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184)
上編 (184)
1. 莪朮
(芳草)瀉肝氣分之血。
莪朮(專入肝)。辛苦氣溫。大破肝經氣分之血。蓋人血氣安和,則氣與血通,血與氣附。一有所偏,非氣盛而血礙,即血壅而氣滯。三稜氣味苦平,既於肝經血分逐氣。莪朮氣味辛溫,復於氣分逐血。故凡氣因血窒而見積痛不解,吐酸奔豚,痞癖癥瘕等症者,須當用此調治。
(按之應手為症,是因傷食所得。假物成形為瘕,是因傷血所得。見於肌膚,可見為痞,是因傷氣所得。結於隱癖,不見為癖,是因積聚所得。五積。肝積曰肥氣,在左脅下形如覆杯,有頭有足,如龜鱉狀。心積曰伏梁,起於臍上,大如手臂,上至心下。脾積曰痞氣,在胃脘,
覆大如盤。肺積曰息奔,在右脅下,覆如大杯。腎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象,或上或下,亦無定時。經曰,大積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故去積,須以甘溫調養。又曰,壯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成病。潔古云,壯人無積,惟虛人則有之。
故養正則邪自除。)俾氣自血而順,而不致閉結不解矣!但蓬朮雖屬磨積之味。(血積宜用桃仁山甲乾漆大黃虻蟲蓬朮瓦楞子。痰積宜用半夏南星白朮枳實礞石硝石風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水積宜用大戟甘遂芫花蕘花。酒積宜用乾葛神麯砂仁豆蔻黃連乾薑甘遂牽牛。茶積宜用薑黃茱萸椒姜。
癖積宜用三稜莪朮巴霜大黃。肉積宜用山楂阿魏硝石。蠱積宜用雄黃錫灰檳榔雷丸蕪荑使君子鶴蝨。瘧積宜用桃仁鱉甲草果。)若虛人服之,最屬可危。須得參朮補助為妙。大者為廣朮。(頌曰,此物極堅硬難搗。)灰火煨透,乘熱搗之,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
白話文:
莪朮,它主要針對肝臟。味道辛辣、苦澀,性質溫熱,能夠強烈地破除肝經中氣分裡的血瘀。一般來說,人體的氣血順暢調和,氣就會隨著血運行,血也會依附於氣,一旦出現偏差,不是氣太盛導致血受阻礙,就是血瘀積導致氣運行不順暢。三稜這味藥,味道苦平,主要是針對肝經血分,能夠疏通氣的運行。而莪朮味道辛溫,則針對氣分,能夠驅除血瘀。因此,凡是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疼痛不消、吐酸水、奔豚(一種腹部氣體上衝的病症)、痞塊(腹中腫塊)、癥瘕(腹中結塊)等病症,都應該用莪朮來調理治療。
(用手按壓腹部,如果有明顯的硬塊,這通常是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如果腹內有腫塊,觸摸時感覺像有固體存在,這是因血瘀引起的。如果腫塊在皮膚表面,可以觸摸到,這就是痞塊,多因氣滯引起。如果腫塊隱藏在深處,摸不到,則為癖,多因積聚引起。五種積聚,肝臟積聚稱為肥氣,在左側脅下,形狀像倒扣的杯子,有頭有足,像烏龜或鱉。心臟積聚稱為伏梁,從肚臍上方開始,像手臂一樣粗大,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脾臟積聚稱為痞氣,在胃脘處,像盤子一樣大。肺臟積聚稱為息賁,在右側脅下,形狀像倒扣的杯子。腎臟積聚稱為奔豚,從少腹開始,向上衝到心臟下方,像小豬奔跑一樣,時上時下,沒有固定時間。《黃帝內經》說,大的積聚會產生毒素,應當在病情減輕一半時停止治療,過度治療會導致死亡。所以,去除積聚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調理。又說,身體強壯的人氣血運行順暢,不會有積聚;身體虛弱的人,則容易產生積聚。《醫學啟源》的作者張元素也說,身體強壯的人不會有積聚,只有體虛的人才會出現。所以,養好正氣,邪氣自然就會消除。)這樣才能讓氣順著血運行,而不會導致閉塞不通。但是,莪朮雖然是消磨積聚的藥物,(血積適合用桃仁、穿山甲、乾漆、大黃、虻蟲、蓬朮、瓦楞子。痰積適合用半夏、南星、白朮、枳實、礞石、硝石、風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水積適合用大戟、甘遂、芫花、蕘花。酒積適合用葛根、神麯、砂仁、豆蔻、黃連、乾薑、甘遂、牽牛。茶積適合用薑黃、茱萸、椒姜。癖積適合用三稜、莪朮、巴霜、大黃。肉積適合用山楂、阿魏、硝石。蠱積適合用雄黃、錫灰、檳榔、雷丸、蕪荑、使君子、鶴蝨。瘧積適合用桃仁、鱉甲、草果。)如果體虛的人服用,非常危險。必須要配上人參、白朮等補益氣血的藥物才好。
比較大的莪朮被稱為廣朮。(宋朝的醫書說,這種藥材非常堅硬,難以搗碎。)要用灰火煨透,趁熱搗碎。或者用醋磨,或者用酒磨,或者煮熟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