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下編 (22)

回本書目錄

下編 (22)

1.

痛者。血氣不通之意。考之內經有言。是病多因寒氣內客。而熱絕少。又考諸書所論。痛有因寒因熱因風因濕因滯因血因氣因火因蟲之分。予嘗按書細考。大約痛屬於寒於濕於滯於血。則多守而不走。痛屬於風於火於熱於氣於蟲。則多走而不守。痛屬於濕於滯。則多腫脹高起。

白話文:

疼痛:是指氣血運行不暢通的意思。考查《內經》中說,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體內寒氣侵襲引起的,而由於熱引起的很少。又考查諸多書的論述,疼痛有因寒、因熱、因風、因濕、因滯、因血、因氣、因火、因蟲之分。我曾經根據書中內容仔細考查,大致歸納為疼痛屬於寒、濕、滯、血引起的,那麼疼痛多半表現為固定不移、不走動。疼痛屬於風、火、熱、氣、蟲引起的,那麼疼痛多半表現為遊走不定、不固定。疼痛屬於濕、滯引起的,那麼多半表現為腫脹隆起。

痛屬於寒。則多毛骨聳直。痛屬於熱。則多神氣不失。痛屬於氣。則痛必見腫突。其腫時脹時消。痛屬於滯。則痛得食則增。痛屬於虛。則痛得食則減。且痛屬寒屬虛。則喜熱手揉按。屬熱屬火屬實。則最忌手揉擦。痛之大概如斯。是以風痛之症。多見周身骨節疼痛。故藥有不離乎羌活防風桂枝獨活山甲白花蛇烏蛇白附子石南藤川烏附天雄。

白話文:

疼痛屬於寒性,那麼多毛孔的骨骼會直立。疼痛屬於熱性,那麼多精神和體力不會失去。疼痛屬於氣性,那麼疼痛必然出現腫脹突起,其腫脹有時增大有時消失。疼痛屬於滯性,那麼疼痛會因為進食而加重。疼痛屬於虛性,那麼疼痛會因為進食而減輕。並且疼痛屬於寒性和虛性,那麼喜歡熱手揉按。屬於熱性、火性和實性,那麼最忌諱手揉搓。疼痛的大概情況為這樣的。因此風痛的症狀,大多是全身的骨骼關節疼痛。所以藥物中不離川芎、防風、桂枝、獨活、穿山甲、白花蛇、烏梢蛇、白附子、石楠藤、川烏附、天雄。

但須分其上下里外以治。寒痛之症。多見手足厥逆。飲食不思。痛喜熱手揉按。並或發熱惡寒。無汗脈緊。故藥有不離乎麻黃細辛附子乾薑良薑蓽茇吳茱萸大茴小茴川椒肉桂艾葉。但須分其在表在裡寒症以治。濕痛之症。多見腫脹痞滿。手足痠軟麻痹。其痛守而不移。故藥有不越乎蒼朮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車前薏苡。

白話文:

但是必須分清是上下里外證,才能對寒痛症狀進行治療。寒性疼痛的症狀常常是四肢冰冷,不想吃東西,喜歡手熱揉按緩解疼痛,並且可能會發熱惡寒,不出汗,脈搏緊。所以藥物中常常少不了麻黃、細辛、附子、乾薑、良薑、白芷、吳茱萸、大茴、小茴、川椒、肉桂、艾葉。但是必須分清是表證還是裡證寒症才能進行治療。濕痛症狀常常是水腫,胃滿,手腳痠軟麻痺,疼痛固定而且不移動。所以藥物中常常少不了蒼朮、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車前草、薏苡。

但須分其寒多熱多以治。熱通之症。其痛多見口渴發熱。痛則手不可近。故藥有不越乎石膏知母山梔子黃芩大黃朴硝。但須分其熱勢輕重上下以治。火痛之症。其症必見面赤唇焦。口燥舌乾。脈則洪數有力。痛則拒手揉按。故藥有不外乎黃芩黃柏黃連天冬麥冬沙參元參白芍。

白話文:

但是必須區分是寒多或是熱多來做治療。如果是熱通的症狀,常常會看見病人感到口渴發熱,痛起來的時候手都不能靠近。因此藥物一定少不了石膏、知母、山梔子、黃芩、大黃、朴硝等。但是必須判斷熱勢的輕重,以及熱在身體上的部位來做治療。如果是火痛的症狀,一定會看到病人臉紅脣焦,口乾舌燥,脈象洪數有力,痛起來的時候會拒絕用手揉按。因此藥物一定少不了黃芩、黃柏、黃連、天冬、麥冬、沙參、元參、白芍等。

但須分其火勢微甚以投。氣痛之症。其痛必見上下無常。面青目赤。故多治以厚朴枳殼檳榔烏藥陳皮青皮香附木香等藥。但須分其上下左右以投。血痛之症。其痛多見一定不移。脈則芤澀不長。故治多以薑黃乳香沒藥元胡索五靈脂益母草桃仁紅花三七虻蟲水蛭槐花地榆等藥。

白話文:

必須看火勢的大小,予以投藥。氣痛的症狀,疼痛一定會有上下移動,而且沒有規律。病人臉色青而眼睛紅,所以大多用厚朴、枳殼、檳榔、烏藥、陳皮、青皮、香附、木香等藥治療。但必須看疼痛部位,以上下左右進行用藥。血痛的症狀,疼痛多半固定在一處而不移動。脈搏則沉緊遲緩,不流暢。所以治療多用薑黃、乳香、沒藥、元胡索、五靈脂、益母草、桃仁、紅花、三七、虻蟲、水蛭、槐花、地榆等藥治療。

