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196)
上編 (196)
1. 阿魏
(香木)入脾胃消痞除穢殺蟲
白話文:
(香木)能夠進入脾胃,消除痞滿,去除污穢,並能殺滅蟲害。
阿魏(專入脾胃)。出西番波斯國中。阿虞木枝梗汁。味辛。氣平而溫。且極臭烈。故書載能殺蟲辟惡。又其味既兼辛與溫。則氣更活不滯。故書載治痞闢穢。是以溫瘧鬼魅。蠱毒傳屍。惡氣痞積等症。服之最為得宜。(王璆百一選方治久瘧。用真阿魏丹砂糊丸。人參湯下。
白話文:
阿魏(特別適用於脾胃)。產於西番波斯國。是阿虞木的枝梗汁液做成的。味道辛辣。藥性平和溫暖。而且氣味極其強烈。因此書籍記載它能夠殺蟲辟邪。又因為它的味道兼具辛辣與溫暖,因此不滯而活絡氣血。所以書籍記載它能夠治療痞病和辟邪。因此,對於溫瘧鬼魅、蠱毒傳屍、惡氣痞積等症狀,服用阿魏都是最合適的。(王璆百一選方治療久瘧。使用真阿魏、丹砂做成藥丸。用人參湯送服。
)但人血氣。聞香則順。遇臭則逆。故胃虛氣弱之人。雖有痞積。但當溫胃和氣。俾痞自消。切勿用此臭烈以傷胃氣。至辨真偽。則但取少許。安置銅器一宿。沾處白如銀色者真。以真最屬難得。古人已有黃芩無假。阿魏無真之說矣。用缽細研。熱酒器上裛過入藥。
白話文:
關於人體氣血的運行,聞到香味時會順暢,遇到臭味時會逆亂。因此,胃虛氣弱的人,即使有痞積症狀,也應以溫暖胃部、和順氣血為主,讓痞積自然消散,一定不要使用這種氣味強烈而傷胃氣的藥物。至於辨別真偽,只需取少量藥材,放在銅器中放置一晚,沾染到藥材的地方變成白色像銀色就是真的,這種藥材最難得。古人就有黃芩沒有假貨,阿魏沒有真貨的說法。使用時研磨成細末,加熱酒器,藥材在上面燙一下後再入藥。
2. 大楓子
(香木)性熱殺蟲
大楓子(專入肝脾)。本屬毒藥耳。按據諸書皆載味辛性熱。其藥止可取油以殺瘡疥。若用此以治大風病。則先傷血而失明矣。(故以大楓子名。)故凡血燥之病。宜用苦寒以勝。縱有瘡疥宜辛宜熱。而血有受損。不更使病益劇乎?即或效以驟成。功以劫致。然烈毒之性。不可多服。惟用外敷。不入內治。其功或不沒也。凡入丸藥湯藥。俱宜除油為妙。
白話文:
大楓子(專治肝脾疾病)。本質上屬於毒藥。根據各類書籍的記載,它的味道辛辣,性質溫熱。這種藥只能取油來治療瘡疥。如果用它來治療大風病,就會先損傷血液,導致失明。(因此它被命名為大楓子。)所以凡是屬於血燥方面的疾病,應該使用苦寒的藥物來克服。即使有瘡疥,也應該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但是如果血液已經受損,就不應該再使用這些藥物,以免加重病情。即使有時候有效,也是突然好轉,功效是靠劫取身體的元氣得來的。但是烈毒的藥性,不能多吃。只能外敷,不能內服。這樣它的功效纔不會消失。凡是放入丸藥、湯藥中的,都應該先去除油分,纔好。
3. 榧實
(夷果)潤肺殺蟲化水
榧實(專入肺)。甘澀微苦。體潤而滑。性平無毒。按據諸書有言。氣味苦寒。能瀉濕熱。為肺家之果。又云性溫散氣。能去腹中邪氣。及殺諸蟲。皆無定論。余按榧實甘潤。是其本質。凡肺不潤而燥者。得此則宜。故有解燥除熱之功。非書所云能除濕熱之意乎?又其燥熱內擾。
白話文:
