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34)

回本書目錄

上編 (34)

1. 豬肉

(畜) 豐體澤膚,多食生痰動風。

豬肉(專入脾胃),味雖雋永,食之能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時珍)為補肉補形之要味。然性屬陰物。(別錄云:豬肉閉血脈,弱筋骨,虛人不可久食。陶弘景曰: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可食。孫思邈曰:久食令人少子,發宿疾,筋骨碎痛乏氣。孟詵曰:久食殺藥,動風發痰。韓𢘅曰:凡肉皆補,惟豬肉無補。)凡人臟氣純陽,火盛水衰,服則以水濟火,血脈周流,自有豐體澤膚之妙。若使臟體純陰,少食或未見損,多食必有阻滯、痿弱、生痰、動風、作濕之虞耳。(時珍曰:惟多食則助熱生痰,動風作濕。)況風寒初感,血脈有礙,其於豬肉,固不可食。久病初愈,血復,其於豬肉,更不宜食。(時珍曰:傷風寒及病初起人,為大忌耳。)雖曰先王教民,畜彘為先,非是厲民,又胡不聞大易之頤有云:「宜節飲食」之說乎?(汪昂云:傷寒忌之者,以其補肌固表,油膩纏黏,風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腸胃久枯,難受肥濃厚味也。又按:豬肉生痰,惟風痰、寒痰、濕痰忌之;若老人燥痰乾咳,更須肥濃以滋潤之,不可執泥於豬肉生痰之說也。)豬之為用最多。其在心血,氣味鹹平,合以硃砂,能治驚癇癲疾。(取其心以入心,血以通血之意。)肝血合以夜明沙作丸,能治雀目夜不能睹。(肝藏血,其竅在目,用入取肝,入肝意。)肺合薏苡,能治肺虛咳嗽。(肺以入肺。)肚合黃連等藥為丸,能令脾胃堅強。(食醫心鏡云:仲景豬肚黃連丸治消渴。用雄豬肚一枚,入黃連末五兩,栝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定,蒸熟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時珍曰:豬水畜而屬胃土,故方藥用之補虛,以胃治胃。)豬腎氣味鹹冷,不能補腎精氣,止可借為腎經引導。(時珍曰:豬腎性寒,不能補命門精氣,方藥所用,借其引導而已。別錄謂理腎氣、通膀胱,理字、通字,最為有理。腎有虛熱者宜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達此理,往往食豬腎為補,不可不審。)腸合黃連為丸以服,能治腸風臟毒。(奇效方)膽汁味苦氣寒,質滑潤燥,瀉肝和陰;用灌穀道以治大便不通,且能明目、殺疳,沐發光澤。(成無己曰:仲景以豬膽汁和醋灌穀道中,通大便神效。蓋酸苦益陰潤燥而瀉便也。治少陰下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以白通湯加豬膽汁主之。若調寒熱之逆者,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故病氣自愈。此所以和人尿、豬膽鹹苦之物於白通熱劑之中,使其氣相從而無拒格之患也。)豬脬能治夢中遺溺、疝氣墜痛、陰囊濕癢、玉莖生瘡。(時珍曰。)

白話文:

[豬肉]

豬的身體肥胖,皮膚有光澤,但吃太多容易生痰,引起體內風邪。

豬肉主要作用於脾胃。味道雖然鮮美,吃了能潤滑腸胃,產生津液,使肌肉豐滿,皮膚有光澤。被認為是補養身體的重要食物。但豬肉屬於陰性食物。《別錄》說,豬肉會阻塞血脈,使筋骨軟弱,體虛的人不宜久食。陶弘景說,豬全身都可利用,唯獨豬肉不適合吃。孫思邈說,久食豬肉會使人生育能力下降,引發舊疾,筋骨疼痛、乏力。孟詵說,久食豬肉會影響藥效。

