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32)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32)

1. 瀉熱

內經帝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岐伯曰。寒氣外凝內郁之理。腠理堅緻。玄府閉密。則氣不宣通。濕氣內結。中外相薄。寒盛熱生。觀此則知熱之由作。悉皆外邪內入而熱。是即本身元陽為邪所遏。一步一步而不得泄。故爾變而為熱耳。然不乘勢以除。則熱更有進而相爭之勢。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一個人受了寒、久而化成了熱。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寒氣在體內凝結,是由於外邪侵入體內,受到了阻遏,內鬱而引起的。因為嚴寒使得肌膚緊繃,五官閉塞,體內氣機不暢,濕氣積聚在體內,內外相迫,寒邪過盛,就會產生熱。由此可知,發熱的原因是外邪侵入體內而引起的。此時身體的元陽被邪氣所抑制,一步步無法宣洩,所以才會轉化為熱。但如果不趁這個機會將邪氣去除,那麼熱邪就會更加嚴重,並相互爭鬥。

所以古人有用三黃石膏。及或大小承氣。無非使其熱瀉之謂。余按熱病用瀉。考之方書。其藥甚眾。然大要在肺則止用以黃芩知母。在胃則止用以石膏大黃朴硝。在心則止用以黃連山梔連翹木通。在肝則止用以青黛龍膽。在腎則止用以童便青鹽。在脾則止用以石斛白芍。此為諸臟瀉熱首劑。

白話文:

因此,古人會使用三黃石膏、大小承氣這些藥物來治療疾病。總之,這些藥物的目的是讓熱氣瀉出體外。我根據古方書考證,治療熱病的藥物種類繁多。不過,主要原則是:

在肺部,只用黃芩和知母來瀉熱。

在胃部,只用石膏、大黃和朴硝來瀉熱。

在心臟,只用黃連、山梔、連翹和木通來瀉熱。

在肝臟,只用青黛和龍膽來瀉熱。

在腎臟,只用童便和青鹽來瀉熱。

在脾臟,只用石斛和白芍來瀉熱。

這些藥物是治療各臟腑熱病的首選藥物。

至於在肺。又有他劑以瀉。蓋以熱邪初成未盛。則或用以百合百部馬兜鈴。毒氣兼見。則或用以金銀花牛蒡子。久嗽肺痿。則或用以沙參。腳氣兼見。則或用以薏苡仁。咽瘡痔漏。則或用以柿乾柿霜。熱挾氣攻。則或用以牽牛。三焦熱並。則或用以梔子。煩渴而嘔。則或用以竹茹

白話文:

至於在肺的治療方法。還有其他的藥劑可以瀉肺。因為熱邪初成尚未盛行,因此有時會使用百合、百部、馬兜鈴。如果同時出現毒邪,則有時會使用金銀花、牛蒡子。如果出現長期的咳嗽、肺痿,則有時會使用沙參。如果同時出現腳氣,則有時會使用薏苡仁。如果出現咽喉瘡、痔瘡或漏瘡,則有時會使用柿乾或柿霜。如果出現熱邪夾雜氣邪的症狀,則有時會使用牽牛。如果三焦都有熱邪,則有時會使用梔子。如果出現煩躁口渴並伴有嘔吐,則有時會使用竹茹。

熱而有痰。則或用以貝母。熱而氣逆不舒。則或用以青木香。熱而溺閉。則或用以車前石葦。久嗽兼脫。則或用以五倍子百藥煎。乳水不通。則或用以通草。若更兼有血熱。則又當用生地紫菀。此瀉肺熱之大概也。在胃又有他劑以瀉。蓋以熱兼血燥。犀角宜矣。毒盛熱熾。綠豆宜矣!中虛煩起。

白話文:

如果有熱且有痰。那麼可以用貝母來治療。如果有熱且氣順不暢。那麼可以使用青木香來治療。如果有熱且小便閉塞。那麼可以使用車前草、石葦來治療。如果有長期咳嗽兼脫力。那麼可以使用五倍子、百藥煎來治療。如果乳汁不通。那麼可以使用通草來治療。如果還有血熱。那麼還應該使用生地、紫菀來治療。這就是瀉肺熱的大致方法。在胃裡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瀉肺熱。這是因為肺熱兼血燥。犀角合適。毒盛熱熾。綠豆合適。中虛煩起。

粳米宜矣。暑熱渴生。西瓜宜矣。時行不正。貫眾宜矣。疫熱毒盛。人中黃金汁雪水宜矣。咽瘡痔漏。柿蒂柿干宜矣。便結不軟。玄明粉宜矣。乳癰便閉。漏蘆宜矣。蠱積不消。雷丸宜矣。熱盛呃逆。竹茹蘆根宜矣。腸毒不清。白頭翁刺蝟皮宜矣。口渴不止。竹葉宜矣。若更兼有血熱。

