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46)
上編 (46)
1. 肉豆蔻
(芳草)燥脾溫胃澀腸。
肉豆蔻(專入脾胃,兼入大腸):辛溫氣香,兼苦而澀,功專燥脾溫胃澀腸。
(時珍曰:土愛暖而喜芳香,故肉豆蔻之辛溫,理脾胃而治吐利。)行滯治膨消脹。凡脾胃虛寒,挾痰食,而見心腹冷痛,泄瀉不止,服此氣溫,既能除冷消脹,復能澀腸止痢;若合補骨脂同用,則能止腎虛泄也。
至書所云能補脾氣,以其脾胃虛寒,服此則溫而脾自健,非真具有甘補之意也。氣逆而服即下,以其脾胃既舒而氣即下,非若厚朴枳實之下為最峻也。
但此止屬溫胃澀腸之品,若鬱熱暴注者禁用。出嶺南,似草蔻,外有皺紋,內有斑紋,糯米粉裹熟,去油用,忌鐵。
白話文:
肉豆蔻主要作用在脾胃,也兼入大腸。它味道辛辣、性溫,氣味芳香,兼具苦味和澀味。主要功效是乾燥脾濕、溫暖胃部、收澀腸道。(李時珍說:脾胃喜歡溫暖和芳香,所以肉豆蔻的辛溫之性,可以調理脾胃、治療嘔吐和腹瀉。)它能行氣、消除腹部脹滿。對於脾胃虛寒,夾雜痰食,而出現心腹冷痛、腹瀉不止的情況,服用肉豆蔻能溫暖脾胃,既能去除寒冷、消除脹氣,又能收澀腸道、止住痢疾。如果和補骨脂一起使用,則能治療腎虛導致的腹瀉。
至於古書所說它能補脾氣,是因為脾胃虛寒的人,服用肉豆蔻後脾胃得到溫暖,自然就恢復了健康,並不是它真的有甘甜滋補的作用。如果脾胃氣逆,服用後會使氣下行,那是因為脾胃舒暢後氣自然下行,並不像厚朴、枳實那樣峻猛。但肉豆蔻只是溫胃和收澀腸道的藥物,對於濕熱引起的急性腹瀉,則不宜使用。肉豆蔻產於嶺南,外形像草豆蔻,外表有皺紋,內部有斑紋。使用時,要用糯米粉包裹煮熟,去除油脂後再用。要避免接觸鐵器。
2. 補骨脂
(芳草)溫腎逐冷澀氣,止脫。
補骨脂(即破故紙。專入腎。)辛苦大溫,色黑。何書皆載能斂神明,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因而元陽堅固,骨髓充實。以其氣溫味苦,澀以止脫故也。(時珍曰:按白飛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止脫也。胡桃屬木,潤燥養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水火相生之妙,故語云,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鰕。)
凡五癆(五癆曰志癆、心癆、思癆、憂癆、瘦癆。),七傷(七傷曰陰寒、陰痿、裡急精枯、精少、精清、下濕小便數、臨事不舉。),因於火衰而見腰膝冷痛,腎冷流精,腎虛泄瀉,及婦人腎虛胎滑,用此最為得宜。(許叔微學士本事方云: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氣寒,令人胸膈痞塞,不進飲食,遲於運化,或腹肋虛脹,或嘔吐痰涎,或腸鳴泄瀉。譬如鼎釜中之物無火力,雖終日不熟,何能消化?濟生二神丸用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二藥雖兼補,但無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順其氣,使之斡旋。空虛倉廩,食廩空虛,則受物矣。屢用見效,不可不知。)
若認症不真,或因氣陷氣短而見胎墮(應用參耆。),水衰火盛而見精流泄瀉(應用滋潤,兼以清利。),妄用補骨脂止脫,則殺人慘於利器矣。鹽水炒,得胡麻良,惡甘草。
白話文:
補骨脂
補骨脂(也就是破故紙,主要作用於腎臟)是種味道辛苦、藥性大溫的藥材,顏色是黑色的。許多醫書都記載它能夠收斂心神,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互相連通,因此能使元陽堅固、骨髓充實。因為它藥性溫熱、味道苦澀,具有澀性,所以能夠止脫。
(李時珍說,根據白飛霞的《方外奇方》記載,破故紙屬火,可以收斂心神,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所以能夠使元陽堅固、骨髓充實,也能夠通過澀性止脫。胡桃屬木,能夠滋潤乾燥、滋養血液。血液屬陰,害怕乾燥,所以用胡桃的油脂來滋潤它。用胡桃來輔助破故紙,有水火相生的功效。所以有人說,破故紙如果沒有胡桃的輔助,就像水母沒有蝦一樣。)
凡是五勞(指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勞損)、七傷(指因陰寒、陰痿、裡急精枯、精少、精清、下濕小便頻數、性功能障礙等引起的損傷)這些因為火氣衰弱而導致的腰膝冷痛、腎虛滑精、腎虛泄瀉,以及婦女腎虛導致的胎滑,使用補骨脂最為適合。
(許叔微在《本事方》中提到,補脾不如補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退,無法溫養脾胃,導致脾胃氣寒,令人胸悶、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腹部脹氣、嘔吐痰涎、腸鳴泄瀉。就像鼎鍋中的食物,沒有火力的話,即使煮再久也無法煮熟,無法消化。濟生二神丸使用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雖然這兩味藥都能補,但沒有藥物來協調,所以常常會加入木香來順氣,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倉庫空虛,食物才能進入。多次使用後效果顯著,必須要知道這個道理。)
如果辨證不準確,或者因為氣虛下陷導致胎漏(應該用人參、黃耆),水虛火旺導致遺精泄瀉(應該用滋陰潤燥藥,並加以清利),若妄用補骨脂來止脫,反而會比利器殺人還慘。用鹽水炒過後使用,與胡麻搭配效果更好。忌與甘草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