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91)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91)

1. 五靈脂

(原禽)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靈脂(專入心肝)。即北地寒號蟲鳥矢也。(時珍曰。曷旦乃候時之鳥也。五臺諸山甚多。其狀如小雞。四足有肉翅。夏月毛採五色。自鳴若曰鳳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鳥雛。忍寒而號。曰得過且過。其矢恆集一處。氣甚臊惡。粒大如豆。採之有如糊者。有黏塊如糖者。人亦以砂石雜而貨之。

白話文:

五靈脂(只有心和肝吸取它的藥性)。是北方寒冷地區候鳥的糞便。(李時珍說:曷旦是一種候鳥,五臺山有許多。形狀像小雞,四隻腳有肉翅。夏季的羽毛呈五種顏色,自己叫著說「鳳凰不如我」。到了冬天,羽毛掉落像雛鳥,忍著寒冷而鳴叫,說「得過且過」。它的糞便經常堆積在一處,味道非常腥臭。顆粒像豆子,採集時有的像糊狀,有的黏成塊狀像糖果,有人用沙子和石頭摻雜進去後拿來賣。

凡用以糖心潤澤者為真。)以其受五行之靈。其矢狀如凝脂。故有五靈脂之號。其氣腥臭難聞。其味苦酸而辛。惟其腥穢難聞。故能入血凝臭穢之處而療其病。惟其味苦酸而辛。故能入心與肝而泄其滯。是以心中血氣刺痛。婦人產後少腹兒枕塊痛。及痰挾血成窠囊。血凝作痛。

白話文:

凡是含有糖心潤澤的,就是真的五靈脂。)因為它吸收了五行之靈氣,箭狀像凝固的油脂。因此,有五靈脂的名稱。它的氣味腥臭難聞,味道苦酸而辛辣。正因為它腥臭難聞,所以能進入血液,凝結臭穢的地方,並治療疾病。正因為它的味道苦酸而辛辣,所以能進入心臟和肝臟,並去除淤滯。因此,對於心臟的刺痛、婦女產後小腹疼痛、由於痰帶血而形成的結塊、血凝結而引起的疼痛等,都具有療效。

目翳往來不定等症。皆為血分行氣必需之藥。(宗奭曰。有人病目中翳往來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則能視。目病不治血。為背理也。用五靈脂之藥而愈。又有人被蛇毒所傷。良久昏憒。僧以酒調藥二錢灌之。遂蘇。仍以滓敷咬處。少頃。復灌二錢。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一兩。

白話文:

目翳反反覆覆不定的症狀。都是血液分佈運行所需的藥物。(宗奭說:有的人眼睛有翳反反覆覆不定的,這是血液所造成的疾病,肝臟得到血才能視物。眼睛的疾病不治療血液,是背離道理的。使用五靈脂的藥方而治癒的。又有人被蛇毒所傷,很久了昏迷不醒。僧人用酒調藥二錢灌給他,才蘇醒過來。仍然用藥渣敷在被咬的地方。沒多久,又灌了二錢。他的痛苦全部消失了。詢問他,是五靈脂一兩。)

雄黃半兩。同為末耳。又李仲南云。五靈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藥。乃去風之劑。風動物也。衝任經虛。治風傷襲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方悟古人識見深遠如此。此亦一說。但未及肝血虛滯亦自生風之意。按沖為血海。任為胞胎。任脈通。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

白話文:

雄黃半兩。以上四味研成細末。類似的,李仲南說,五靈脂可以治療崩漏。不僅是止血藥,還有去風的作用。風會引起疾病。衝任經虛弱,風邪侵襲營血,導致崩漏暴下。與荊芥、防風治療崩漏的原理相同。至此我才理解古人的見解如此深遠。這也是一種說法。但沒有提到肝血虛滯也會生風的道理。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 沖脈為血海,任脈為胞胎。任脈通暢,衝脈旺盛的話,月事纔可按時來潮。

無崩漏之患。且易生子。)若女子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止。宜半生半炒,酒調服之。亦治氣逆癲癇。及解蟲毒藥毒。但此氣味俱厚。辛膻不堪。綱目指為甘溫。張氏謂非正論。改為性寒。不為無見。故僅可治有餘之滯。若使氣血不足。服之大損真氣。腥更使人動吐。所當避也。

白話文:

沒有像是崩漏的毛病。(更易生出兒子。)如果女子血崩,經血過多,赤帶不止,應生熟一半一半地炒,再用酒來調服。也能治療氣逆癲癇、解除蟲毒和藥毒。但它的氣味很濃厚,辛辣腥臭難以接受。綱目指稱它是甘溫的,張氏認為不是正確的說法,將它改為性寒,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它只可以治療有餘的停滯。如果使氣血不足,服用了它會嚴重損害真氣。腥味更會讓人動吐,這是應該避免的。

酒飛去砂石。曬乾入藥。行血宜生。止血宜炒。惡人參。

2. 瓦楞子

(蚌蛤)瀉肝經血分積塊

瓦楞子(專入肝)。即今所謂蚶子殼者是也。味鹹而甘。性平。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積。為婦人血塊癥瘕。男子痰癖積聚要藥。(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謂之積。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

白話文:

瓦楞子(主要作用於肝臟)。就是現在所說的蚶子殼。味道鹹而甘。性質平和。因此,治療多以消除血塊、化痰和消除積聚為主。對於婦女的血塊癥瘕,男子的痰癖積聚是重要的藥物。(積是陰氣。由五臟所產生。其發病部位固定,疼痛部位不離開病變。上下有始有終。左右有窮處。稱為積。聚是陽氣。由六腑所形成。發病部位不固定。上下沒有停留之處。

其痛無常處。謂之聚。積聚之症。非止根於偶爾食積不化之可用以化氣消導之劑。緣經有言。卒然飽食多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傷於陽絡。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傷於陰絡。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傷於腸胃之絡。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

白話文:

這種疼痛沒有固定的部位,稱為「聚」,是積聚症的一種。不僅僅根源於偶爾飲食積滯不化,可用理氣消導的藥物來治療。緣經上說:突然暴飲暴食,就會腸滿。起居不節制,用力過度,就會絡脈受傷。陽絡受傷,則血往外溢,就會鼻出血。陰絡受傷,則血往內溢,就會便血。腸胃之絡受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

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且以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之下。其動應衣。是即陽明宗氣所出之道。凡人飲食不節。漸以留滯。而致痞積成於左脅膈膜之外者。即此候也。)是以昔人有云。此與鱉甲虻蟲同為一類。皆能消瘧除積。但虻蟲其性最迅。此與鱉甲其性稍緩耳。

白話文:

如果食物積滯於胃,就會凝聚在一起,無法散開,最後形成積塊。胃部有一條大的經絡,叫做「虛裏」,這條經絡貫穿隔膜,連通肺部,從左乳下方而出。當這條經絡運動時,衣服就會隨之鼓動。虛裏是陽明經氣的出路。如果一個人飲食不節制,食物就會逐漸積滯,最後在左脅膈膜之外形成積塊,這就是所謂的「痞積」。因此,古人有云:「鱉甲和虻蟲都是一類東西,都能消瘧疾、除積滯。」但是,虻蟲的藥性很猛烈,而鱉甲的藥性則較緩和。

煅紅醋淬三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