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下編 (8)
下編 (8)
1. 膽
(足少陽甲木)
膽為中正之官。居於表裡之界。凡邪由於太陽陽明入於是經。自非麻桂升葛並硝樸大黃之所可施。惟取柴胡辛苦微寒。以引邪氣左轉上行。黃芩氣味苦寒。以清裡邪未深。所以寒熱往來。口苦耳聾。頭痛脅痛等症。靡不用以柴胡為主。且肝開竅於目。肝與膽為表裡。其色青。
凡風熱邪傳於膽。未有不累於目。而致目赤障翳。其藥必雜木賊同入。以其能散肝經風熱也。又用空青綠青銅青熊膽青魚膽膽礬同入。以其能瀉膽經熱邪也。若使有熱而更見有痰氣。症見身熱咳嗽。則又當用前胡而不可以柴胡治矣?蓋柴胡性主上升。前胡性主下降。凡水虧血涸火起。
柴胡切忌。(有用柴胡熱愈盛者。義實基此。凡水虧血燥切忌。)至於膽經有火。其瀉亦不越乎膽草大青青黛。以其氣味形色。皆與膽類。故即以此治膽可耳。若其膽氣過寒。症見不眠。則又當用棗仁半夏以溫。膽氣過怯。則又當用龍骨等藥以鎮。凡此皆當審視明確。則用自不致有所誤。
〔散膽熱〕
柴胡
〔散膽風熱〕
木賊
〔瀉膽熱〕
空青,綠青,銅青,熊膽,青魚膽,膽礬,前胡
〔瀉膽熱痰〕
前胡
〔瀉膽火〕
龍膽草,青黛,大青
〔溫膽〕
棗仁,半夏
〔鎮膽〕
龍骨
白話文:
膽,是個公正的官,它位於身體的表層和內層之間。所有外來的邪氣,從太陽經和陽明經進入時,都會經過膽經。這時,不能像治療太陽和陽明經一樣,用麻黃、桂枝、升麻、葛根,或是芒硝、厚朴、大黃等藥物來處理。而是要用柴胡這種味道辛苦、性質微寒的藥,來引導邪氣向左轉動、向上運行。另外,用黃芩這種味道苦、性質寒冷的藥,來清除尚未深入的內邪。所以,當出現寒熱交替、口苦、耳鳴、頭痛、脅痛等症狀時,大多以柴胡為主來治療。而且,肝臟的開竅處在眼睛,肝臟和膽臟又是表裡關係,它們的顏色都是青色。
凡是風熱邪氣傳入膽經,沒有不影響到眼睛的,導致眼睛發紅、出現障翳。這時,藥方中必須加入木賊這種藥,因為它可以疏散肝經的風熱。另外,還要加入空青、綠青、銅青、熊膽、青魚膽、膽礬這些藥物,因為它們可以瀉膽經的熱邪。如果病人除了發熱,還出現痰氣,症狀表現為發燒、咳嗽,這時就應該用前胡,而不是柴胡了。因為柴胡的藥性是主上升的,而前胡的藥性是主下降的。凡是體內水液虧虛、血液乾涸、火氣上炎的情況,都要切記不能用柴胡。(有人用柴胡後熱症反而加重的,原因就在這裡。凡是水液虧虛、血液乾燥的情況都要切記。)至於膽經有火,要瀉火也離不開龍膽草、大青、青黛這些藥,因為它們的氣味、形狀、顏色都與膽相似,所以用它們來治療膽病是適宜的。如果膽氣過於虛寒,導致失眠,則要用酸棗仁、半夏來溫養膽氣;如果膽氣過於虛弱,則要用龍骨等藥來鎮定。這些情況都要仔細觀察、明確判斷,用藥才不會出錯。
【散膽熱】 柴胡
【散膽風熱】 木賊
【瀉膽熱】 空青、綠青、銅青、熊膽、青魚膽、膽礬、前胡
【瀉膽熱痰】 前胡
【瀉膽火】 龍膽草、青黛、大青
【溫膽】 酸棗仁、半夏
【鎮膽】 龍骨
2. 胃
(足陽明戊土)
胃為水穀之海。凡水穀入胃。必賴脾為健運。蓋脾得升則健。健則水穀入胃而下降矣!胃以得降為和。和則脾益上升而健運矣。但世僅知脾胃同為屬土。皆宜升提補益。詎知太陰濕土。得陽則運。陽明陽土。得陰始安。故脾主於剛燥能運。而胃主於柔潤能和也。是以胃氣不協。
治多宜於陳倉米人乳大棗以為之溫。使之胃氣衝和。嘗以氣不過勝為貴。若使胃氣過潤。則胃多寒不溫。而血亦寒而滯。治當用以韭菜爐甘石等藥以為之理。(爐甘石必兼目疾方用。)胃濕不爽。當以白豆蔻草蔻草果肉蔻砂仁丁香檀香益智山柰良薑炮姜使君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等藥以為之疏。胃有風濕不除。