豬肉容易引起體內風邪,產生痰液。韓𢘅說,所有肉類都補益身體,唯獨豬肉沒有補益作用。如果人體臟腑陽氣旺盛,火氣大而陰液不足,吃豬肉可以滋潤身體,使血脈運行順暢,自然能達到肌肉豐滿、皮膚光澤的效果。但如果體質偏陰,少量食用可能沒問題,多食則容易引起阻滯,導致身體虛弱、生痰、體內風邪、濕氣等問題。李時珍說,多吃豬肉會助長體內熱氣,產生痰液、風邪、濕氣。況且剛開始感冒風寒,血脈運行不暢,更不應該吃豬肉。久病初癒,身體剛恢復,也不宜吃豬肉。李時珍說,感冒風寒或剛生病的人,豬肉是禁忌。雖然古代帝王教導人民要以養豬為先,但這並不是要人放縱口腹之慾,為何不聽從《易經》「頤卦」提倡飲食要節制的說法呢?汪昂說,感冒時忌食豬肉,是因為豬肉補益肌肉,使身體表面更加緊密,油膩難以消化,風邪難以散去。剛病好的人忌食豬肉,是因為腸胃功能還很虛弱,難以消化肥膩濃味的食物。另外,豬肉容易生痰,特別是風痰、寒痰、濕痰的人更要忌食。但如果老人有燥痰、乾咳,反而需要用肥膩的豬肉來滋潤,不能死守豬肉生痰的說法。

豬全身都可以利用,豬心屬於心血,味道鹹而平和,與硃砂一起使用,可以治療驚癇、癲癇等疾病(利用心臟來入心,血來通血的原理)。豬肝血與夜明砂一起做成藥丸,可以治療夜盲症(肝臟藏血,開竅於眼睛,利用入肝的原理)。豬肺與薏苡仁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肺虛咳嗽(利用入肺的原理)。豬肚與黃連等藥一起做成藥丸,可以強健脾胃(《食醫心鏡》說,張仲景的豬肚黃連丸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用雄豬肚一個,放入黃連末五兩,栝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將肚縫合,蒸熟搗成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李時珍說,豬屬於水畜,五行屬土,又歸於胃,所以方劑中用豬肚來補虛,用胃來治療胃病)。豬腎氣味鹹而偏冷,不能補腎精,只能作為腎經的引導藥(李時珍說,豬腎性寒,不能補命門的精氣,藥方中用它只是作為引導藥。《別錄》說,豬腎能調理腎氣,疏通膀胱,很有道理。腎有虛熱的人適合吃豬腎,但腎氣虛寒的人不宜吃。現在的人不懂這個道理,常常吃豬腎來補腎,這是不可取的)。豬腸與黃連一起做成藥丸服用,可以治療腸風痔瘡(《奇效方》)。豬膽汁味道苦、氣寒,質地滑潤,可以瀉肝火,調和陰液,用來灌腸可以治療大便不通,還能明目、殺滅疳蟲,使頭髮光澤(成無己說,張仲景用豬膽汁和醋灌腸,治療大便不通非常有效,因為酸苦味能滋陰潤燥,促進排便。治療少陰下利不止、手腳冰冷、脈象微弱、乾嘔煩躁等症狀,用白通湯加豬膽汁來治療。如果想要調和寒熱之逆,必須採用熱藥冷服的方法,讓藥物進入腸胃後,寒性消散,熱性發揮,病氣自然就會好轉。這就是為何在白通湯這種熱性藥中加入鹹苦的豬膽汁,使藥性相和,不會產生拒絕反應)。豬膀胱可以治療夢中遺尿、疝氣墜痛、陰囊濕癢、陰莖生瘡(李時珍說,豬膀胱主要治療下焦的疾病,是同類相從的道理。過去有個妓女患了轉胞症,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數月將死。一位醫生用豬膀胱吹脹,裝上導管,插入陰道,把氣體吹入,病人立即排尿而痊癒。這個方法記載在羅天益的《衛生寶鑑》中,知道的人很少,也算是一種巧妙的技術)。豬油味道甘寒,能涼血、潤燥、行水、散瘀、解毒、殺蟲、潤腸、助產、止咳。豬奶味道甘鹹而寒,能治療小兒驚癇(李時珍說,小兒體質純陽,驚癇也是由於風熱引起的,豬奶性寒,用寒涼之藥來治療熱病,是正確的治療方法)。豬蹄與通草一起煮湯,可以通乳汁。但總的來說,要根據豬肉的特性,以及人的身體狀況來治療疾病。豬肉與黃連、桔梗、烏梅同食,會引起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