白話文:

  1. 粳米宜矣:粳米適合食用。

  2. 暑熱渴生:暑熱和口渴產生。西瓜適合食用。

  3. 時行不正:時令流行不正,貫眾宜於食用。

  4. 疫熱毒盛:疫熱毒盛,人中黃金汁雪水適宜。

  5. 咽瘡痔漏:咽喉有瘡、痔瘡以及漏膿等症狀,柿蒂柿幹宜於食用。

  6. 便結不軟:大便乾燥不軟,玄明粉宜於食用。

  7. 乳癰便閉:乳房出現硬塊且大便閉結,漏蘆宜於食用。

  8. 蠱積不消:肚子中有積塊,雷丸宜於食用。

  9. 熱盛呃逆:熱盛引起的呃逆,竹茹蘆根宜於食用。

  10. 腸毒不清:腸胃毒素不清,白頭翁刺蝟皮宜於食用。

  11. 口渴不止:口渴不止,竹葉宜於食用。

  12. 若更兼有血熱:如果還有血熱,應避免食用。

則又宜於地榆槐角槐花蘇木三七乾漆。此瀉胃熱之大概也。而大腸熱結。仍不外乎硝黃白頭翁黃芩綠豆蝸牛生地之藥矣。在心又有他劑以瀉。則或因其溺閉。而用瞿麥木通。氣逆而用赭石。痰閉而用貝母天竺黃。暑渴而用西瓜。精遺而用蓮鬚。抽掣而用鉤藤。咳嗽而用百合。

白話文:

那麼在這個時候,又應該適當地使用地榆、槐角、槐花、蘇木、三七、乾漆等藥物,這些藥物大概可以瀉胃熱了。而大腸熱結,也仍然離不開硝黃、白頭翁、黃芩、綠豆、蝸牛、生地等藥物,內心中的鬱熱,還有其他的藥物可以瀉下來。如果患者出現小便閉結,可以使用瞿麥、木通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氣逆的症狀,可以使用赭石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痰閉的症狀,可以使用貝母、天竺黃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暑渴的症狀,可以使用西瓜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精遺的症狀,可以使用蓮鬚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抽掣的症狀,可以使用鉤藤等藥物;如果患者出現咳嗽的症狀,可以使用百合等藥物。

疝瘕而用川楝。與夫血熱而更用以犀角射干童便血餘紅花辰砂紫草生地鬱金桃仁茜草蘇木丹參沒藥蓮藕益母草熊膽等藥。又可按味以考求矣。此瀉心熱之大概也。在肝又有他劑以瀉。則如肝經氣逆。宜用赭石以鎮之。腎氣不固。則用石南葉以堅之。溺閉不通。則用車前子以導之。

白話文:

疝瘕症用川楝子。如果血熱,則再加犀角、射干、童便、血餘、紅花、辰砂、紫草、生地、鬱金、桃仁、茜草、蘇木、丹參、沒藥、蓮藕、益母草、熊膽等藥物。還可以根據藥物的味道來判斷藥效。這就是瀉心熱的大致用法。在肝臟方面,則有其他劑量來瀉。比如肝經氣逆,應使用赭石來鎮定。腎氣不固,則使用石南葉來堅固。小便閉塞不通,則使用車前子來導通。

痰閉不醒。則用牛黃以開之。目翳不明。則用秦皮空青蒙花石燕青葙子石決明以治之。咳嗽痰逆。則用全胡以降之。蠱積不消。則用蘆薈以殺之。濕鬱驚恐。宜用琥珀以鎮之。神志昏冒。宜用棗仁以清之。若使熱在於血。其藥眾多。大約入肝涼血。則有赤芍赭石蒲公英青魚膽紅花地榆槐花槐角側柏葉卷柏無名異凌霄花豬尾血紫草夜明砂兔肉旱蓮草茅根蜈蚣山甲琥珀芙蓉花苦酒熊膽之類。入肝破血。

白話文:

  1. 痰液阻塞,神志不清醒。可以用牛黃來治療。

  2. 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可以用秦皮、空青、蒙花石、燕青葙子、石決明來治療。

  3. 咳嗽,痰液上逆。可以用全胡來治療。

  4. 蠱毒積聚,不解。可以用蘆薈來治療。

  5. 濕氣鬱積,驚恐不安。可以用琥珀來治療。

  6. 神志昏迷,恍恍惚惚。可以用棗仁來治療。

  7. 血熱的藥物很多。總的來說,入肝涼血的藥物有赤芍、赭石、蒲公英、青魚膽、紅花、地榆、槐花、槐角、側柏葉、卷柏、無名異、凌霄花、豬尾血、紫草、夜明砂、兔肉、旱蓮草、茅根、蜈蚣、山甲、琥珀、芙蓉花、苦酒、熊膽等。

