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54)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54)

1. 地骨皮

(灌木)入肺降火入腎涼血涼骨

白話文:

(灌木)入肺,可降火;入腎,可涼血涼骨。

地骨皮(專入肺腎。)即枸杞根也。味甘氣寒。雖與丹皮同治骨蒸之劑。但丹皮味辛。能治無汗骨蒸。此屬味甘。能治有汗骨蒸。且丹皮原屬入血散瘀之品。汗者血也。無汗而見血瘀。則於辛於寒最宜。若有汗骨蒸而更用以丹皮辛散。不竟使奪汗無血乎?經曰。熱淫於內。瀉以甘寒。

白話文:

地骨皮(專門治療肺部和腎臟疾病)。就是枸杞的根。味道甘甜,性寒涼。雖然與丹皮同屬治療骨蒸的藥物。但丹皮味辛。能治療沒有汗液的骨蒸。而地骨皮則屬味甘。能治療有汗液的骨蒸。而且丹皮原本就屬於入血散瘀的藥物。汗就是血。沒有汗液但出現血瘀,那麼辛寒最適合。如果有汗液的骨蒸而再用丹皮辛散,豈不是會使汗液流失、血虛嗎?經書上說:身體內部有熱,用甘寒的藥物來瀉熱。

地骨皮是也。按地骨皮入肺降火。入腎涼血涼骨。凡五內熱淫。而見肌肉潮熱。二便癃閉。胸脅痛楚。與夫於頭而見風痛不休。(外感之風宜散邪。內生之風宜清熱。熱除而風自熄。)於表而見潮熱無定。(是內熏蒸而達於表。朱二允曰。能退內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

白話文:

地骨皮就是它了。根據記載,地骨皮可以入肺降火,入腎涼血涼骨。凡是五臟六腑有熱邪,而出現肌肉潮熱、二便不通暢,胸脅疼痛,以及頭部有風痛不休止的症狀。(外感之風宜散邪,內生之風宜清熱。熱邪去除,風邪自熄。)在外表出現潮熱不定(這是內熱上蒸而達於體表。朱二允說,地骨皮可以退去內部的潮熱,人們都知道。但它也能退去外表的潮熱,人們卻不知道。)

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而出之。)於肺而見消渴咳嗽不寧。(腎火上蒸。)靡不用此解除。今人但知芩連以治上焦之火。知柏以治下焦之火。而不知地骨皮之甘淡微寒。深得補陰退熱之義矣。

白話文:

疾病如果是風寒所致,散去後沒有痊癒,反覆發作,不是柴胡、葛根所能治癒的,要用地骨皮作為藥物,它既能治療身體表面的疾病,也能治療身體深層的疾病,可以消除浮游的邪氣。服用地骨皮後,沒有不痊癒的。特別是對於肺部疾病,能夠消渴、止咳。腎火上蒸也應當應用地骨皮,可以清除疾病。現在的人只知道用黃芩、連翹來治療上焦之火,用知母、柏子仁來治療下焦之火,卻不知道地骨皮甘淡微寒,具有良好的補陰退熱作用。

時珍常以青蒿佐此退熱。屢有殊功。李東垣曰。地為陰。骨為里。皮為表。服此既治內熱不生。而於表裡浮游之邪。無有不愈。此為表裡上下皆治之藥。而於下為尤切焉。但脾胃虛寒者禁服。(汪昂曰。腸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鮮者同鮮小薊煎濃汁。治下疳甚妙。

白話文:

李時珍常以青蒿輔佐地骨皮來退熱,屢見奇效。李東垣說:「地骨皮屬陰,骨頭是身體的內部,皮膚是身體的外部,服用地骨皮既能治療內熱,也能治療皮膚表面浮游的邪氣,沒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癒。地骨皮是治療身體上下表裡的藥物,尤其對下身的疾病有顯著療效。但是,脾胃虛寒的人禁止服用。」(汪昂說:「腸子滑溜的人忌諱枸杞子,身體受寒的人忌諱地骨皮。新鮮的地骨皮與新鮮的小薊一起煎煮濃汁,治療下疳效果非常好。)

甘草水浸用。

白話文:

ERROR

2. 枇杷葉

(山果)瀉肺降氣

白話文:

山果:瀉肺降氣

枇杷葉(專入肺)。味苦氣平。諸書皆言瀉肺治嗽。緣嗽多由胃氣不和。肺氣不順。以致火氣痰塞。因而咳嗽不已。丹溪云。氣有餘便是火。火起則痰生。服此味苦而平。則肺金清肅。而氣不得上逆而順矣!氣順則痰與火皆順。(痰氣火同為一類。)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

白話文:

枇杷葉是專門針對肺部的藥材。它的味道苦,性平。很多醫書都說枇杷葉能瀉肺治咳。這是因為咳嗽大多是由於胃氣不和,肺氣不順,導致火氣痰塞引起的。因此咳嗽不止。丹溪說,氣有餘便是火。火氣一起,就會產生痰。服用這種味道苦而平的藥材,可以使肺金清肅,氣順而不逆。氣順了,痰與火也就順了,嘔吐也會停止。

咳者不咳。渴者不渴。是以昔人用此。合以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黃減半。蜜丸。以治肺熱火嗽。身如火炎。令其食後夜臥含化一丸。劑未終而病即愈。則知此為清肺治火止嗽之要劑也。取葉乾重三錢者為氣足。拭淨毛。以免射肺作咳。鹽或姜炙。或蜜炙。各依方用。

白話文:

咳嗽的人不咳嗽了,口渴的人不口渴了。因此前人用此方。將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混合。大黃減半。做成蜜丸。用來治療肺熱火咳、身體如火炎情況。讓患者在飯後睡覺時含化一丸。劑量還沒結束,病就已經好了。由此可知,這是清肺治火止咳的重要藥劑。取三錢重量的乾葉,這樣氣才足。將葉子擦拭乾淨,以免射入肺中引起咳嗽。可以用鹽或薑炙,也可以用蜂蜜炙,依據處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