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下編 (13)

回本書目錄

下編 (13)

1.

書曰。靜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又曰。暑症有二。一曰陰暑。一曰陽暑。陰暑者。因暑受寒之謂。陽暑者。因暑受熱之意。可知陰暑即為中暑。陽暑即為中熱也。玩書所載治暑藥類甚多。而其確實以指治暑之藥。其數有限。蓋暑必挾有濕。如書所言能散暑中濕氣。

(暑濕。)其藥止有紫蘇以疏肺受暑邪。厚朴以消胸腹暑脹。大蒜以開暑塞竅穴。扁豆以舒脾中暑郁。蒼朮以發脾中濕鬱也。又暑必挾有熱。如書所言。能散暑中熱氣。(暑熱。)其藥止有香薷以除上下熱氣熏蒸。木瓜以收濕熱耗損之氣也。至於濕熱傷胃而渴。(暑濕熱。)則有雪水西瓜石膏可除。

傷腑而見溺閉。則有滑石可解。他則無有論及。惟於症治之內。或言暑有宜於參耆白朮。是因暑能傷氣。(暑傷氣。)氣補則於暑可除矣。有言宜用黃柏黃連。是因暑挾有熱。熱除則於暑克除矣。有言宜用豬苓澤瀉。是因暑濕不利。濕利則於暑更可除矣。有言宜用姜附肉桂。

是因暑挾沉寒。(暑寒。)寒去則於暑無不去矣。有言宜於草果砂仁。是因暑濕傷中。(暑傷中。)中治則於暑無不治矣。有言宜於乾葛升麻。是因暑傷於胃(暑傷中氣。)而氣不升。氣升則於暑無不消矣。有言宜於烏梅甘草。是因暑熱傷津。津和而暑無不和矣。有言宜於生地赤芍阿膠。

是因暑傷血燥。血和而暑無不和矣。若使意義不明。徒以書載香薷以為治暑要劑。無論是虛是實。是陰是陽。概為投服。且令朝夕代茶。保無有傷元氣之害乎。噫。誤矣!

〔散暑濕〕

紫蘇(肺),厚朴(胸腹),大蒜(諸竅),蒼朮(脾),扁豆(脾)

〔散暑濕熱〕

木瓜(脾),香薷(肺胃心)

〔散暑熱〕

雪水(胃),石膏(胃),滑石(中下),西瓜(心包胃)

〔補氣治暑〕

人參,黃耆,白朮

〔清熱治暑〕

黃柏,黃芩,黃連

〔利濕熱除暑〕

豬苓,澤瀉

〔祛寒治暑〕

乾薑,附子

〔消滯治暑〕

草果,砂仁

〔升胃氣治暑〕

乾葛,升麻

〔養津治暑〕

烏梅,甘草

〔養血治暑〕

赤芍,生地,阿膠

白話文:

書中說:「靜止不動時感受到的暑氣稱為中暑,活動時感受到的暑氣稱為中熱。」又說:「暑症有兩種,一種是陰暑,一種是陽暑。陰暑是指因為暑熱而感受寒邪所致,陽暑是指因為暑熱而感受熱邪所致。由此可知,陰暑就是中暑,陽暑就是中熱。書中記載的治療暑症的藥物種類很多,但真正明確指出用於治療暑症的藥物,數量有限。因為暑氣通常會夾帶濕氣,如同書中所說,能驅散暑氣中濕氣的藥物(指暑濕),只有紫蘇能疏散肺部感受到的暑邪,厚朴能消除胸腹因暑氣引起的脹滿,大蒜能開通因暑氣堵塞的竅穴,扁豆能舒緩脾胃因暑氣引起的鬱結,蒼朮能發散脾胃中的濕氣鬱積。

另外,暑氣必定夾帶熱氣,如同書中所說,能驅散暑氣中熱氣的藥物(指暑熱),只有香薷能去除上下熱氣的熏蒸,木瓜能收斂因濕熱而耗損的氣。至於濕熱損傷胃而引起的口渴(指暑濕熱),則可以用雪水、西瓜、石膏來消除。如果暑熱傷及腑臟而出現小便不通,則可以用滑石來解決。其他情況則沒有論及。

只有在論述症狀治療時,有時會說暑症適合使用人參、黃耆、白朮,是因為暑氣會損傷氣(指暑傷氣),補足氣就能消除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黃柏、黃連,是因為暑氣夾帶熱,去除熱就能克服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豬苓、澤瀉,是因為暑氣夾帶濕氣而阻礙水分代謝,利水去濕就能更好地消除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乾薑、附子、肉桂,是因為暑氣夾帶沉寒(指暑寒),去除寒就能消除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草果、砂仁,是因為暑濕損傷中焦(指暑傷中),調理中焦就能治療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葛根、升麻,是因為暑氣損傷胃(指暑傷中氣)而導致氣機無法上升,氣機上升就能消除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烏梅、甘草,是因為暑熱損傷津液,滋養津液就能調和暑氣了;有時說適合使用生地、赤芍、阿膠,是因為暑氣損傷血液而導致血燥,調和血液就能調和暑氣了。

如果對這些道理不明白,只是單純地認為書中記載香薷是治療暑氣的主要藥物,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是陰暑還是陽暑,都一概使用,並且早晚都當茶飲用,難道不會有傷害元氣的危害嗎?唉,這真是錯了!

[散暑濕]

紫蘇(作用於肺),厚朴(作用於胸腹),大蒜(作用於全身竅穴),蒼朮(作用於脾),扁豆(作用於脾)

[散暑濕熱]

木瓜(作用於脾),香薷(作用於肺、胃、心)

[散暑熱]

雪水(作用於胃),石膏(作用於胃),滑石(作用於中下焦),西瓜(作用於心包、胃)

[補氣治暑]

人參,黃耆,白朮

[清熱治暑]

黃柏,黃芩,黃連

[利濕熱除暑]

豬苓,澤瀉

[祛寒治暑]

乾薑,附子

[消滯治暑]

草果,砂仁

[升胃氣治暑]

葛根,升麻

[養津治暑]

烏梅,甘草

[養血治暑]

赤芍,生地,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