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下編 (6)
下編 (6)
1. 命門
火居兩腎之中。為人生命生物之源。但人僅知腎之所藏在水。而不知其兩腎之中。七節之間。更有火寓。吳鶴皋曰。此火行於三焦。出入肝膽。聽命於天君。所以溫百骸。養臟腑。充九竅。皆此火也。為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猶萬物無父。
白話文:
腎臟內有「火」,是人維持生命的重要來源。但人們只知道腎臟中藏著水,卻不知道腎臟內還有火藏於七節之間。吳鶴皋說,這火在三焦中運行,出入肝膽,聽命於天君,也就是心臟。因此,它能溫暖百骸,滋養臟腑,充滿九竅。這火是萬物的父親,所以說沒有這火就沒有生物,人類沒有這火就不能生存。如果這火熄滅,就像萬物沒有父親一樣。
故其肉衰而瘦。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此火衰之說也。(火衰氣寒。)是以補火之味。則有宜於附子肉桂鹿茸硫黃陽起石仙茅胡巴淫羊藿蛇床子遠志蛤蚧雄蠶蛾川椒益智補骨脂丁香之類。但須相其形症以施。不可一概妄投。若使火炎而燥。(火燥氣熱。
白話文:
所以肌肉衰弱而消瘦,血液減少而乾枯,骨頭衰弱而掉牙,筋力衰退而四肢疲倦,元氣衰弱而說話聲音微弱。這些都是火衰的表現。(火衰則氣寒。)因此,補火的食物有:附子、肉桂、鹿茸、硫磺、陽起石、仙茅、胡巴、淫羊藿、蛇牀子、遠志、蛤蚧、雄蠶蛾、川椒、益智、補骨脂、丁香等。但必須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症狀來施用,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火氣旺盛而燥熱。(火燥則氣熱。)
)審其火自下起。則當以清為要。如丹皮黃柏知母玄參茶茗胡連青蒿草之屬是也。火挾上見。則當兼心與肺同瀉。如麥冬黃連梔子知母黃芩之類是也。火因水涸。則當滋水制火。如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之類是也。(書曰。壯水之主。以鎮陽光。)至於火浮而散。此非腎火內熾。
白話文:
) 判斷火熱的症狀是由於下焦開始,就應該以清熱為主要治療方針。像丹皮、黃柏、知母、玄參、茶、蓮、胡連、青蒿草等藥物就是。 火熱的症狀波及到上焦,就應該同時瀉心火和肺火。像麥冬、黃連、梔子、知母、黃芩等藥物就是。 火熱的症狀是因水液虧損而引起的,就應該滋補水液,以制約火熱的症狀。像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等藥物就是。(《黃帝內經》說:“壯大腎水,可以鎮制陽光。”) 至於火熱的症狀漂浮而散,這不是腎火內旺。
乃是陰盛於下。逼火上浮。(火淫不歸。)宜用沉香補骨脂黑鉛硫黃靈砂等藥以為之降。牛膝五味子以為之引。(經曰。以酸收之。)火空而發。則火不在於補。不在於清。惟在塞中以緩其勢。則火自熄。如甘草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合歡皮之類是也。火伏不發。則火已有告盡之勢。
白話文:
這是因為陰氣盛於下部,逼迫火氣上浮(火氣淫盛而不歸於其位)。應該用沉香、補骨脂、黑鉛、硫磺、靈砂等藥物來降火。用牛膝、五味子來引導藥物的作用(《內經》曰:用酸味的藥物收斂火氣)。火氣空虛而發作,則不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也不應該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只應該用塞住中焦的方法來緩和它的勢頭,那麼火氣自然就會熄滅。像甘草、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合歡皮之類的藥物就是這樣的。火氣潛伏而不發作,則火氣已經快要消失的趨勢了。
其症必見惡寒厥逆。舌卷囊縮。唇甲皆青。在火因於寒鬱不出。則當用以麻細升葛解表之劑以為之發。因於熱鬱不出。則當用以三黃石膏知母清裡之劑以為之發。(經曰。以苦發之。)若使泥以厥逆而猶用以附桂峻補。是與操刀殺人無異。其為敗也必矣。治之者可不審其所因。
以定其治乎!
〔補腎火〕
白話文:
其症狀必定出現惡寒、厥逆,舌頭捲曲,嘴脣和指甲都青紫。若是因於寒鬱不出,則應該用麻細升葛解表的藥劑來發散於外。若是因於熱鬱不出,則應該用三黃石膏知母清裡之劑來發散於外。(《黃帝內經》說:「用苦味來發散。」)如果泥古不化,以厥逆來治,卻還用附桂峻補,這與操刀殺人沒有區別,其失敗是必然的。治療的人難道可以不審察其原因嗎?