但須分其痛處緩急病症以進。滯痛之症。其痛必見不食則減。得食則增。故治多以木香神麯山楂麥芽砂仁等藥。但須分其滯勢久暫以施。蟲痛之症。其痛多見氣上衝心。口吐白沫。時痛時止。故治多以川椒烏梅榧實雷丸苦楝根苦參等藥。但須分其挾寒挾熱以治。凡此痛皆屬實。

白話文:

但是必須根據痛處緩急病症來治療。滯痛的症狀,其疼痛一定是在不吃東西時減輕,吃了東西就加重。因此治療大多使用木香、神麯、山楂、麥芽、砂仁等藥物。但是必須根據滯勢的久暫來施用。蟲痛的症狀,其疼痛多見氣往上衝到心臟,嘴巴吐出白色的泡沫。有時疼痛,有時停止。因此治療大多使用川椒、烏梅、榧實、雷丸、苦楝根、苦參等藥物。但是必須根據是夾雜寒性還是夾雜熱性來治療。凡是這些疼痛都屬於實證。

若使痛屬中虛。(虛痛。)則以耆術為要。痛屬血虛。則以芎歸為要。痛屬精虛。則以地茱為要。痛屬火衰。則以附桂為要。然要皆有虛症虛脈可據。若以實症道虛。補劑妄投。其殺人也慘矣!

〔風痛〕

白話文:

如果疼痛是因「中虛」(虛痛)所引起,那麼治病的重點就在於如何補益身體氣血。如果疼痛是因為血虛而引起,那麼重點在於如何補血。如果疼痛是由於精氣虛弱而引起,那麼重點在於如何補精。如果疼痛是由於火衰引起的,那麼重點在於如何壯陽補火。

然而,在治療時務必要有虛證虛脈的依據,否則若以實證(實熱)去治療虛證,盲目地使用補益藥物,那麼對患者的傷害就太慘了!

風痛

風性善行而數變,中人易流於經絡關節,滯而不行則痺,痛不可忍者,循衣摸骨,索之不到。

痛處肌膚乍熱乍涼,乍紅乍白,或瞤瞤如刺蝕,或如針砭,或如刀割,甚則紅腫灼熱,潰破流黃水。

或痛或癢,或兼腫脹,皮膚麻木,屈伸不利,或牽引作痛,或轉移不定。

羌活,防風,桂枝,山甲,白花蛇,烏蛇,白附子,石南藤,川烏附,天雄,獨活

〔寒痛〕

白話文:

羌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防風: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的功效。

桂枝: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

山甲: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的功效。

白花蛇: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烏蛇: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白附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溫補陽氣、散寒止痛的功效。

石南藤: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川烏附:一種中藥材,具有溫補腎陽、祛風除濕的功效。

天雄: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獨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麻黃,細辛,附子,乾薑,良薑,蓽茇,吳茱萸,大茴,小茴,川椒,肉桂,艾葉

白話文:

麻黃:具有發汗、宣肺、平喘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哮喘等疾病。

細辛:具有溫中、散寒、通竅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鼻塞、頭痛等疾病。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陽虛證、腹痛、虛寒等疾病。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胃寒嘔吐、腹瀉等疾病。

良薑: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風濕等疾病。

蓽茇: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蛔蟲病等疾病。

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胃寒嘔吐、腹痛等疾病。

大茴: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小茴: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蛔蟲病等疾病。

川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蛔蟲病等疾病。

肉桂:具有溫中散寒、補火助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陽虛證、宮寒不孕等疾病。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腹痛、風濕等疾病。

〔濕痛〕

蒼朮,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車前,薏苡

〔熱痛〕

石膏,梔子,知母,大黃,黃芩,朴硝

〔火痛〕

黃芩,黃柏,黃連,天冬,麥冬,沙參,元參,白芍

〔氣痛〕

厚朴,枳殼,檳榔,烏藥,陳皮,青皮,香附,木香

〔血痛〕

白話文:

濕痛可以用蒼朮、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車前、薏苡等藥材治療;熱痛可以用石膏、梔子、知母、大黃、黃芩、朴硝等藥材治療;火痛可以用黃芩、黃柏、黃連、天冬、麥冬、沙參、元參、白芍等藥材治療;氣痛可以用厚朴、枳殼、檳榔、烏藥、陳皮、青皮、香附、木香等藥材治療;血痛可以用…等藥材治療。

薑黃,乳香,沒藥,元胡索,五靈脂,益母草,桃仁,紅花,三七,虻蟲,水蛭,槐花

〔滯痛〕

木香,神麯,山楂,麥芽

〔蟲痛〕

川椒,烏梅,榧實,雷丸,苦楝根,苦參

〔虛痛〕

白話文:

薑黃、乳香、沒藥、元胡索、五靈脂、益母草、桃仁、紅花、三七、虻蟲、水蛭、槐花,這些藥材可以用於治療滯痛。木香、神麯、山楂、麥芽則可以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川椒、烏梅、榧實、雷丸、苦楝根、苦參可以用於治療蟲痛。虛痛的治療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藥材。

人參(氣),白朮(氣),黃耆(氣),當歸(血),地黃(精),山藥(精),附片(火),肉桂(火)

白話文:

人參:補氣。

白朮:補氣健脾。

黃耆:補氣升陽。

當歸:補血活血。

地黃:補精養陰。

山藥:補精益氣。

附片:溫陽補火。

肉桂:溫陽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