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38)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38)

1. 蒙花

(灌木)消肝熱治青盲

白話文:

灌木能消解肝熱,用來治療青光眼。

密蒙花(專入肝)。因冬不凋。花開蒙密。故以蒙名。甘而微寒。功專入肝經。除熱養營。蓋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虛則青盲膚翳。熱則赤腫眵淚。目中赤脈。及小兒痘瘡餘毒。疳氣攻眼。得此甘能補益。寒能除熱。肝血足而諸症無不愈矣。然味薄於氣。佐以養血之藥。更有力焉。取蜀中產者良。酒浸一宿。候乾蜜拌。蒸曬三次。

白話文:

密蒙花(專門進入肝臟)。因為冬天不凋謝,花開密集,所以取名為蒙。味道甘甜、略帶寒涼。功效主要進入肝經,清熱養血。肝臟在生理上與眼睛相通,眼睛得到血的濡養才能視物。肝陰不足則視力模糊、眼前有翳障。肝火上炎則眼睛紅腫、流淚。眼睛中有紅絲脈絡,以及小兒麻疹、痘瘡餘毒,疳氣攻眼等症,都可以用密蒙花來治療。甘味可以補益,寒涼可以清熱,肝血充足,各種眼疾都可以治癒。但是密蒙花的藥味較淡,配伍補血的藥物,效果更好。以產於四川的密蒙花為佳。將密蒙花用酒浸泡一夜,取出後等它乾了,再用蜂蜜拌勻,蒸曬三次即可。

2. 柿蒂

山藥)斂內鬱熱起

白話文:

山藥斂除體內鬱熱

柿蒂(專入肺胃)。味苦氣平。(時珍謂其苦溫。似非。)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而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熱兼濟之妙。(醫通本草謂濟生方治呃逆。專取柿蒂之澀以斂內蘊之熱。丁香生薑之辛以散外郁之寒。)如繫有寒無熱。則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執從治。必當佐以柿蒂。

白話文:

柿蒂(可以專門治療肺胃疾病)。味道是苦的,藥性平(李時珍認為其苦溫,好像說的不太對)。雖然與丁香一同被當作止呃逆的藥,但丁香辛熱,柿蒂苦平。將這兩種藥混合使用,有寒冷與熱症兼治的妙用。(《醫通本草》中說,《濟生方》治療呃逆,採用柿蒂的澀性,以收斂內蘊的熱量,用丁香和生薑的辛性,以散發外鬱的寒氣。)如果病症是寒症沒有熱症,則必須使用丁香,不能固執不從治療原則,一定要輔以柿蒂。

有熱無寒。則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濟之必雜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藥。有合數味而見效者。有單用一味而見效者。要使藥與病對。不致悖謬而枉施耳。(竹茹蘆根。則較柿蒂性涼。)柿霜專清肺胃之熱。能治咽喉口舌瘡痛。腸風痔漏。然必元氣未離。始可投服。若虛煩喘嗽切忌。

白話文:

如果疾病症狀是「有熱無寒」,那麼柿蒂即為必用的藥材。但是在開立柿蒂處方的時候,不能因為柿蒂也可以「兼濟」寒證,就將它與丁香等溫熱性質的藥材混用。因此,古代醫家使用藥物時,有時候會將多種藥材合用以達到療效,有時候也會單獨使用一種藥材以達到療效。重要的是要讓藥物與病情相匹配,這樣才能避免藥物與病情相悖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竹茹和蘆根的性質比柿蒂更涼。)柿霜專門清瀉肺胃之熱,能治療咽喉、口腔、舌頭的瘡痛,以及腸風痔漏。但是,必須在元氣尚未耗散時才能服用。如果患者虛煩喘嗽,則必須避免服用柿霜。

柿干同於柿霜。但力少緩。俱忌蟹。

白話文:

柿幹與柿霜相同,但藥力較弱,發揮較慢。兩者均忌諱與螃蟹共食。

3.