【補腎火】
附子,肉桂,鹿茸,沉香,陽起石,仙茅,胡巴,淫羊藿,蛇床子,硫黃,遠志,石鐘乳,蛤蚧,蝦,雄蠶蛾,阿芙蓉,川椒,胡椒,益智,補骨脂,丁香
〔補脾火〕
白話文:
附子、肉桂、鹿茸、沉香、陽起石、仙茅、胡巴、淫羊藿、蛇床子、硫黃、遠志、石鐘乳、蛤蚧、蝦、雄蠶蛾、阿芙蓉、川椒、胡椒、益智、補骨脂、丁香,這些藥材能補脾火。
白朮,白蔻,縮砂密,肉豆蔻,使君子,蓮子
〔補胃火〕
白話文:
白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瀉固脫的功效。
白蔻:中藥材,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
縮砂密:中藥材,具有溫中止瀉、補氣養血、消積化瘀的功效。
肉豆蔻:中藥材,具有溫中止瀉、行氣活血、溫腎壯陽的功效。
使君子:中藥材,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益氣固表的功效。
蓮子:中藥材,具有益氣補脾、養心安神、清熱降火的功效。
大棗,韭菜,肉豆蔻,草豆蔻,草果,白豆蔻,縮砂密,丁香,檀香,益智,山奈,良薑,炮薑,使君子,神麯,川椒,胡椒,大蒜,蓽茇
白話文:
大棗、韭菜、肉豆蔻、草豆蔻、草果、白豆蔻、縮砂密、丁香、檀香、益智、山奈、良薑、炮薑、使君子、神麴、川椒、胡椒、大蒜、蓽茇。
〔補肺火〕
人參,黃耆,飴糖
〔補大腸火〕
韭菜
〔補心火〕
白話文:
補肺火
人參、黃耆、飴糖
補大腸火
韭菜
補心火
內文未提及
龍眼肉,桂心,菖蒲,遠志,薰香,安息香,胡荽,雄黃
〔補小腸火〕
小茴,橘核
〔補肝火〕
白話文:
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益氣補血。
桂心:溫通心陽,活血化瘀,止痛。
菖蒲:醒腦開竅,活血化瘀,止痛。
遠志:益智補腦,寧心安神,止痛。
薰香:理氣化瘀,活血止痛。
安息香:活血化瘀,止痛。
胡荽:發汗解表,利尿通便,止痛。
雄黃:解毒殺蟲,止痛。
補小腸火
小茴香,橘核
補肝火
杜仲,山茱萸,雞肉,續斷
白話文:
- 杜仲:
杜仲是一種常綠喬木,其樹皮被用於中醫中,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安胎等功效。
- 山茱萸:
山茱萸是一種落葉灌木,其果實被用於中醫中,具有補腎固精、澀精止遺、安神等功效。
- 雞肉:
雞肉是一種常見的肉類,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補氣養血、益氣、滋陰等功效。
- 續斷:
續斷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被用於中醫中,具有活血續骨、舒筋活絡、補腎強腰等功效。
〔瀉腎火〕
玄參,黃柏,茶茗,丹皮,胡黃連,青蒿草
〔瀉脾火〕
大黃,白芍
〔瀉胃火〕
茶茗,茅根,石膏
〔瀉肺火〕
白話文:
要瀉腎火,可用玄參、黃柏、茶茗、丹皮、胡黃連、青蒿草;瀉脾火,可用大黃、白芍;瀉胃火,可用茶茗、茅根、石膏。
黃芩,栝蔞,花粉,竹茹,天冬,桑白皮,羚羊角,地骨皮,枇杷葉,沙參,麥冬,生地,梔子
〔瀉心火〕
白話文:
黃芩、栝蔞、花粉、竹茹、天冬、桑白皮、羚羊角、地骨皮、枇杷葉、沙參、麥冬、生地、梔子,這些藥材可以瀉心火。
燈草,竹葉,熊膽,羚羊角,山豆根,童便,麥冬,萱草,生地,梔子,犀角木通,黃連
〔瀉肝火〕
白話文:
燈草、竹葉、熊膽、羚羊角、山豆根、童便、麥冬、萱草、生地、梔子、犀角、木通、黃連,這些藥材可以瀉肝火。
鉤藤,熊膽,女貞子,羚羊角,青黛,龍膽草,人中白,黃芩,大青,青蒿草
白話文:
鉤藤:是一種藤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
熊膽:是熊的膽汁,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消炎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女貞子: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明目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視力模糊等疾病。
羚羊角: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盜汗等疾病。
青黛: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癤腫毒、痢疾等疾病。
龍膽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人中白: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乳腺炎等疾病。
黃芩: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炎、痢疾等疾病。
大青: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炎、痢疾等疾病。
青蒿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抗瘧疾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瘧疾等疾病。
〔瀉膽火〕
龍膽草,青黛,大青
〔瀉膀胱火〕
人中白,童便
〔瀉三焦火〕
青蒿草,梔子
〔散火〕
白話文:
瀉膽火
- 龍膽草
- 青黛
- 大青
瀉膀胱火
- 人中白
- 童便
瀉三焦火
- 青蒿草
- 梔子
散火
- 青黛
- 大青
- 龍膽草
- 青蒿草
- 梔子
柴胡,升麻,葛根,薄荷,香附,羌活,白芷,水萍
白話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抗菌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燒、感冒、疼痛等症狀。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牙痛、中暑等症狀。
葛根:具有解熱、生津止渴、益氣生津、止瀉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燒、口渴、腹瀉、痢疾等症狀。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牙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香附:具有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疏肝解鬱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腹痛、肝鬱氣滯等症狀。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解表發汗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關節疼痛、風濕痹症等症狀。
白芷:具有散寒除濕、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鼻塞、牙痛、皮膚感染等症狀。
水萍: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涼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燒、感冒、痢疾、尿路感染、出血等症狀。
〔緩火〕
甘草,麥冬,葳蕤,合歡皮
〔滋火〕
地黃,山茱萸,枸杞
〔引火〕
肉桂,附子,五味子
〔斂火〕
白芍,烏梅
白話文:
緩火
甘草:滋陰潤肺,緩解燥熱。 麥冬: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葳蕤:養陰清熱,解毒消腫。 合歡皮:鎮靜安神,緩解煩躁。
滋火
地黃:補腎滋陰,增強元氣。 山茱萸:固腎補肝,強壯筋骨。 枸杞:滋補肝腎,明目益精。
引火
肉桂:溫陽補腎,散寒止瀉。 附子:溫腎助陽,回陽救逆。 五味子:斂肺滋腎,固精止瀉。
斂火
白芍:養血柔肝,緩解疼痛。 烏梅:斂肺止咳,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