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229)

回本書目錄

上編 (229)

1. 鰣魚

(魚)溫補脾肺

鰣魚(專入脾肺)。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極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赤。味則稍薄。皆為席中所尚。置於暗室之中。則能生光。血非常魚可比。性溫無毒。食能補中益氣。而無發毒之慮。較之於鰱。則性稍和。然惟夏時則有。余月則無。多食亦發疳痼。鱗用香油熬塗湯火傷效。

白話文:

鰣魚(專入脾肺)。生長在江河中的鰣魚,個頭大,魚身呈現青色,味道極其甘美。生長在海里的鰣魚,個頭小,魚身呈現紅色,味道則略微淡薄。它們都是宴席中珍貴的魚種。將鰣魚放在黑暗的房間裡,它能發出光亮。它的營養價值遠勝過其他的魚類。鰣魚性溫,沒有毒性。食用鰣魚可以補中益氣,而且不用擔心會中毒。與鰱魚相比,鰣魚的性情稍溫和。但是,鰣魚只在夏季有,其他月份就沒有了。如果過多食用鰣魚,也會引起疳痼(一種兒童營養不良的疾病)。鰣魚鱗可以用香油熬製,塗抹在燙傷或燒傷處,有很好的療效。

2. 鰱魚

(魚)溫補脾

鰱魚(專入脾肺)。性最急迫。開水即跳。與諸魚性絕不相同。味甘性熱。且食諸魚之遺。故書載能補中益氣。而又載其多食則有助長濕熱。變生渴熱疥瘡之病也。魚有皂白二種。大者頭大。白者腹腴。皆與鱔魚之性相似。而非食品之所共貴者矣!

白話文:

鰱魚(特別進入脾肺)。性情最急迫。開水即跳。與其他魚的性情完全不同。味道鮮甜、性狀溫熱。且吃其他魚留下的東西。因此書上記載鰱魚能補中益氣。但又記載多吃鰱魚則會助長濕熱。引發口渴、燥熱、疥瘡等疾病。鰱魚有青白色兩種。個頭較大的鰱魚,頭大。白色鰱魚的腹部肥美。這些都與鱔魚的性情相似。但不是人們普遍珍貴的食品。

3. 鱅魚

(魚)溫胃益人

鱅魚(專入胃)。形狀似鰱。而究實不相同。蓋鰱首細而白。而鱅則首大而黑也。鰱則水動而躍。而鱅則水即動而不躍也。且鰱之美在腹。而鱅之美在頭。鰱之性動而燥。而鱅之性則稍亞於鰱也。(時珍曰。鱅為魚之下品。故有庸常之號。)究其所論主治。在鰱謂能補中益氣。

白話文:

鱅魚(專門進入胃)。形狀似鰱魚。但仔細比較實不相等。因為鰱魚頭細而白,而鱅魚頭大而黑。鰱魚在水裡動的時候會跳躍,而鱅魚在水裡動的時候不會跳躍。而且鰱魚的美味在於腹部,而鱅魚的美味在於頭部。鰱魚的性質動而燥,而鱅魚的性質則略遜於鰱魚。(李時珍說:鱅魚是魚類的下品,所以有庸常之號。)究其所論主治,在鰱魚謂能補中益氣。

(鰱性跳躍而上。氣主上出。故於氣分則補。)而鱅謂能溫胃益人。並其所論多食之戒。則亦有動風發瘡發熱之虞。豈鱅鰱二物同為一類之性乎?否則何其適相合矣!(藏器曰。只可供食品。別無功用。)

白話文:

鰱魚性情跳躍向上,它的能量主要上行,所以有助於滋補元氣。而鱅魚據說能溫暖胃部,有益於身體。不過,如果多吃鱅魚,可能會引起風熱之症,發瘡發燒。難道鱅魚和鰱魚的本性一樣嗎?不然,它們怎麼會如此相合呢?(《藏器》說:鱅魚只可以作為食物,沒有其他功效。)

4. 鯇魚

(魚)

鯇魚(專入脾胃)。食品味長。江湖與池皆有。以草為飼。常與青鰱混雜。故名曰鯇。又名曰鯤。(時珍曰。鯇因其性舒緩而名。)第在池中。則味甘溫無毒。時珍言其暖中和胃。即是此物。若在江湖所蓄。則飼非盡青草。常有穢惡混食。故書又言食能發瘡。但魚性多溫。無論在池在湖。

白話文:

鯇魚專門滋補脾胃,嚐起來滋味深長,既可以生活在江湖,也可以生活在池塘。以水草為食。常常與青鰱魚混雜在一起,因此得名鯇魚,也叫鯤魚。(時珍說:鯇魚因為性情溫和而得名。)如果是在池塘中,味道甘美溫和,沒有毒性。時珍說它能溫暖腸胃,就是這種魚。如果是在江湖中生長的,不完全以青草為食,常常有汙穢惡臭的東西混雜著吃,所以書中又說吃它能使瘡口發炎。但魚性大多溫和,無論是在池塘還是江湖中。

施於陽臟之人。則自發熱動燥。施於陰臟之人。不惟其燥全無。且更鮮有溫和之力矣。食物之宜。當先視人臟氣以為轉移。非獨鯇魚然也。膽味苦寒。能治一切竹木刺在喉中。以酒化二三枚。溫服取吐。即出。

白話文:

使用在陽性臟器的人身上,就會引發發熱、煩躁。使用在陰性臟器的人身上,不但沒有燥熱的作用,反而變得更沒有溫和的力量了。食物的選擇,應該先看人的臟腑之氣,並依此調整。這不只是鯇魚的問題。膽味苦寒,可以治療各種竹木刺卡在喉嚨裡。用酒送服兩三枚,溫服取嘔,即可吐出。

5. 鰷魚

(魚)溫胃止泄

鰷魚(專入腸胃心)。江湖小魚耳。時珍曰。長僅數寸。形狹如扁。狀似柳葉。鱗細而整。潔白可愛。性愛群遊。洵小魚中之最善者也。味甘性溫無毒。據書言其主治。有曰暖胃止瀉。是其性溫之力。又曰煮食已憂。得非性愛群遊而能使人之憂自已乎?於此可見食物之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