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下編 (12)

回本書目錄

下編 (12)

1.

風為六淫之長。而寒亦居其次。故漢仲景專以傷寒立論。凡風寒由於背俞而入。次第傳變。則為傳經。傷寒其邪止在於表。而不在裡。若不由經傳變。直入三陰。有寒無熱者。則為直中傷寒。其邪在裡。而不在表。且有表症全無。厥氣內生。寒戰不已者。則為火衰。內虛真寒而表。

白話文:

風是六種邪氣之首,而寒冷緊隨其後。因此張仲景專門以傷寒作為立論的基礎。凡是風寒都是從背部和腰部進入人體,並依序傳變,就成為傳經。傷寒其邪氣只在表皮,而不在身體內部。如果沒有經過經絡傳變,直接進入三陰,有寒氣而沒有熱氣,則為直中傷寒。其邪氣在身體內部,而不在表皮,而且完全沒有表症,陽氣衰弱,內部虛弱而表虛。

切禁。更有火熱內閉。火不得泄。外顯種種厥象者。則為假寒症見。又非溫藥表藥可治。是以寒初在表。邪未深入。或止偶爾感傷輕寒薄冷。用以紫蘇桔梗蔥白生薑。一藥可愈。如其次第傳變。在太陽膀胱。則當用以麻黃。在陽明。則當用以升葛。在少陽。則當用以柴胡。此治表寒(寒邪在三陽。

白話文:

禁止使用 (麻黃)。更有內熱閉塞的情況。火邪得不到發洩, 外顯各種厥象的, 則為假寒證的表現。又不能用溫熱的藥物和發汗的藥物治療。所以寒邪初在表, 邪氣還沒深入。或者只是偶爾感受輕微的寒涼, 用紫蘇、桔梗、蔥白、生薑一劑藥就能治癒。如果經過次第傳變, 在太陽膀胱經, 就應當用麻黃。在陽明經, 就應當用升葛。在少陽經, 就應當用柴胡。這是治療表寒(寒邪在三陽)的方法。

)之大概也。(經曰。以辛潤之。)至有中氣素虛。其寒或兼有痰有氣有濕。(寒兼諸邪。)則當用以蓽茇白蔻薑黃紅豆蔻乾薑薰香川椒冬花百部紫白二英馬兜鈴等類以治。寒兼有風。則當用以杏仁淫羊藿等藥以治。寒兼風濕。則當用以五加皮天雄蔓荊子殭蠶蠶沙細辛以治。

白話文:

之所以會有「寒」證,大概是這個原因。(《靈樞經》說:用辛味藥滋潤腸胃。)有些人有中氣素虛的症狀。他們的「寒」證可能兼有痰、氣、濕等邪氣。(寒氣兼有其他邪氣。)這種情況下,應該用蓽茇、白蔻、薑黃、紅豆蔻、乾薑、薰香、川椒、冬花、百部、紫白二英、馬兜鈴等藥物來治療。寒氣兼有風氣,應該用杏仁、淫羊藿等藥物來治療。寒氣兼有風濕,應該用五加皮、天雄、蔓荊子、殭蠶、蠶沙、細辛等藥物來治療。

寒兼痰壅。則當用以生薑以治。然亦不失散藥之類。若使內寒之極。(真寒內見。)在胃則有草豆蔻草果白檀香益智丁香可逐。但丁香則合肺腎而皆治。在腎則有仙茅胡巴肉桂川椒補骨脂陽起石可入。在肝則有吳茱萸艾葉大小茴可進。在大腸則有巴豆可通。在心則有桂心可投。

白話文:

寒氣兼有痰堵塞時,應該用生薑來治療。不過,也不一定都要用散藥。如果是內寒非常嚴重(真正的寒氣在內部出現),在胃部就可以用草豆蔻、草果、白檀香、益智、丁香來驅散。但是丁香同時可以治療肺和腎的疾病。在腎臟可以用仙茅、胡巴、肉桂、川椒、補骨脂、陽起石來治療。在肝臟可以用吳茱萸、艾葉、大小茴香來治療。在大腸可以用巴豆來通暢。在心臟可以用桂心來治療。

(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若更兼有痰濕。則又無若附子胡椒。此逐寒之大概也。若使寒止假見。則為內熱灰伏。(假寒外見。)有非燥藥可愈。在表宜以輕劑疏散。使熱外發。在裡宜以苦鹹下降。如三黃石膏知母黃柏朴硝。(經曰。以咸瀉之。以苦堅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寒冷侵入體內,可以用溫熱的甘藥治療,再輔以苦辛的藥物。如果還有痰濕,那麼就沒有比附子胡椒更好的藥物了。這就是治療寒冷的大致方法。如果寒冷已經停止,卻假裝還存在,那麼就是內部有熱邪隱伏。這種假性寒冷的表證,單用溫燥藥物是無法治癒的。如果在體表,應該用輕微的藥物疏散,使熱邪從體外發散出來。如果在體內,應該用苦鹹的藥物下降熱邪,比如三黃石膏、知母、黃柏、朴硝等。經書上說:「用鹹藥瀉出熱邪,用苦藥堅固正氣。」

