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186)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86)

1. 韭菜

(葷辛)活血通滯。

韭菜(專入肝腎腸胃)。味辛微酸,氣溫無毒。按辛則能散,溫則能行。滯氣客於腸胃,則血因氣而益阻;胃氣不通於五臟,則腰膝冷而痃癖生。肝主疏泄,腎主閉藏,肝腎虛則啟閉非時。經曰:「足厥陰病則為遺尿,及為白淫。」服此氣行血散,肝補腎固,而病安有不愈乎?故書有云:「韭味最利病人。」

凡一切血瘀氣滯等症,俱能使之立效。(震亨曰:心痛有食熱物,及怒郁,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藥中,開提氣血;有腎氣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蓋韭性急,能散胃口氣血滯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薑汁牛乳各一杯,細細溫服。蓋韭汁消血,薑汁下氣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熱潤燥補虛也。單方總錄曰:「食不得入,是有火;食久反出,是無火也。」士材又謂此不必拘,但察脈大有力,嘔吐酸臭,當作熱治;脈小無力,嘔吐清水,當作寒醫。色之黃白而枯者為虛寒,紅赤而澤者為實熱。能合色脈,庶乎無誤?)如犬蛇傷,用此搗爛如泥,加鹽少許,作厚箍頻換則安。被刑杖及打血凝,薄敷運動即散。久病下痢不止,同鯽魚煮食即止。但火甚陰虛,用之為最忌焉。忌蜜牛肉。(汪昂曰:今人多以韭炒牛肉,其味甚佳,亦未見其作害。又按經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氣味合而明之,以補精益氣。五菜,韭薤蔥葵藿也。五果,桃李棗杏慄也。使韭果忌牛肉,則經何以又不言其有忌乎?)

韭子功治略同,但治遺精白濁更勝。(素問曰:「足厥陰病則遺尿,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男隨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韭子之治遺精漏泄,小便頻數,女人帶下者,能入厥陰補下焦肝及命門之不足,命門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蒸暴炒研用。(救急易方:煙燻蟲牙,用瓦片煅紅,安韭子數粒,清油數點,待煙起,以筒吸引至痛處,良久,以溫水漱吐,有小蟲出為效,未盡,再熏。)

白話文:

韭菜,它能活血化瘀,疏通阻塞。(它特別作用於肝、腎、腸胃。)味道辛辣帶點酸味,性溫和且無毒。辛辣能使氣散開,溫熱能使氣運行。當氣滯留在腸胃時,血液會因為氣的阻礙而更加不暢通;胃氣無法順利流通到五臟,就會導致腰膝冰冷,產生腫塊或硬塊。肝臟主管疏通和宣洩,腎臟主管閉藏和固守,如果肝腎虛弱,就會出現開合失常的狀況。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足厥陰肝經生病會導致遺尿或白帶。服用韭菜,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使肝臟得到滋養,腎臟得到固守,疾病自然就會好轉。因此古書上說,韭菜對病人最有益。

凡是各種血瘀氣滯的症狀,韭菜都能使其快速見效。(朱丹溪說,心痛是因為吃了熱性食物或因生氣鬱悶,導致死血留在胃口而產生疼痛,這時可以用韭菜汁加入桔梗等藥物,可以提昇氣血。如果因為腎氣上衝導致心痛,可以用韭菜汁調和五苓散做成藥丸,在空腹時用茴香湯送服。因為韭菜性急,能夠散開胃口的氣血瘀滯。另外,對於嘔吐反胃,可以用兩杯韭菜汁,加入一杯生薑汁和一杯牛奶,慢慢溫服。因為韭菜汁能化解血瘀,生薑汁能降氣、消痰、和胃,牛奶能解熱、潤燥、補虛。單方總錄中說,吃不下飯是因為有火氣,吃了很久才吐出來是因為沒有火氣。但醫生陳士材認為不應拘泥於此,而是要觀察脈象,如果脈象強大有力,且嘔吐物酸臭,就應該當作熱症治療;如果脈象細小無力,且嘔吐物清稀,就應該當作寒症治療。如果臉色枯黃發白,屬於虛寒;如果臉色紅潤有光澤,屬於實熱。能結合臉色和脈象來判斷,才能較為準確。

如果是被狗或蛇咬傷,可以將韭菜搗爛如泥,加入少許鹽,厚厚地敷在傷口上,並頻繁更換,就能痊癒。如果被刑杖或棍棒打傷導致瘀血,可以薄敷一層韭菜泥,並稍作運動,就能散開瘀血。如果是久病不癒的腹瀉,可以用韭菜和鯽魚一起煮食,就能止瀉。但是,如果體內火氣旺盛,陰液不足的人,食用韭菜是最忌諱的。另外,也忌與蜂蜜、牛肉一起食用。(汪昂說,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韭菜炒牛肉,味道很好,也沒有看到有什麼害處。他又說,經典中說,毒藥可以用來攻邪,五穀可以滋養身體,五畜可以增益體力,五菜可以充實身體,五果可以輔助營養。將這些食物的氣味結合起來,可以補精益氣。五菜包括韭菜、薤、蔥、葵、藿;五果包括桃、李、棗、杏、栗。如果說韭菜和水果都忌與牛肉一起食用,那麼經典為何又沒有提到這點呢?)。韭菜子的功效和韭菜類似,但治療遺精、白濁的效果更佳。(《黃帝內經》說,足厥陰肝經生病會導致遺尿,胡思亂想,性生活過度,會導致筋脈萎縮,以及出現遺精或白帶,男性會隨著小便排出,女性則會持續不斷地流出。韭菜子能治療遺精、漏精、小便頻繁、以及女性的白帶,因為它可以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補益下焦的肝腎以及命門的不足。命門是儲藏精氣的地方,因此可以一起治療。)韭菜子的使用方法有蒸熟、曬乾、炒過、研磨成粉等。(《救急易方》中提到,用煙燻蟲牙,可以用瓦片燒紅,放上幾粒韭菜子,滴上幾滴清油,等煙霧產生後,用管子將煙霧吸到疼痛的牙齒處,過一段時間後,用溫水漱口吐出,如果發現有小蟲排出,就說明有效,如果還沒好,就再次燻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