(山果)瀉胃肺熱結

白話文:

山果瀉胃肺熱結

**翻譯:**山果具有瀉胃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肺熱引起的結胸症狀。

梨(專入肺胃)。成於秋。花皆白。得西方金氣之最。味苦微酸。氣寒無毒。功專入肺與胃。凡胸中熱結熱嗽。痰咳便秘。狂煩咽乾喉痛。中風因熱反胃不食。(反胃有因熱成。有因寒致。不可不辨。)並湯火傷瘡癰疽目障。丹石熱氣。一切屬於熱成者。惟食梨數枚。即能轉重為輕。

白話文:

梨子(特別進入肺和胃)。在秋天成熟。花朵都是白色的。獲得西方金氣的精華。味道苦微酸。氣息寒冷無毒。功效專門進入肺和胃。凡是胸中熱結、熱咳、痰咳、便祕、狂躁煩悶、咽喉乾燥疼痛、中暑因熱而反胃不食。(反胃有因熱而成的,有因寒而致的,不可不辨別。)以及湯火燙傷的瘡癰疽目障,丹石熱氣,一切屬於熱成者。只要吃幾顆梨子,就能將重症轉為輕症。

消弭於無事。(總錄反胃轉食。藥物不下。用大雪梨一個。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內。紙裹煨熟。聖惠方治小兒風熱。昏懵燥悶不能食。用消梨三枚切破。同粳米煮粥以食。時珍曰。按類編云。一士人狀若有疾。厭厭無聊。往謁楊吉老。診之曰。君熱症已極。氣血消爍。此去三年。

白話文:

消除得像沒有發生過一樣。(總論反胃想吐,食物轉而退卻,藥物不能吞下,用一大個雪梨,拿十五粒丁香,刺入梨中,用紙包裹煨熟即可調理)。聖惠方用來治療小兒風熱,昏迷不醒,煩躁鬱悶不能進食,用三個消梨切碎,和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李時珍說:根據類編記載,有一位讀書人看起來有病,厭煩無聊,於是去拜見楊吉老先生。楊吉老先生診斷後說:「你的熱症已經極其嚴重,氣血消耗殆盡,從現在起,你還有三年生命。」

當以疽死。士人不樂而去。聞茅山有道士。醫術通神。而不欲自鳴。乃衣僕衣。詣山拜之。願執薪水之役。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實白道士。道士診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顆。如生梨已盡。則取乾者泡湯。食滓飲汁。疾自當平。士人如其戒。經一歲復見吉老。

白話文:

剛到時,瘡患在以化膿死去。士人不高興地離去。聽說茅山有一位道士。醫術通神。但不想自吹自擂。於是穿著僕人的衣服。到山中拜見他。願意承擔砍柴汲水的差事。道士讓他留在弟子當中。過了很久。士人向道士表白了實情。道士診斷了之後笑著說。你可以下山了。但每天只吃一個好的梨。生的梨吃完了。就拿乾的梨浸湯。吃果肉喝湯汁。病患自然就會痊癒。士人如道士囑託所做。經過一年再次見到吉老。

見其顏貌腴澤。脈息和平。驚曰。君必遇異人。不然。豈有痊理。士人備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設拜。自咎其學之未至。此與瑣言之說彷彿。觀夫二條。則梨之功。豈小補哉。然惟乳梨鵝梨消梨可食。余梨則亦不能去病也。)然必元氣素實。大便素堅。方可與食。(宗奭曰。

白話文:

見到他的臉容豐腴、光澤,脈搏平和,因而驚奇地說:「您一定遇到過高人吧,不然哪有康復的道理?」這位讀書人詳細地告訴了吉老醫師。吉老醫師穿戴整齊,面向茅山設壇拜祭,自責自己的學業不夠精深,(以致於)類似這種淺薄的言論也會相信。觀察這兩條記載,那麼梨子的功效,豈是隻有輕微的補益作用啊。可是,只有乳梨、鵝梨、消梨等品種可以食用,其他品種的梨子也無法治病啊。但還是要元氣本來就充足,大便本來就堅實的人,才能食用。)宗奭說:

梨多食動脾。少則不及病。用梨者當斟酌之。惟病酒煩渴人。食之甚佳。終不能卻疾。)若使元氣虛弱。誤啖多致寒中。蓋梨是冷利之物。服之中益寒冷。金瘡乳婦。亦忌投服。恐血得寒益凝。豈可概謂能食而不審而別之乎?搗汁熬膏良。薑汁蜜制。清痰止嗽。用萊菔與梨相間收藏。

白話文:

梨子吃太多會傷脾胃,但吃太少又會生病。食用梨子時應當斟酌考慮。只有患有酒醉煩渴症的人,食用梨子非常合適。梨子不能根治疾病。如果讓元氣虛弱的人誤食梨子,可能會導致寒症。因為梨子是一種寒涼的食物,食用後會加重體內的寒冷。患有金瘡和哺乳中的婦女也忌諱食用梨子,以免血液遇寒凝結。難道可以籠統地說梨子可以食用而不仔細分別嗎?將梨子搗汁熬成膏藥很好,用薑汁和蜂蜜製成梨膏,可以清痰止咳。將梨子和萊菔交替收藏。

則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