)使熱除而寒自不見矣!但世僅知以寒治寒。而不知寒有真偽。則治又當變活。而不可僅以寒拘耳。

白話文:

去除熱症,寒症自然消失!然而世人只知道用寒性藥物治療寒症,卻不知道寒症有真寒和假寒之分。因此治療方法應靈活變通,不可拘泥於單純的寒藥。

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土能制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苦而辛。亦熱品也。傷寒內熱者。以咸瀉之。內燥者。以辛潤之。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五運。(太陽司天、辰戌、太陽在泉、丑未。)

白話文:

經書上說:寒冷之邪侵襲人體內部,應當用甘熱之藥治療,佐以苦辛之藥,用鹹味瀉出寒邪,用辛味滋潤身體,用苦味堅固腎臟。(土能剋制水,熱能戰勝寒,所以用甘熱之藥治療。苦而辛,也是熱性藥品。傷寒內熱者,用鹹味瀉出寒邪。內燥者,用辛味滋潤身體。苦能瀉熱而堅固腎臟,瀉中有補。)五運。(太陽司天,辰戌,太陽在泉,醜未。)

〔散寒〕

桔梗(肺),紫蘇(肺),蔥白(肺),紫石英(肺),白豆蔻(肺),馬兜鈴(肺),黨參(肺),白石英(肺),紅豆蔻(肺),冬花(肺),百部(肺),麻黃(膀胱),蓽茇(胸腹),良薑(胃),薰香(肺心),乾薑(脾胃)

白話文:

  • 桔梗:肺

  • 紫蘇:肺

  • 蔥白:肺

  • 紫石英:肺

  • 白豆蔻:肺

  • 馬兜鈴:肺

  • 黨參:肺

  • 白石英:肺

  • 紅豆蔻:肺

  • 冬花:肺

  • 百部:肺

  • 麻黃:膀胱

  • 蓽茇:胸腹

  • 良薑:胃

  • 薰香:肺心

  • 乾薑:脾胃

〔散寒風〕

杏仁(肺),淫羊藿(腎),荷葉(膽)

〔散寒風濕〕

五加皮(肝腎),天雄(腎),細辛(腎),蔓荊子(筋骨血脈),殭蠶(肝肺胃),蠶沙(肝肺胃)

〔散寒痰〕

生薑(肺)

〔逐血寒〕

肉桂(肝腎),桂心(心)

〔逐寒〕

白話文:

散寒風

杏仁(肺),淫羊藿(腎),荷葉(膽)

散寒風濕

五加皮(肝腎),天雄(腎),細辛(腎),蔓荊子(筋骨血脈),僵蠶(肝肺胃),蠶沙(肝肺胃)

散寒痰

生薑(肺)

逐血寒

肉桂(肝腎),桂心(心)

逐寒

陽起石(腎),胡巴(腎),仙茅(腎),補骨脂(腎),川椒(腎),巴豆(腎),吳茱萸(肝),大茴香(肝),小茴香(肝),艾葉(脾肝腎),草果(胃),白檀香(胃),益智(胃),丁香(肺胃腎),大蒜(諸竅),草豆蔻(胃口上)

白話文:

  • 陽起石(腎):有補腎益精的功效。

  • 胡巴(腎):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 仙茅(腎):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 補骨脂(腎):有補腎強筋的功效。

  • 川椒(腎):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 巴豆(腎):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 吳茱萸(肝):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 大茴香(肝):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 小茴香(肝):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 艾葉(脾肝腎):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的功效。

  • 草果(胃):有溫胃散寒、止瀉的功效。

  • 白檀香(胃):有溫中和胃、止咳平喘的功效。

  • 益智(胃):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的功效。

  • 丁香(肺胃腎):有溫肺止咳、健胃消食、補腎壯陽的功效。

  • 大蒜(諸竅):有溫中散寒、殺菌消炎的功效。

  • 草豆蔻(胃口上):有溫胃散寒、止瀉的功效。

〔逐寒痰〕

胡椒(胃腎),附子(腎),砒石(腸胃)

白話文:

逐寒痰

胡椒(溫胃補腎),附子(溫腎),砒霜(溫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