榧實(專門針對肺部)。味道甘澀微苦。質地潤滑。性情平和無毒。根據諸多書籍的記載,榧實味道苦性涼,可以瀉除濕熱,是肺部的果實。又有人說榧實性溫,可以散氣,可以祛除腹中的邪氣,還可以殺死各種蟲子。這些說法都沒有定論。我認為榧實甘潤是本質特徵,凡是肺部不滋潤而乾燥的人,服用了榧實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榧實具有解除煩躁、消除熱毒的作用。這不就是書籍中所說的榧實能夠祛除濕熱的意思嗎?另外,榧實還可以治療因燥熱在體內作祟導致的各種疾病。
則蟲自爾見蝕。而五痔腹脹等症自爾悉形。服此燥氣悉除。腸胃頓清。其氣自爾不結。非書所謂溫能散氣之意乎?又書有載有毒無毒。在人食既無病。又能以此療病。毒何由見。非書所云無毒之說乎?又其苦澀兼備。既能清燥潤肺。復於蟲蝕性味不合。令其即化為水。非書所云有毒之說乎?究之止屬潤肺解熱殺蟲之品。
白話文:
那麼,蟲子就會自然脫落,而五痔腹脹等症狀也會自然而然地消失。服用它,乾燥的空氣就會全部消失。腸胃會突然變得清爽,氣也不會再凝結了。這難道不是醫書上所說的「溫能散氣」的意思嗎?醫書中還記載了「有毒無毒」的說法。人在食用後沒有生病,反而能夠用它來治療疾病,毒性在哪裡可以看到呢?這難道不是醫書上所說的「無毒」的說法嗎?它既苦澀兼備,既能清熱潤肺,又能使蟲子融化成水,這難道不是醫書上所說的「有毒」的說法嗎?究其原因,它只屬於潤肺、解熱、殺蟲的藥品。
其言有毒。止是毒蟲之毒。而非毒人之毒也。其言無毒。因非毒人之毒。而為毒蟲之毒也。故凡一切肺燥而見咳嗽不寧。腹中不和。五痔惡毒。並小兒黃瘦便秘不解等症。服之無不奏效。(好食茶葉面黃。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為度。治寸白蟲。日食榧子七枚。滿七日。蟲皆化為水。
白話文:
他的話有毒。但這是毒蟲之毒,而不是毒人之毒。他的話無毒,因為不是毒人之毒,而是毒蟲之毒。所以凡是一切肺燥而出現咳嗽不寧、腹中不和、五痔惡毒、以及小兒黃瘦便祕不解等症狀,服用他的話無不奏效。(喜歡喝茶、臉色黃。每天吃七粒榧子,直到痊癒為止。治療寸白蟲,每天吃七粒榧子,滿七天,蟲子都化為水。
)昔東坡詩云。驅除三彭蠱。愈我心腹疾。義正是矣。但多食則有滑腸之虛。炒食味即香酥甘美。更有引火入肺大腸受傷之慮。不可不細察耳。忌鵝肉。反綠豆。能殺人。(物類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豬脂炒榧。黑皮自脫。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軟。)
白話文:
-
昔日蘇東坡在詩中說:「驅除三彭蠱毒,治癒我的心腹疾病。」這個道理是正確的。然而,過量食用榧子會導致腸胃虛弱,導致腹瀉。
-
榧子炒熟後味道香脆可口,甘美可口。但要注意,炒榧子可能會引火入肺,損傷大腸,不可不慎。
-
榧子忌與鵝肉、綠豆同食,可能會導致中毒。(根據「物類相感志」的記載,榧子煮素羹,味道更加香甜可口。豬油炒榧子,黑皮會自動脫落。榧子和甘蔗一起食用,其渣滓會自動變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