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47)
上編 (47)
1. 沒石子
(喬木)固腎止脫
沒石子(專入腎。兼入脾胃)。味苦性溫色黑。功專入腎固氣。凡夢遺精滑。陰痿齒痛。腹冷泄瀉。瘡口不收。陰汗不止。一切虛火上浮。腎氣不固者。取其苦以堅腎。溫以暖胃健脾。黑以入腎益氣補精。俾氣按納丹田。不為走泄。則諸病自能克愈矣。至書所云安神定魄。亦是神氣既收。
不為外浮之意。他如燒黑灰煎湯以治陰毒。合他藥以染鬚髮。為末以擦牙齒。皆是賴其收澀之力以為保護耳。無他道也。但味苦性降。多用恐氣過下。不可不慎。(氣虛下陷者忌。)出外番。顆小紋細者佳。炒研用。蟲蝕成孔者揀去。忌銅鐵。
白話文:
沒石子(主要作用於腎,也兼顧脾胃)。味道苦澀,性質溫和,顏色黑。主要功效是進入腎臟,鞏固腎氣。凡是夢遺、遺精、陽痿、牙齒疼痛、腹部冷痛、腹瀉、瘡口難以癒合、陰部多汗,以及一切因虛火向上浮動、腎氣不固等情況,都可以使用它。
它能以苦味來堅固腎臟,以溫性來溫暖脾胃、健壯脾氣,以黑色入腎來增益腎氣、補充精液,使氣能向下納入丹田,不至於外洩,這樣各種疾病自然就能夠痊癒。至於書上所說的安神定魄,也是因為神氣能夠收斂,不再向外浮散的意思。
其他像是將沒石子燒成黑灰煎湯,用來治療陰毒;或是搭配其他藥物來染黑鬚髮;或是磨成粉來擦拭牙齒,都是借助它收澀的作用來達到保護的效果,沒有其他的原因。但因為它味道苦澀,性質向下,如果過量使用恐怕會使氣過度下行,必須謹慎使用(氣虛下陷的人禁用)。
沒石子產於外地,以顆粒小、紋路細緻的為佳。要炒過研磨後使用。被蟲蛀成孔的要挑掉。使用時要避免接觸銅鐵。
2. 蓮子
(水果)補脾澀氣
蓮子(專入脾。兼入心腎)。書載能入心脾腎三經。然氣稟清芳。味得中和。甘溫而澀。究皆脾家藥耳。中和則上下安養。君令臣恭而無不交之患矣。(馮兆張曰。按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生生不息。節節含藏。中含白肉。內隱清心。根鬚花果葉節皮心。皆為良藥。稟芬芳之氣。
合稼穡之味。為脾之果。脾為中黃。所以交媾水火。會合金木者也。土旺則四臟皆安。而蓮之功大矣。)故書載能補心與腎。(有蓮子清心飲。)及通十二經絡血脈。即是此意。且其味澀。則能使氣不走。而夢遺崩帶失血等症可理。(白濁遺精。用石蓮肉龍骨益智仁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空心飯湯送下。)味澀則腸胃亦固。而無五更洞泄之虞。(同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藥車前子肉豆蔻砂仁橘紅芡實人參補骨脂巴戟天。治脾腎俱虛。五更溏瀉。)惟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乾用。得茯苓山藥白朮枸杞良。蓮心味苦性寒。能治心熱。故產後血竭者最宜。
石蓮色黑。入水則沉。入滷則浮。煎鹽用此試滷。味苦性寒。能除噤口熱毒淋濁。果因熱成。亦可以解。然必本於蓮實。老於蓮房。墜入汙泥。經久堅黑如石者方佳。若使出自粵東。產於樹上。大苦大寒。不宜入藥。
白話文:
蓮子這種水果,主要作用是補養脾胃並收斂氣機。
蓮子(主要歸屬於脾經,也兼入心經和腎經)。古籍記載它能入心、脾、腎三經。然而,它本身氣味清香,味道平和,甘甜溫和又帶有收斂性,歸根究柢都是屬於補養脾胃的藥物。它平和的特性可以使上下協調安養,君主與臣子和睦相處,沒有任何不協調的隱患。(馮兆張說,蓮花出自污泥而不被污染,生生不息,一節一節都包含著養分,中間有白色的果肉,內藏著清心之效。它的根、鬚、花、果實、葉子、節、皮、心,都是良藥。它蘊含芬芳的氣味,結合五穀的味道,是脾胃喜歡的水果。脾胃屬中土,所以能協調水火,使金木相合。土氣旺盛則五臟安和,而蓮子的功效就非常大了。)所以古籍記載它能補養心臟和腎臟(有蓮子清心飲的方劑),以及疏通十二經絡和血脈,就是這個道理。而且它味道帶有收斂性,所以能使氣機不散,可以治療夢遺、崩漏、失血等症狀。(治療白濁、遺精,可以用石蓮肉、龍骨、益智仁等分量相同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送服。)它味道澀,也能使腸胃鞏固,不會有五更瀉的擔憂。(可以搭配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藥、車前子、肉豆蔻、砂仁、橘紅、芡實、人參、補骨脂、巴戟天等藥材,治療脾腎虛弱引起的五更瀉。)但是大便乾燥的人不適合服用。使用時要去除蓮子心和外皮,蒸熟後烘乾使用。與茯苓、山藥、白朮、枸杞一同使用效果更好。蓮子心味道苦、性寒,能治療心火旺盛,所以產後血熱的人最適合服用。
石蓮子顏色黑,放入水中會沉下去,放入鹽滷中會浮起來,煎鹽時可以用它來測試鹽滷的濃度。它味道苦、性寒,能去除咽喉腫痛、熱毒、淋濁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熱而引起的,也可以用石蓮子來解。但必須是出自蓮子的果實,在蓮房老熟後,掉入污泥中,經過長時間變得堅硬、漆黑如石的才算佳品。如果出自廣東,生長在樹上的,則味道過於苦寒,不適合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