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215)

回本書目錄

上編 (215)

1. 蕹菜

(柔滑)通滑腸胃

蕹菜(專入腸胃)。按書別無所論。惟言氣味甘平。干柔如蔓。中空如蔥。以之橫地。節節生根。號為南方奇蔬。又言專解野葛毒。生搗服之尤良。取汁滴野葛苗。當時即死。搗汁和酒服。能治難產。則其性氣通滑可知。是以脾胃虛寒。大便滑脫。服最深忌。但此其氣稍平。較之菠薐莧菜菾菜為更勝耳。凡平臟服之最宜。

白話文:

蕹菜(專門作用於腸胃)。醫書上沒有其他的論述。只說它氣味甘平,莖柔韌如藤蔓,中空似蔥。在平地上生長,節節生根,號稱是南方奇特的蔬菜。又說它專門解除野葛的毒性。生搗服之尤為良效。取汁液滴在野葛苗上,野葛苗立時枯死。搗汁和酒一起服用,能治療難產。由此可知它的藥性通暢平和。因此,脾胃虛寒、大便滑脫的人服用最為忌諱。但它的藥性較平,較菠薐、莧菜、菾菜更勝一籌。凡是平臟的人服用最宜。

2. 油菜

(葷辛)行血破氣

油菜(專入肺。兼入肝脾)。一名蕓薹。據書皆載氣味辛溫。而大明獨指其性曰涼。其義何居?緣五味五氣。於人氣血不甚傷損。則或投以辛散。而真氣不失。自不得以涼名。如其用辛破血。審於真氣有礙。則辛氣既投。涼氣自至。又曷能使辛為溫。而其氣不得以涼名乎?油菜氣味雖辛。

白話文:

油菜(主要歸於肺經。兼入肝經脾經)。別名蕓薹。據《本草綱目》、《本草經疏》、《本草拾遺》等書均記載油菜氣味辛溫。而《大明藥典》卻獨指其性質為涼。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五味五氣對人體氣血的損傷不大。因此,如果用辛散藥物治療,真氣不會受損。所以不能稱之為涼。

如果用辛藥破血,影響了真氣,那麼辛氣投進去,涼氣自然而至。又怎麼能讓辛變成溫,而不能稱其氣味為涼呢?油菜的氣味雖然辛辣。

(油菜。道家號為五葷之一。)其用長於行血破氣。如產後一切氣痛血痛。並諸遊風丹毒。熱腫瘡痔等症。其咸用之。與經水行後。加入四物湯服之。云能斷產。並治小兒驚風。貼其頂囟。引氣上出。婦人難產亦同。(歌云。黃金花結粟米實。細研酒下十五粒。靈丹功效妙如神。

難產之時能救急。)而究氣行而氣無復。血破而血莫生。謂之為涼。誰曰不宜。是以書載下產。須以藏久者為佳。否則恐有泄瀉之虞。又曰。舊患腳氣者不宜食。狐臭人不宜食。食之加劇。及或動疾發瘡。使果是溫非涼。亦曷為服之而有若是之症乎?子打油。善治癰疽。及塗痔漏中蟲。

白話文:

難產之時能應急救人。)而究其氣行,而氣再也不復了。血破而血莫生長。這叫做寒涼。誰能說不適宜呢。因此書上記載產後宜進服溫熱之藥物。必須以儲藏已久者為佳。否則恐怕有泄瀉之虞。又說。舊患腳氣的人不宜吃。狐臭的人不宜吃。吃了會加重病情。或者是動疾發瘡。假如果真是溫熱不是寒涼的。它怎麼會服用了而有這樣多的症狀呢?子打油。善於治療癰疽。及塗抹痔瘡漏泄的中蟲。

(燻肉生蟲。以此油塗即滅。)

3. 白菘菜

(葷辛)利腸胃解煩熱

菘菜(專入腸胃)。因何命名。以其經冬不凋。故以菘稱。因色青白。故以白號。但菘有三。一曰牛肚菘。其葉最大而味甘。一曰紫菘。即蘆菔。一曰白菘。根堅小而不可食。三種南北通有。(時珍曰。蘇恭言南北變種者。蓋指蔓荊。紫菘而言。紫菘根似蔓荊。而葉又不同耳。

白話文:

白菘菜(專門進入腸胃)。為什麼這樣命名?因為它在冬天也不會枯萎,所以稱為菘。因為它的顏色是青白色,所以稱為白。但菘有三個品種。一個叫牛肚菘。它的葉子很大,味道甘甜。一個叫紫菘,就是蘆菔。一個叫白菘。它的根堅硬小而不能吃。這三種在南北都有。(李時珍說,蘇恭說南北變種的,應該是說蔓荊,也就是紫菘。紫菘的根像蔓荊,但葉子卻不同。)

)而氣則一。本草言其性溫。大明言其性涼。蓋涼則是而溫則非也。時珍云。氣虛胃冷人多食。則噁心吐沫。氣壯人則相宜。詵曰。發風冷內虛人不可食。有熱人食不發病。則其性冷又屬可知。(頌曰。有小毒。不可多食。多則以生薑解之。瑞曰。夏至前食發氣動疾。有足疾者忌之。

白話文:

)而氣則一。本草中說它的性情溫和。大明白說它的性情涼爽。溫屬實,涼屬虛。時珍說,虛弱久病者多吃,則會噁心吐沫。氣壯健康人飲食則相宜。詵曰,發風寒冷,身體虛弱的人不可食用。體熱的人食用也不會發病。那它性質偏涼又屬實可知。(頌曰。有小毒,不可多吃。多吃以生薑解毒。瑞曰。夏至之前食用會發動疾病。有足疾的人忌食它。

)即據別錄載能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渴。蕭炳載能消食下氣。治瘴氣。止熱氣嗽。冬汁尤佳。寧源載能和中利大小便。並列丹方。載治小兒赤遊。(赤遊行於上下。至心則死。菘採搗敷即止。)飛絲入目。(白菜揉爛。帕包。滴汁二三點。入目即出。)漆毒生瘡。(用白菘菜搗爛。

白話文:

(白菜)根據別錄的記載,白菜能通利腸胃、去除胸中的煩悶、解渴。蕭炳記載白菜能消食下氣、治療瘴氣、止熱氣咳嗽,冬季的白菜汁尤佳。寧源記載白菜能調和中氣、利大小便,並列入丹方,記載白菜能治療小兒赤遊病。(赤遊病在上下走動,可能會到達心臟,到達心臟就會死亡,用白菜搗碎敷在患處就能止病。)白菜飛絲入眼。(將白菜揉爛,用帕子包起來,滴兩三滴汁,滴入眼睛,飛絲就會出來。)漆毒生瘡。(用白菘菜搗爛,敷在患處,就能治療漆毒生瘡。)

塗之即退。)亦何莫不是氣涼之故。而能使其諸病悉除也。後人不解其意。反以味辛曰溫。(生則辛冷。熟則甘寒。)嗟嗟。性既溫矣。安有止煩除渴。消食下氣解熱之功乎?於此可徵其概矣。

白話文:

將藥塗於患處,症狀就會消除。這不都是藥物性寒涼的緣故嗎?所以,才能使治各種疾病都能痊癒。後人不能理解這個道理,反而說味辛就是溫性。(生時辛冷,熟時甘寒。)唉!藥物的性質既然溫熱,怎麼會有止煩渴、消食下氣、解熱的作用呢?由此可見,古人的說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