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248)
上編 (248)
1. 鮑魚
(無鱗魚)通肝瘀,滌腸穢。
鮑魚(專入肝,兼入腸)。考之長洲張璐有言:「其魚腥穢,止可淡曝,而不可煮鹽。干則形如塊肉,性溫無毒,專取腥穢以滌一切瘀積,同氣相感也。入肝散血,煮汁送四烏鰂一藘茹丸,治女子血枯經閉。《內經》以療傷肝利腸,而不傷伐元氣,惜乎世罕用之。今庖人用以煮肉,則脂沫盡解,滌除垢膩之驗也。」
昔秦皇死沙丘,會暑屍腐,令轀車載鮑魚以亂其臭。始皇本呂不韋萌孽,溷廁宮幃,非取其滌除遺臭之義歟?
白話文:
鮑魚(主要作用於肝臟,同時也作用於腸道)。根據長洲的張璐所說,這種魚腥味很重,只能淡曬處理,不能用鹽煮。曬乾後形狀像一塊肉,性質溫和無毒。主要是利用它的腥味來清除一切瘀積,這是因為同氣相求的原理。它能進入肝臟,散開瘀血。用煮的湯汁送服四烏賊一藘茹丸,可以治療女子因血枯導致的月經閉止。內經認為鮑魚可以治療肝臟損傷,疏通腸道,而且不會損傷元氣。可惜現在很少人使用它。現在廚師用它來燉肉,結果把它的油脂都煮出來了,這也證明了它能清除油膩污垢。以前秦始皇死在沙丘,正值暑熱屍體腐爛,就用裝鮑魚的車子來掩蓋屍臭。秦始皇本來就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在後宮裡胡作非為,難道不是取它能清除遺臭的道理嗎?
2. 鰻鱺魚
(無鱗魚)祛肝腎竅穴風熱殺蟲。
鰻鱺魚(專入肝腎,兼入穴竅)。類有分闊嘴者為鰻,尖嘴者為鱺,皆稟土中陰氣以生,味甘氣寒,其形類蛇,常與水蛇同穴,故其性有小毒,力善走竄鑽穴,故書謂能祛風殺蟲。(按蟲由於風生,故風字從䖝。)如骨蒸癆瘵、五痔瘡瘻、陰戶蝕瘡、濕痹風搔虛損等症,人常食之,為有益也。(虛損癆瘵,多用蟲蝕。有病瘵者,相染已死數人,乃取病者釘之棺中,棄於流水,永絕傳染。漁人異之,開視,見一女子尚活,取置漁舍,多食鰻鱺,病愈,遂以為妻。《聖惠方》用鰻鱺淡炙食,治諸蟲心痛,多吐,冷氣上攻滿悶。)張鼎云,此以骨燒煙,則可以闢蚊蠓,熏屋竹木,則可以斷蛀,置骨於衣箱中,則可以斷蠹。惟脾胃虛泄,並孕婦食之,則大忌耳。(性滑氣寒故。)凡昂頭行水,及重三四斤者,腹下有黑斑,背上有點者,皆為有毒,切不可食。
白話文:
鰻鱺魚(主要作用於肝臟和腎臟,也兼顧穴道)。種類有分寬嘴的叫做鰻,尖嘴的叫做鱺。它們都是在土中的陰氣中生長出來的。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外形像蛇,常常與水蛇同穴居住,所以帶有輕微的毒性。鰻鱺魚很會遊走鑽洞,因此古書上說它能驅除風邪、殺滅寄生蟲。(因為寄生蟲是因風邪而生,所以「風」字從「䖝」)。
像骨蒸勞瘵、五痔瘡瘻、陰部潰爛、風濕痺痛、皮膚搔癢、身體虛弱等症狀,人們常常食用鰻鱺魚,認為對身體有益。(虛損勞瘵這類疾病,多半與寄生蟲侵蝕有關。以前有得癆病的人,互相傳染死了好幾個人。於是將病人釘在棺材裡,丟到河水中,希望能永遠斷絕傳染。漁夫覺得很奇怪,打開棺材一看,發現有個女子竟然還活著,就把她帶回漁舍。女子多吃鰻鱺魚後,病就好了,漁夫就娶她為妻。《聖惠方》中記載,用鰻鱺魚稍微烤過後食用,可以治療各種因寄生蟲引起的心痛、嘔吐,以及冷氣上攻導致的胸悶。)
張鼎說,用鰻鱺魚的骨頭燒成煙,可以驅除蚊子和小蟲。用煙燻屋子或竹木,可以殺死蛀蟲。把骨頭放在衣箱裡,可以防止蠹蟲。但是,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以及孕婦食用鰻鱺魚,就非常不適合(因為它性質滑膩,氣性寒涼)。凡是頭部昂起在水中游動的,以及重量達到三、四斤的,腹部有黑斑、背部有黑點的,都帶有毒性,絕對不能食用。
3. 海䖳
(無鱗魚)清肝腎血瘀熱毒。
海䖳(專入肝腎):俗曰海蜇,即廣所云水母者是也。按書言此生於東海,狀如血䘓,大者如床,小者如斗,無眼目腹胃,以蝦為目。蝦動䖳沉,故曰水母目蝦。又曰:水母形渾然凝結,其色紅紫,無口眼,腹下有物如懸絮,群蝦附之,咂其涎沫,浮沉如飛,為潮所擁,則嚇去而䖳不得歸,人因割取,浸以灰礬,去其血汁,而色遂白。厚為䖳頭,其味更勝。
究其主治,大約多能下血消瘀,清熱解毒,而氣亦不甚溫。蓋緣此屬血類,血味多咸,咸則能以入腎,血藏於肝,海䖳形如血䘓,則䖳多入於肝;䖳產於水,腎屬水,則䖳又多入腎故也。是以勞損積血得此則消,小兒丹疾火傷,得此則除;河魚之疾得此則療。
但忌白糖同淹,則䖳隨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以土剋水者故耳,無他義也。
白話文:
海蜇(主要進入肝腎二經)。俗稱海蜇,也就是廣東人所說的水母。書上記載,這種生物生長在東海,形狀像血塊,大的像床,小的像斗。牠們沒有眼睛、腹部和胃,而是以蝦子作為感官。蝦子移動,海蜇就下沉,所以說「水母以蝦為目」。又說,水母的形狀渾然凝結,顏色紅紫色,沒有嘴巴和眼睛,腹部下面有像懸掛的絮狀物,成群的蝦子依附在上面,吸食牠們的黏液,牠們隨著潮水浮沉如飛。當被潮水沖散時,蝦子會被嚇走,海蜇也就無法歸回。
人們因此割取牠們,用石灰和明礬浸泡,去除牠們的血汁,顏色就變成白色。厚的部分稱為海蜇頭,味道更佳。探究牠的藥效,大概多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而且藥性也不算太溫熱。這是因為牠屬於血類,血的味道多半是鹹的,鹹味可以入腎。血藏於肝,海蜇的形狀像血塊,所以它多半進入肝經。海蜇產於水中,腎也屬水,所以海蜇又多半進入腎經。因此,勞累損傷造成的瘀血,使用海蜇就能消散。
小兒的丹毒和火傷,使用海蜇就可以治癒。河魚的疾病,使用海蜇也可以治療。但是,忌諱用白糖一起醃製,因為這樣海蜇會立刻消化,不能長期保存。這是因為土克水的緣故,沒有其他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