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68)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68)

1. 大小薊

(隰草)破血逐瘀

白話文:

隰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小薊(專入肝)。雖書載屬甘溫。可以養精保血。(別錄)然究精之養。血之保。則又賴於血榮一身。周流無滯。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見有吐衄唾咯崩漏之症。與血積不行。而致見有癰疼腫痛之病。則精血先已不治。安有保養之說乎?用此氣味溫和。溫不致燥。行不過散。

白話文:

大小薊(性味甘溫,入肝經)。雖然醫書上說它可以養精保血。(別錄)但是仔細研究精血的養護,則又依賴於血榮一身,周流無滯。如果使血瘀不消,而致使出現吐血、鼻出血、咯血、崩漏等症狀。與血積不行,而致使出現癰瘡、腫痛之病。那麼精血先已經敗壞了,哪裡還有保養的說法呢?用此氣味溫和,溫不致燥,行不過散。

瘀滯得溫則消。瘀塊得行斯活。惡露既淨。自有生新之能。癰腫潛消。自有固益之妙。保養之說。義由此起。豈真具有補益之力哉?(恭曰。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小薊力微。不如大薊力迅。小薊只可退熱涼血。若大薊則於退熱之中。猶於氣不甚傷也。(恭曰。大薊葉療癰腫。

白話文:

瘀血停滯,得溫熱後能消散。血塊流動,則能活絡。惡露排淨後,自然有生新血的能力。癰瘡潛消後,自然有增固益氣的神妙之處。保養身體的道理,由此而來。難道真的有補益的作用嗎?(恭曰:大小薊都有活血的作用。)但是小薊力道微弱,不如大薊的速度快。小薊只能退熱涼血,但大薊在退熱的同時,也不會太傷氣。(恭曰:大薊葉可以治療癰腫。)

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癰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虛寒。飲食不思。泄瀉不止者。切勿妄服。兩薊相似。花如髻。大薊莖粗而葉皺。小薊莖低而葉不皺。皆用莖。

白話文:

小薊專補血,不能消腫。所以可以治療血癥,但不能治療外科疾病。如果脾胃虛寒,飲食不思,腹瀉不止,不要擅服小薊。大薊和小薊外觀相似,花朵都像髮髻。大薊的莖粗,葉皺;小薊的莖細,葉不皺。這兩種藥材都使用莖。

2. 沙糖

(蓏)甘蔗除熱潤燥,沙糖導血通滯,白糖溫補脾肺

白話文:

(蓏)甘蔗能清除身體的熱氣,滋潤乾燥的身體。

沙糖能疏通血液,消除淤滯。

白糖能溫補脾肺。

沙糖(專入肝)。本於甘蔗所成。甘蔗氣稟沖和。味甘氣寒。已為除熱潤燥之味。其治則能利腸解煩。消痰止渴。至於沙糖。經火煅煉。性轉為溫。色變為赤。與蔗又似有別。(時珍曰。沙糖本草言其性寒。蘇恭謂其冷利。皆昧此理。)故能行血化瘀。是以產婦血暈。多有用此與酒沖服。

白話文:

沙糖(專入肝臟)

沙糖是從甘蔗提煉而成的,甘蔗性情平和,味道甘甜,是一種可以祛除火熱和滋潤乾燥的食物。沙糖經過火煉後,性質變成溫熱,顏色變成紅色,與甘蔗似乎有所不同。(李時珍說:沙糖的本草記載,它的性質是寒冷的,蘇恭認為它冷而利於身體,這些說法都是不瞭解這個道理的。)因此,沙糖可以活血化瘀。所以,產婦血暈,常有用沙糖和酒一起服用。

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兒丸散用此調服。取其溫以通滯也。菸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開導之力也。然性溫則消則下。故虛熱過服則有損齒消肌之病。味甘主緩主壅。故痰濕過服。則有戀膈脹滿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時珍曰。沙糖性溫。殊於蔗漿。故不宜多食。

白話文:

選擇砂糖,因為它能入血消瘀。小兒的丸散藥用它調配服用,是因為砂糖性溫,可以疏通滯塞。菸草用來解毒,也是因為它有疏導的作用。但是,砂糖性溫,吃多了會瀉。所以虛熱的人吃多了,就會損傷牙齒和肌肉。砂糖味甘,主緩和主壅滯。所以痰濕的人吃多了,就會有胸膈脹滿的弊病。因此,在服用砂糖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仔細觀察。

李時珍說:砂糖性溫,與甘蔗汁不同。所以不宜多吃。

與魚筍之類同食。皆不益人。今人每用為調和。徒取其適口。而不言陰受其害也。)白糖因曬浮結而成。(種類造法不一。)體輕味甘色白。主治亦頗相似。然紫入血。而白入氣。久食反有熱壅上膈之虞。書言能以清熱。似非正談。(時珍曰。石蜜糖比之紫沙糖性稍平。功用相同。

白話文:

魚、筍類一起食用,對人體有害。現在常會有人把這些食材混合調和,只為了取悅味覺,卻不提陰受其害的道理。白糖是曬乾浮結而成的(種類和做法不唯一)。質地輕盈、味道甜美、顏色潔白。主治功能與紅糖相當類似。然而,紫糖入血而白糖入氣,長期食用反而會有熱氣壅塞在膈膜的風險。書中提到白糖能清熱,似乎不是正確的說法。(時珍說:石蜜糖比紅糖性質稍為平緩、功效相同。)

入藥勝之。然不冷利。若久食則助熱損齒生蟲之害也。)試以口燥之會食此。其燥益甚。口冷之會食之。其冷即除。且致轉為燥渴生痰。於此可覘大概矣。又奚必過為辨論哉!

白話文:

如果將生薑入藥,就能勝過寒氣。但是,如果生薑不冷,如果長時間食用,會助長熱氣,損害牙齒並滋生蟲害。試著在口乾舌燥時食用生薑,乾燥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同樣,在口冷時食用生薑,口冷的情況會立即消除。但是,生薑會轉化為乾燥口渴,並產生痰。從這一點可以大致瞭解生薑的性質。何必過多爭論生薑的性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