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31)

回本書目錄

上編 (31)

1. 熟地黃

(隰草)能滋腎

熟地黃(專入腎。兼入肝)。甘而微溫。味厚氣薄。專補腎臟真水。兼培黃庭后土。土厚載物。諸臟皆受其蔭。故又曰能補五臟之真陰。熟地功力甚巨。在景岳謂其真陰虧損。有為發熱、為頭痛、為焦渴、為喉痹、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亦有不宜用地黃者。

)或虛火載血於口鼻。或水泛於皮膚。或陰虛而泄利。陽浮而狂躁。或陰脫而仆地。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守以制散。)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重以制升。)陰虛而燥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靜以制動。)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緩之。

(緩以制急。)陰虛而水邪上沸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水以引水。)舍熟地何以歸元。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腸胃。(厚以滋薄。)且猶有最玄最妙者。則熟地兼散劑能發汗。以汗化於血。(陰以化陽。)而無陰不作汗也。熟地兼濕劑能回陽。以陽生於下。

(引陽歸陰。)而無陰不回也。然而陽性速。故人參少用亦可成功。陰性緩。熟地非多難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滯膩者。則崔氏何以用於腎氣丸而治痰浮。(痰本於腎。)有畏其滑泄者。則仲景何以用於八味丸而醫腎泄。(泄因腎氣不固。故謂腎泄。)有謂陽能生陰陰不能生陽者。

則陰陽之理原自互根。(無陰則陽無以化。)彼此相須。缺一不可。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內經》曰。精化為氣。得非陰亦生陽乎?景岳尚論熟地。最為明確。獨中所論脾胃寒逆為嘔。可用地黃以治。是亦千慮之一失耳。夫既脾胃虛寒。則脾與胃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熱以為掃除。

如太陽既至。堅冰自解。乃復墜以霜雪。投以陰劑。不更使寒滋甚乎?余讀景岳全書。見其所論。語語透闢。字字箴規。可為法守。獨於所論地黃有宜脾腎虛寒。尚有未及。雖曰熟地性溫。寒從溫散。然寒至上逆為嘔。則寒已甚。豈有熟地之溫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陽勝陰微。

陽藉陰化。偶有感冒。用此雜於溫散之中。或有見效。若真純陰無火。厥氣上逆而嘔。則此又為深忌。至於制用地黃。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久蒸久曝。使其轉苦為甘。變紫為黑。方能直入腎經耳。(汪昂云。地黃性寒。得酒與火與日則溫。性滯得砂仁則利氣。且能引入丹田。

六味丸用之為君。尺脈弱者加桂附。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尺脈旺者加知柏。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出懷慶。肥大者佳。

白話文:

熟地黃(主要作用於腎,也兼顧肝)。味甘而帶點溫性,味道濃郁但氣味較淡。它主要補益腎臟的真陰之氣,同時也能滋養脾胃,脾胃健壯能承載身體,其他臟腑都能得到滋養,所以又說它能補五臟的真陰。熟地的功效非常強大。張景岳認為,如果真陰虧損,會出現發熱、頭痛、口渴、喉嚨腫痛、咳嗽有痰、氣喘等症狀,或者因為脾腎虛寒而引起嘔吐。(也有不適合使用熟地黃的情況)。

或者虛火帶著血從口鼻流出,或者體內水液泛濫到皮膚表面,或者陰虛而導致腹瀉,陽氣虛浮而出現狂躁,或者陰氣脫失而昏倒在地,陰虛導致精神渙散等情況,若非用熟地黃這種守而不散的藥物,不能夠使陰氣凝聚。(用「守」來控制陰氣的耗散)。陰虛導致虛火上升,若非用熟地黃這種厚重藥物,不能夠使其下降。(用「重」來控制虛火上升)。陰虛導致燥熱不安,若非用熟地黃這種安靜的藥物,不能夠鎮定下來。(用「靜」來控制躁動)。陰虛導致身體僵硬急迫,若非用熟地黃這種甘甜的藥物,不能夠使其緩解。(用「緩」來控制急迫)。陰虛導致體內水邪上逆沸騰,除了熟地黃還有什麼能控制?(用水的性質來引導水邪下降)。除了熟地黃還有什麼能使陰氣回歸根本?陰虛導致精血虧損、脂肪減少,除了熟地黃還有什麼能強健腸胃?(用「厚」來滋養消瘦)。而且還有最玄妙的作用,就是熟地黃配合發散藥物,能發汗,使汗液轉化為血液。(以陰的性質來轉化為陽的性質),沒有陰氣就不能產生汗液。熟地黃配合滋潤藥物,能恢復陽氣,使陽氣在下焦產生。(引導陽氣回歸陰),沒有陰氣就不能恢復陽氣。然而陽氣的作用來得快,所以人參少量使用也能見效。陰氣的作用來得慢,熟地黃如果用量不足很難奏效。現在的人害怕它太過滋膩,那麼崔氏為什麼在腎氣丸中用它來治療痰飲?(痰的根源在腎)。有人害怕它太過滑利而導致腹瀉,那麼張仲景為什麼在八味丸中用它來治療腎虛泄瀉?(泄瀉是因為腎氣不固)。有人說陽氣能夠產生陰氣,陰氣不能產生陽氣,陰陽的道理原本就是相互依存。(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產生)。兩者互相需要,缺一不可。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變化。《內經》說,精氣能夠化生為氣,難道不是陰也能產生陽嗎?張景岳對於熟地的論述非常明確。只有他所說的脾胃虛寒導致嘔吐,可以用熟地來治療,這是他考慮不周的地方。如果脾胃已經虛寒,說明脾和胃已經受到寒邪的侵害,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來驅除寒邪,就像太陽出來,堅冰自然消融。現在反而用寒涼的藥物,不是更會加重寒邪嗎?我讀張景岳的全部著作,看到他的論述,每句話都精闢透徹,每個字都是金玉良言,可以作為法則來遵循,只有他論述熟地黃適合脾腎虛寒這點,還有考慮不周之處。雖然說熟地黃藥性溫和,寒邪可以從溫熱而散去,但是寒邪已經嚴重到上逆導致嘔吐,寒邪已經很盛,難道熟地黃的溫性能夠使寒邪外散嗎?或許是陽氣偏盛陰氣偏弱,陽氣借助陰氣來轉化,偶爾有感冒的情況,用熟地黃摻雜在溫散的藥物中,或許會見效。但如果是真正的純陰無火,厥逆之氣上沖導致嘔吐,這種情況使用熟地黃就要特別忌諱。至於炮製熟地黃,應該用好酒和砂仁末一起加入,經過長時間的蒸煮和曝曬,使其從苦味轉變為甘味,從紫色轉變為黑色,這樣才能夠直接進入腎經。(汪昂說,生地黃藥性寒涼,得到酒、火和陽光的加持就會變得溫和。藥性滋膩,得到砂仁就能夠疏通氣機,而且能夠引藥進入丹田。六味丸用熟地黃作為君藥。尺脈虛弱的人要加入肉桂和附子,也就是所謂的益火之源,消除陰霾。尺脈旺盛的人要加入知母和黃柏,也就是所謂的壯水之主,抑制陽氣過盛)。產自懷慶的熟地黃,肥大飽滿的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