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227)

回本書目錄

上編 (227)

1.

(水禽)補中利水

鳧(專入脾胃。兼入肺腎)。即野鴨。又類鴻雁。夏藏冬見。群飛蔽日。味甘氣平無毒。其肉肥而不脂。美而易化。凡滯下泄瀉。喘咳上氣。失血產後之症。服此最宜。以其具有補中利水之功也。但在九月以後。立春以前。服之味美。他時不及。血吐挑生蠱毒可服。以血引血之故。同氣相應之義也。

白話文:

野鴨(特別進入脾胃。兼入肺腎)。它是野鴨。又像鴻雁。夏季隱藏起來,冬季出現。一羣野鴨飛過,遮蔽了太陽。味道甘甜,性平,無毒。它的肉肥而不油膩。美味且易消化。凡是長期腹瀉、泄瀉、喘咳上氣、失血產後等症狀。服用野鴨肉最合適。因為它具有補中利水的作用。但只有在九月以後,立春以前。服用味道鮮美。其他時間不及。吐血、挑出體內的寄生蟲、毒物可以服用。因為血吸引血的緣故。同氣相應的道理。

2. 鷓鴣

(原禽)解溫瘧蠱毒仍防烏頭半夏

鷓鴣(專入脾胃心)。性畏於露。早晚稀出。夜棲於木。葉蔽其身。其性好潔。(時珍)常食烏頭半夏苗。故書載其氣味甘溫。但有小毒。食之者須防咽喉頭腦腫痛。犯此宜用生薑甘草解之。(類說云。楊玄之通判廣州歸楚州。因多食鷓鴣。遂病咽喉間生癰。潰而膿血不止。

白話文:

鷓鴣(專門進入脾、胃、心臟)。牠們的特性是害怕露水。早晚很少出來活動。晚上棲息在樹木上。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牠們的性格愛乾淨。(李時珍)經常吃烏頭和半夏的幼苗。所以古書記載牠的味道是甘溫。但有輕微的毒性。吃牠的人要注意避免咽喉、頭腦腫痛。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用生薑和甘草來解除(毒性)。(《類說》中說。楊玄之擔任廣州通判,回到楚州。由於吃了太多鷓鴣。因此得了咽喉間生瘡的疾病。潰爛後膿血不止。

寢食俱廢。醫者束手。適楊吉老赴郡。邀診之。曰但先啖生薑一斤。乃可投藥。初食覺甘香。至半斤覺稍寬。盡一斤覺辛辣。粥食入口了無滯礙。此鳥好啖半夏。毒發耳。故以薑製之也。又丞相馮延己苦腦痛不已。太醫吳廷詔曰。公多食山雞鷓鴣。其毒發也。故以甘草湯而愈。

白話文:

這位病人吃飯和睡覺都出現了問題。醫生們都沒有辦法。這時楊吉老剛好趕來郡裏。家屬邀請他來診斷。楊吉老說先吃一斤生薑,纔可以服藥。病人一開始吃,覺得甘甜香辣。吃到半斤時覺得症狀略有緩解。吃完整一斤後覺得辛辣刺鼻,但粥食入口毫無滯礙。楊吉老解釋說,這種鳥喜歡吃半夏,中毒了。所以用生薑來治療。丞相馮延己也飽受頭痛之苦,太醫吳廷詔說,您吃了太多山雞和鷓鴣,身體中了毒。所以用甘草湯來治療。

)而其功用又言。服此能解嶺南野葛菌子。並溫瘧久病欲死。蠱氣欲死。或是無毒得此則犯。有毒得此則解之意也乎!(蠱亦畏鷓鴣。)至書有言服此能利五臟。益心力。令人聰明。猶是冗統之辭。未有確指。無足信也。脂膏塗凍瘡。令不龜裂。自死者勿食。同竹筍食。則小腹脹。

白話文:

關於鷓鴣的功效,又另外記錄。服用鷓鴣能夠解嶺南野葛菌子的毒,並且能治療溫瘧、久病欲死或蠱氣欲死的情形,不管是沒有毒吃到有毒物品或本身就有毒但服用有毒物品之後,都能夠解毒之意。(蠱毒也怕鷓鴣。)直到《本草綱目》中提到服用鷓鴣能夠利五臟、增強心力,讓人聰明,這還是空洞的論述,沒有確實的根據,不足以相信。鷓鴣的油脂可以塗抹凍瘡,讓凍瘡不龜裂。死掉的鷓鴣不要吃。鷓鴣與竹筍一起吃,會造成小腹脹氣。

3. 竹雞

(原禽)殺蟲解毒

竹雞(專入心脾肝)。狀如小雞。無尾。性好食蟻。又食半夏苗。故諺有言。家有竹雞啼。白蟻化為泥。又唐小說有言。崔魏公暴亡。太醫梁新診之曰。中食毒。僕曰。好食竹雞。新曰。竹雞多食半夏苗。命搗薑汁抉齒灌之。遂蘇。則知竹雞其味雖甘。其性雖平。而亦有食半夏之毒耳。

白話文:

竹雞(專門集中在心、脾、肝。)大小就像小雞一樣。沒有尾巴。習性喜好以螞蟻為食物。也喜食半夏苗。因此有諺語說,家中竹雞鳴叫,家裡的白蟻就會結成泥。還有唐朝的短篇故事說,崔魏公突然過世,太醫梁新診斷後說,是中毒。僕人說,崔魏公喜好食用竹雞。梁新說,竹雞多食用半夏苗。於是就命令搗製薑汁,將崔魏公的嘴巴強制打開灌入,隨即便醒來了。由此知道竹雞的肉味雖然鮮美,藥性雖平淡,但食用過多還是會產生食用半夏後的中毒現象。

究其主治。止言煮食可以殺蟲。並治野雞毒。他無有取。則知竹雞治毒。或是以毒攻毒。與蟲畏雞之意。不爾。曷為其有是耶?無毒之說。似不足信。

白話文:

探究竹雞的主治功能,只說煮食可以殺死體內的寄生蟲。又用來治療野雞中毒。除上述功效,其餘並沒有其他功用。由此可知,竹雞能治療中毒,或許是採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與蟲類畏懼雞隻的道理相符。如果不是這樣,怎麼會有這種說法呢?竹雞無毒的說法,似乎難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