氣停留在膈膜,既不能向上走也不能向下走的情況,就應該引導它向上排出,用催吐的方法是合適的。邪氣如果固結在中焦,流連不去,就應該從中焦發散,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是合適的。如果邪氣輕微且剛侵入人體,有的藥物不能用峻烈的,就應該用平和的藥物來逐步治療,讓邪氣輕微地散去,而不會產生損傷身體的變化。這就是運用發散方法的大致原則。
另外,陰氣盛的時候陽氣就虛弱,陽氣盛的時候陰氣就虛弱。凡是受到陰寒肅殺之氣侵襲的,自然需要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只是邪氣剛開始在體表時,體表還有表層和更表層的區別。例如邪氣剛從皮膚毛孔侵入太陽經,其症狀必然和肺經的症狀一起出現,所以用藥必須先用麻黃來發散太陽膀胱經的寒氣,並可以輔以杏仁和生薑來入肺。或者只用桔梗、紫蘇、蔥管、黨參等入肺的藥物來治療。
其中,杏仁專門入肺經,散寒、降氣、止喘。生薑專門入肺經,辟除穢氣、止嘔。蔥管專門入肺經,發汗、解肌。桔梗專門入肺經,開宣肺氣,使藥力上行,可以治療肺中的風寒。黨參的藥性與防風、桔梗相似,它的氣味也與防風、桔梗相同,可以疏通肺氣。至於細辛和蔓荊子,雖然與其他藥物同為散寒之品,但是細辛專門宣散腎經的風寒,蔓荊子則能去除筋骨的寒濕以及頭面的風寒,它們都不是太陽膀胱經的專用藥物,也不是手太陰肺經的藥物。
其他如白蔻、蓽茇、良薑、乾薑、川椒、紅豆蔻等氣味辛熱的藥物,以及薰香等氣味辛平的藥物,還有馬兜鈴、紫石英、白石英、冬花、百部等氣味辛溫的藥物,雖然也能治療肺經的疾病,但終究不是專門入肺經的藥物,所以應該仔細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