  8. 入肝破血的藥物有:

則有莪朮紫貝靈芝紫參母草蒲黃血竭蓮藕古文錢皂礬歸尾鱉甲貫眾茜草桃仁之類。入肝敗血。則有三七虻蟲䗪蟲螃蟹瓦楞子水蛭花蕊石之類。皆當審實以投。此瀉肝熱之大概也。而瀉膽熱之味。又豈有外空青銅綠銅青熊膽膽礬前胡等藥者乎?在腎又有他劑以瀉。如龍膽防己

白話文:

包括茺朮、紫貝、靈芝、紫參、益母草、蒲黃、血竭、蓮藕、古文錢、皁礬、歸尾、鱉甲、貫眾、茜草、桃仁等。可以入肝、敗血。包括三七、虻蟲、䗪蟲、螃蟹、瓦楞子、水蛭、花蕊石等藥。都應仔細辨別後投用。這些是瀉肝熱的大概。而瀉膽熱的藥,豈能沒有外空青、銅綠、銅青、熊膽、膽礬、前胡等藥呢?至於瀉腎熱,又有其他劑型,比如龍膽、防己。

為腎熱盛溺閉者所宜用也。秋石為腎熱盛虛咳嗽溺閉者所必用也。寒水石為腎熱盛口渴水腫者所必用也。地骨皮為腎熱盛有汗骨蒸者所必用也。食鹽為腎熱盛便閉者所必用也。琥珀海石為腎熱盛血瘀溺秘者所必用也。若使熱在於血。則藥亦不出乎童便地骨皮血餘銀柴胡蒲公英生牛膝旱蓮草赤石脂自然銅古文錢青鹽之類。

白話文:

秋石:適用於腎熱盛,虛咳嗽,溺閉的患者。

寒水石:適用於腎熱盛,口渴,水腫的患者。

地骨皮:適用於腎熱盛,有汗,骨蒸的患者。

食鹽:適用於腎熱盛,閉的患者。

琥珀海石:適用於腎熱盛,血瘀,溺祕的患者。

若使熱在於血。則藥亦不出乎:

童便:適用於血熱,血瘀,溺閉的患者。

地骨皮:適用於血熱,骨蒸,瘡瘍的患者。

血餘:適用於血熱,血瘀,月經不調的患者。

銀柴胡:適用於血熱,肝鬱,脅痛的患者。

蒲公英:適用於血熱,濕熱,瘡瘍的患者。

生牛膝:適用於血熱,血瘀,溺閉的患者。

旱蓮草:適用於血熱,肝鬱,脅痛的患者。

赤石脂:適用於血熱,血瘀,溺閉的患者。

自然銅:適用於血熱,血瘀,瘡瘍的患者。

古文錢:適用於血熱,血瘀,月經不調的患者。

青鹽:適用於血熱,血瘀,溺閉的患者。

而瀉膀胱熱結。其用豬苓澤瀉地膚子茵陳黃柏黃芩龍膽川楝子藥者。又可按其症治以考求矣。此瀉腎熱之大概也。脾熱瀉藥無多。惟有脾經血熱。考書有用郁李射干紫貝薑黃蓮藕皂礬蚯蚓。然亦須辨藥症以治。要之治病用藥。須當分其臟腑。然其是上是下。毫微之處。未可盡拘。

白話文:

治療膀胱熱結,可以用豬苓、澤瀉、地膚子、茵陳、黃柏、黃芩、龍膽、川楝子等藥物。也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診治。治療腎熱的藥物,主要涉及脾熱。脾經血熱的藥物,有郁李、射干、紫貝、薑黃、蓮藕、皁礬、蚯蚓等。但仍要根據藥物的特性和患者的症狀來確定。總之,使用藥物時,要分清病竈所在臟腑。但是,也不能拘泥於上、下之分。需要細緻地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如藥既入於肺者。未有不入於心。入於肝者。未有不入於脾。入於腎者。未有不入於膀胱。且藥氣質輕清者上浮。重濁者下降。豈有浮左而不浮右。重此而不重彼者乎?但於形色氣味重此。比較明確。則藥自有圓通之趣。又奚必拘拘於毫茫間互為較衡。而致局其神智者乎?

白話文:

藥物既然入於肺,一定就會入於心臟。入於肝臟一定就會入於脾臟。入於腎臟一定就會入於膀胱。而且藥物氣質輕清的就會向上浮動,重濁的就向下沉降。難道會有左邊浮動右邊不浮動,此處重彼處不重的道理嗎?只是在形狀、顏色、氣味方面,對比明確,那麼藥物自有圓融通達的道理。又何必拘泥於細微之處互相比較。以至於限制了自己的神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