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43)

回本書目錄

上編 (43)

1. 五倍子

(卵生)內服斂肺瀉火,除熱止嗽,固脫,外祛風濕殺蟲。

五倍子(專入肺脾)。按書既載味酸而澀,氣寒能斂肺經浮熱,為化痰滲濕,降火收澀之劑。(汪昂述丹溪謂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黃昏咳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醫學綱目》云,王元珪虛而滑精,屢與加味四物湯,吞河間秘真丸及真珍粉丸,不止。後用五倍子一兩,茯苓二兩,丸服遂愈。此則倍子收斂之功,敏於龍骨蛤粉也。昂按凡用秘澀藥,能通而後能秘。此方用茯苓倍於五倍,一瀉一收,是以能盡其妙也。)又言主於風濕,凡風癬癢瘙,眼目赤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詎知火浮肺中,無處不形。在上則有痰結咳嗽,汗出口乾吐衄等症。在下則有泄痢五痔,下血脫肛,膿水濕爛,子腸墜下等症。溢於皮膚,感冒寒邪,則必見有風癬癢瘙,瘡口不斂。攻於眼目,則必見有赤腫翳障。用此內以治臟,則能斂肺止嗽,固脫住汗。(常出自汗,睡中出為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外以治膚,熏洗則能祛風除濕殺蟲。(一切癬瘡,用五倍子去蟲,白礬燒過,各等分為末搽之,干則油調。)藥雖一味,而治分內外,用各不同。非謂既能入肺收斂,(治黃昏時嗽。)又能浮溢於表,而為驅逐外邪之藥耳。書載外感勿用,義實基此。染須皂物最妙。生於鹽膚木上,乃小蟲食汁,遺種結球於葉間。(鹽膚木酸寒,除痰生津止嗽。五倍子蟲食其津液結成,故與鹽膚木功同。)入藥或生或炒用。

白話文:

五倍子,主要作用於肺和脾。根據醫書記載,它的味道酸澀,藥性寒涼,能夠收斂肺經的虛火,是一種化痰、滲濕、降火、收斂的藥物。汪昂說,丹溪認為五倍子屬金和水,含在口中可以收斂頑固的痰,解除熱毒。黃昏咳嗽是因為火氣浮於肺中,不適合使用寒涼藥物,應該用五倍子和五味子來收斂並使火氣下降。《醫學綱目》記載,王元珪體虛滑精,多次服用加味四物湯、河間秘真丸及真珍粉丸都沒有效果,後來用五倍子一兩、茯苓二兩做成藥丸服用才痊癒。這表明五倍子的收斂效果比龍骨和蛤粉更有效。汪昂認為,凡是使用收澀藥物,必須先使之通暢,然後才能收澀。這個方子使用茯苓的量是五倍子的兩倍,一瀉一收,才能發揮其妙用。

也有人說,五倍子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對於風癬、皮膚癢、眼目紅腫疼痛等症狀,使用五倍子也能有效。難道它是既能收斂又能發散,既能上升又能下降的藥物嗎?其實,火氣浮於肺中,會有多種表現。在上方,會有痰結、咳嗽、出汗、口乾、吐血、流鼻血等症狀;在下方,會有腹瀉、痔瘡、便血、脫肛、膿水濕爛、子宮下垂等症狀;如果溢於皮膚,又感染了寒邪,就會出現風癬、皮膚癢、瘡口不癒合等症狀;如果侵襲眼目,就會出現紅腫、眼翳。使用五倍子從內部治療臟腑,就能收斂肺氣、止咳、固脫、止汗。(經常出汗,睡覺時出汗稱為盜汗,可以用五倍子研成粉末,用唾液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上,用布固定好,一夜就能止汗。)從外部治療皮膚,用五倍子熏洗,就能祛風、除濕、殺蟲。(對於各種癬瘡,可以用五倍子去除蟲,和燒過的白礬等份研成粉末塗抹,乾燥時用油調和。)五倍子雖然只有一味藥,但治療內外之症的用法各不相同。它並非既能入肺收斂(治療黃昏咳嗽),又能浮於表面,成為驅逐外邪的藥物。醫書記載,外感風寒時不要使用五倍子,就是這個道理。

五倍子是染頭髮和製作皂類的好材料。它生長在鹽膚木上,是小蟲吸食汁液後,在葉片間遺留的蟲卵結成的球狀物。(鹽膚木性味酸寒,能除痰、生津、止咳。五倍子是蟲子吸食鹽膚木汁液後形成的,因此和鹽膚木的功效相同。)入藥時可以生用或炒用。

2. 百藥煎

(卵生)斂肺止嗽固脫

百藥煎(專入肺胃)。系五倍子末同藥作餅而成者也。(五倍一斤。同桔梗甘草真茶各一兩。入酵糟二兩。拌和糖罨。起發如面。)其性稍浮。味酸澀而帶余甘。五倍子性主收斂。加以甘桔同制。則收中有發。緩中有散。凡上焦痰嗽熱渴諸病。用此含化最宜。加以火煅則治下焦血脫。腫毒金瘡。喉痹口瘡等症。用之即效。以黑能入下焦故也。

白話文:

百藥煎,主要作用於肺和胃。它是將五倍子粉末和其他藥材混合製成餅狀的藥物。(配方是五倍子一斤,加上桔梗、甘草、真茶各一兩,再加入酒糟二兩,拌勻後用糖醃製,使其發酵膨脹如麵團。)

它的藥性稍微向上浮散,味道酸澀但帶有餘甘。五倍子的藥性主要為收斂,加上甘草和桔梗一起調製,就變成收斂中帶有發散,緩和中帶有疏散的效果。對於上焦(指胸部以上)的痰嗽、發熱口渴等各種病症,用這種藥含在口中慢慢溶化效果最好。如果將它用火燒過,就可以治療下焦(指腰部以下)的脫血、腫毒、金瘡(外傷)、咽喉腫痛、口瘡等病症,使用後就能見效。這是因為燒黑後的藥性能夠深入下焦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