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49)

回本書目錄

上編 (49)

1. 阿芙蓉

(稷粟),補火澀精,秘氣。

阿芙蓉(專入命門):即罌粟花之津液也。一名鴉片,一名阿片,出於天方國。(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或三五處,次早津出,以竹刀刮取,入磁器陰乾用之。)氣味與粟殼相似,而酸澀更甚。用阿芙蓉一分,糯米飯搗作三丸,通治虛寒百病;凡瀉痢脫肛,久痢虛滑,用一二分,米飲送下,其功勝於粟殼。

又痘瘡行漿時,泄瀉不止,用四五釐至一分,未有不止。但不可多服,忌酸醋,犯之斷腸,及忌蔥蒜漿水。奈今有以房術為用,無論病症虛實,輒為輕投縱欲,以致腎火愈熾,籲!誤矣!

白話文:

(阿芙蓉)能補益火氣,收斂精液,使氣機內藏。

阿芙蓉(主要作用於命門),就是罌粟花的花液。又名鴉片,或稱阿片,產於天方國。(罌粟花結出青色花苞時,在午後用大針刺其外皮三到五處,隔天早晨就會有汁液流出,用竹刀刮下來,放入磁器中陰乾後使用。)氣味與粟殼相似,但酸澀味更重。用一分阿芙蓉,加入糯米飯搗成三丸,可以治療各種虛寒引起的疾病。凡是腹瀉脫肛、久瀉不止、大便虛滑等情況,用一到二分,用米湯送服,效果比粟殼更好。又如麻疹出疹時,腹瀉不止,用四五厘到一分,沒有不停止的。但不可過量服用,禁忌酸醋,吃了會導致腹痛如絞;也忌蔥、蒜、漿水。無奈現在有人將它用於房中之術,不論疾病虛實,隨意輕率地使用來放縱慾望,以致腎火更加旺盛,唉,真是錯誤啊!

2. 禹餘糧

(石)體重鎮怯固脫。

禹餘糧(專入大腸,兼入心腎):甘平,性澀質重。

(時珍曰:生於池澤者為禹餘糧;生於山谷者為太乙餘糧。其中水黃濁者為石中黃水;其凝結如粉者為餘糧;凝干如石者為石中黃。性味功用皆同,但入藥有精粗之等耳。故服食家以黃水為上,太乙次之,禹餘糧又次之。但禹餘糧乃石中黃粉。)

既能澀下固脫,復能重以祛怯。仲景治傷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丸主之,取重以鎮痞硬,澀以固脫泄也。

(時珍曰:禹餘糧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澀,故主下焦前後諸病。)

功與石脂相同,而禹餘之質重於石脂,石脂之溫過於餘糧,不可不辨。

取無砂者良,牡丹為使,細研淘取汁澄用。

白話文:

禹餘糧這種礦石,性質沉重,具有鎮靜、安神、固澀止脫的作用。

禹餘糧(主要作用於大腸,同時也作用於心和腎),味甘性平,藥性澀,質地沉重。李時珍說,生長在池塘沼澤的叫禹餘糧,生長在山谷的叫太乙餘糧。其中,水黃色渾濁的液體叫石中黃水,凝結成粉末狀的叫餘糧,凝結乾燥成石頭狀的叫石中黃。它們的藥性、味道和功效都相同,只是入藥時有精細和粗糙的區別。所以,養生家認為石中黃水是最好的,其次是太乙餘糧,禹餘糧再次之。但實際上,禹餘糧是石中黃的粉末。

禹餘糧既能收澀止瀉、固澀止脫,又能以其沉重的性質來鎮靜安神。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不止、心下痞硬的症狀,這種腹瀉病位在下焦,使用赤石脂禹餘糧丸來治療,是取其沉重來鎮壓痞硬的感覺,取其澀性來固澀止瀉。李時珍說,禹餘糧是手足陽明經血分的重劑藥物,它的性質是澀的,所以主要治療下焦前後陰的各種疾病。它的功效和赤石脂相似,但是禹餘糧的質地比赤石脂更重,赤石脂的溫性比禹餘糧更強,這點需要區分。

選用不含沙子的禹餘糧為佳。可以和牡丹一起使用,把它們研磨成細粉,然後淘洗取汁,沉澱後使用。

3. 寒澀

病有寒成,亦有熱致。寒成者,固當用溫;熱成者,自當用寒。

如五倍子、百草煎,其味雖曰酸澀,而性實寒不溫,為收肺虛火浮之味,故能去嗽止痢,除痰定喘,但百草煎則較倍子而鮮收耳!

牡蠣性專入腎固脫,化痰軟堅,而性止專入腎而不入肝。龍骨入肝斂氣,收魂固脫,凡夢遺驚悸,是其所宜,而性不及入腎。各有專治、兼治之妙耳。

至於粟殼,雖與五倍入肺斂氣澀腸相似,而粟殼之寒,則較倍子稍輕;粟殼之澀,則較倍子更甚。故寧用粟而不用倍也。

粳米氣味甘涼,固中除煩,用亦最妙。若在蛤蜊粉,氣味鹹冷,功專解熱化痰固肺;及秦皮,性亦苦寒,功專入肝除熱,入腎澀氣。亦宜相其熱甚以行,未可輕與龍骨、牡蠣、粟殼微寒之藥為比也。

白話文:

疾病有因寒而引起的,也有因熱而引起的。因寒引起的,當然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因熱引起的,自然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治療。

像是五倍子百草煎,它的味道雖然說是酸澀,但性質實際上是寒涼而非溫熱,它是用來收斂肺虛火氣上浮的味道,所以能夠止咳、止瀉、化痰、平喘。但是百草煎的收斂效果比五倍子稍差。

牡蠣的藥性專門作用於腎臟,能固澀止脫、化痰軟堅,但它的藥性只作用於腎臟,不作用於肝臟。龍骨則作用於肝臟,能收斂氣機、安定魂魄、固澀止脫,凡是遺精、驚悸等症狀,都適合使用。但它的藥性不及於腎臟。每種藥都有其專長及兼顧的功效。

至於粟殼,雖然和五倍子一樣,能入肺收斂氣機、澀腸止瀉,但粟殼的寒性比五倍子稍微輕一點,而粟殼的澀性則比五倍子更強。所以寧願用粟殼而不用五倍子。

粳米的氣味甘甜而涼爽,能固護脾胃、消除煩躁,使用起來效果也很好。像是蛤蜊粉,氣味鹹而寒涼,功效專門在於清熱化痰、固肺。還有秦皮,性質也苦寒,功效專門在於入肝清熱,入腎固澀氣機。這些藥也應該視熱邪的嚴重程度來使用,不可輕易地和龍骨、牡蠣、粟殼這些藥性稍微偏寒的藥物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