(胃挾風濕。)當以防風秦艽白芷以為之祛。胃有風痰內結。(胃挾風痰。)當以白附等藥以為之散。胃有暑濕不清。(胃挾暑濕。)當以香薷以為之解。胃有寒痰濕滯不消。(胃挾寒痰濕滯。)當以半夏肉蔻草蔻白蔻砂仁丁香草果檀香益智山柰良薑炮姜使君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紅豆蔻以為之燥。以為之溫。
胃有濕熱不化。輕則備有冬葵子榆白皮神麯茅根陳倉米鴨肉鯉魚萆薢等藥可採。重則備有扁豆白蘚皮木瓜苦參茵陳刺蝟皮白薇寒水石續隨子蕘花等藥可選。至於胃有積熱及火。則有雪水柿蒂大黃竹茹竹葉玄明粉梨汁西瓜珍珠白薇蘆根犀角粳米石膏柿乾柿霜雷丸朴硝刺蝟皮茶茗。可以相症通治。
胃有血熱血積。則有地榆槐角槐花蘇木三七乾漆等藥可涼可通。胃有毒氣不消。則有土茯苓漏蘆白頭翁金汁綠豆蝸牛蒲公英人中黃可選。他如胃熱在經。止宜用以升葛以為之散。而不可妄清。胃有蠱積。則當用以使君乾漆五倍子百藥煎阿魏雷丸谷蟲厚朴以為之殺。胃氣內結不消。
則有枳實枳殼蕎麥等藥以為之破。胃積不化。則有山楂使君砂仁神麯麥芽等藥以為之消。胃氣不開。則有菸草通草大蒜雄黃以為之通。胃氣窄狹。則有藿香神麯等藥以為之寬。胃散不收。則有木瓜以為之斂。胃虛不固。則有蓮子訶子赤石脂禹餘糧肉豆蔻粟谷烏梅龍骨粳米以為之澀。
然此止就胃之補瀉大概立說。至於臨症施治。又當細為參考。喻嘉言曰。脾之土體陰而用陽。胃之土體陽而用陰。兩者和同。不剛不柔。穀氣運行。水道通調。灌注百脈。相得益大。其用斯美。觀此是真得乎論胃之要。而不失乎治胃之方也矣!
〔養胃〕
陳倉米,大棗,人乳
〔溫胃〕
韭菜,爐甘石
〔固胃氣〕
蓮子,訶子,赤石脂,禹餘糧,肉豆蔻,粟殼,龍骨,粳米
〔斂胃氣〕
木瓜
〔升胃氣〕
乾葛,升麻,檀香,白附
〔通胃氣〕
菸草,通草,大蒜,雄黃
〔寬胃氣〕
藿香,神麯,蕎麥
〔破胃氣〕
枳實,山甲,蕎麥,續隨子
〔消胃積〕
砂仁,使君子,山楂,神麯,麥芽,蕎麥,雷丸,谷蟲,阿魏,朴硝,硇砂,丁香,沙糖
〔殺胃蟲〕
使君子,乾漆,五倍子,百藥煎,阿魏,雷丸,谷蟲,厚朴
〔祛胃風濕〕
白芷,秦艽,防風
〔散胃風痰〕
白附
〔散胃濕(熱痰)〕
香薷(濕熱),半夏(濕痰)
〔燥胃寒痰濕〕
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砂仁,草果,丁香,檀香,益智,山柰,良薑炮姜,使君子,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紅豆蔻
〔滲胃濕〕
石鐘乳,冬葵子,榆白皮,神麯,土茯苓,茅根,陳倉米,鴨肉,鯉魚,萆薢
〔瀉胃濕熱〕
扁蓄,白蘚皮,木瓜,苦參,茵陳,刺蝟皮,白薇,寒水石,續隨子,蕘花
〔散胃熱〕
乾葛,升麻
〔瀉胃熱〕
雪水,柿蒂,大黃,竹薷,竹葉,玄明粉,漏蘆,白頭翁,人中黃,金汁,梨,西瓜,珍珠,白薇,蘆根,犀角,蒲公英,粳米,石膏,柿干,柿霜,雷丸,朴硝,綠豆,刺猥皮,貫眾
〔涼胃血〕
地榆,槐角,槐花
〔破胃血〕
蘇木,三七,乾漆
〔吐胃痰毒〕
胡桐淚
〔解胃毒〕
土茯苓,漏蘆,白頭翁,金汁,綠豆,蝸牛,蒲公英,人中黃,茶茗,茅根,石膏
白話文:
胃是容納食物的「海洋」。所有吃進去的食物都要靠脾的正常運作。脾氣能上升,功能就強健,食物才能順利進入胃並向下消化。胃的功能是讓食物順利下降,這樣脾才能更順暢地將食物向上運輸,兩者互相協調。但現在的人只知道脾胃都屬土,都應該用溫補的方法。卻不知道脾屬陰土,需要陽氣才能運作;胃屬陽土,需要陰氣才能安穩。所以脾的功能是剛健而乾燥,主要負責運化食物;而胃的功能是柔潤平和,主要負責消化食物。如果胃氣不協調,通常可以用陳倉米、人乳、大棗等溫和的食物來調理,使胃氣平和,避免過於滋潤,否則會導致胃寒,血液也會因此凝滯。這時候可以用韭菜、爐甘石等藥來治療。(爐甘石通常用於眼睛疾病)。如果胃濕不爽,可以用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肉豆蔻、砂仁、丁香、檀香、益智、山奈、良薑、炮薑、使君子、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等藥物來疏通。如果胃有風濕,需要用防風、秦艽、白芷等藥物來祛除。如果胃裡有風痰,要用白附子等藥物來化解。如果胃裡有暑濕,要用香薷來消除。如果胃裡有寒痰濕滯,要用半夏、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砂仁、丁香、草果、檀香、益智、山奈、良薑、炮薑、使君子、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紅豆蔻等藥物來燥濕和溫化。
如果胃有濕熱無法化解,輕微的可以用冬葵子、榆白皮、神麯、茅根、陳倉米、鴨肉、鯉魚、萆薢等藥物來調理。嚴重的話可以用扁豆、白蘚皮、木瓜、苦參、茵陳、刺蝟皮、白薇、寒水石、續隨子、蕘花等藥物來治療。如果胃裡有積熱和火氣,可以用雪水、柿蒂、大黃、竹茹、竹葉、玄明粉、梨汁、西瓜、珍珠、白薇、蘆根、犀角、粳米、石膏、柿乾、柿霜、雷丸、朴硝、刺蝟皮、茶等來對症治療。
如果胃裡有血熱和血瘀,可以用地榆、槐角、槐花、蘇木、三七、乾漆等藥來涼血和通血。如果胃裡有毒氣無法消除,可以用土茯苓、漏蘆、白頭翁、金汁、綠豆、蝸牛、蒲公英、人中黃等來治療。如果胃熱影響到經絡,應該用升麻、葛根來疏散,不可以用清熱的方法。如果胃裡有蠱蟲積聚,可以用使君子、乾漆、五倍子、百藥煎、阿魏、雷丸、穀蟲、厚朴等來殺蟲。如果胃氣鬱結不散,可以用枳實、枳殼、蕎麥等來破氣。如果胃積食不化,可以用山楂、使君子、砂仁、神麯、麥芽等來消食。如果胃氣不暢通,可以用煙草、通草、大蒜、雄黃等來通氣。如果胃氣狹窄,可以用藿香、神麯等藥來寬胸。如果胃氣散而不收,可以用木瓜來收斂。如果胃虛弱不固,可以用蓮子、訶子、赤石脂、禹餘糧、肉豆蔻、粟殼、烏梅、龍骨、粳米等藥物來固澀。
以上只是對胃的補瀉大概論述,實際治療還需要詳細參考具體情況。喻嘉言說,脾屬陰土,但發揮陽的作用;胃屬陽土,但發揮陰的作用。兩者和諧一致,不剛不柔,才能使食物順利運化,水道暢通,灌溉全身經脈,互相配合,效果才會最好。這才是真正了解了胃的重點,也是治療胃病的方法!
養胃:陳倉米、大棗、人乳。 溫胃:韭菜、爐甘石。 固胃氣:蓮子、訶子、赤石脂、禹餘糧、肉豆蔻、粟殼、龍骨、粳米。 斂胃氣:木瓜。 升胃氣:乾葛、升麻、檀香、白附子。 通胃氣:煙草、通草、大蒜、雄黃。 寬胃氣:藿香、神麯、蕎麥。 破胃氣:枳實、山甲、蕎麥、續隨子。 消胃積:砂仁、使君子、山楂、神麯、麥芽、蕎麥、雷丸、穀蟲、阿魏、朴硝、硇砂、丁香、砂糖。 殺胃蟲:使君子、乾漆、五倍子、百藥煎、阿魏、雷丸、穀蟲、厚朴。 祛胃風濕:白芷、秦艽、防風。 散胃風痰:白附子。 散胃濕(熱痰):香薷(濕熱)、半夏(濕痰)。 燥胃寒痰濕: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砂仁、草果、丁香、檀香、益智、山柰、良薑、炮薑、使君子、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紅豆蔻。 滲胃濕:石鐘乳、冬葵子、榆白皮、神麯、土茯苓、茅根、陳倉米、鴨肉、鯉魚、萆薢。 瀉胃濕熱:扁蓄、白蘚皮、木瓜、苦參、茵陳、刺蝟皮、白薇、寒水石、續隨子、蕘花。 散胃熱:乾葛、升麻。 瀉胃熱:雪水、柿蒂、大黃、竹茹、竹葉、玄明粉、漏蘆、白頭翁、人中黃、金汁、梨、西瓜、珍珠、白薇、蘆根、犀角、蒲公英、粳米、石膏、柿乾、柿霜、雷丸、朴硝、綠豆、刺猬皮、貫眾。 涼胃血:地榆、槐角、槐花。 破胃血:蘇木、三七、乾漆。 吐胃痰毒:胡桐淚。 解胃毒:土茯苓、漏蘆、白頭翁、金汁、綠豆、蝸牛、蒲公英、人中黃、茶茗、茅根、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