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128)
上編 (128)
1. 栝蔞仁
(蔓草)
白話文:
蔓草
蔓草,蔓生之草也。其莖柔弱,不能自立,故依附他物而生。蔓草之種類甚多,有木本者,有草本者;有常綠者,有落葉者;有花者,有果者。
蔓草之用途甚廣,可供藥用、食用、織造、編筐等。例如,金銀花為蔓草之藥用植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蒲公英為蔓草之食用植物,其根莖可食用,亦可入藥;藤條為蔓草之織造材料,可編織成各種器物;葛藤為蔓草之編筐材料,可編織成籃子、筐子等。
蔓草之生長力極強,故常被人們視為雜草。然蔓草亦有其價值,若能善加利用,亦可造福人類。
栝蔞仁(專入肺。兼入脾胃)。氣味甘寒。(成無己乃謂味苦。其說甚非。)功專降火下氣墜痰。緣肺受火逼。則水必停而痰生。痰生則肺失養而氣壅。故有喘急胸滿。咳嗽咽閉口渴之病矣。栝蔞性寒。味甘寒。能除上焦傷寒。胸膈鬱結痰氣。使之入腸胃而下降。(震亨曰。
白話文:
栝蔞仁(專門進入肺部。兼入脾胃)。它的氣味甘寒。(成無己卻認為它是苦味。他的說法實在太差勁了。)它的功效專門是下降火氣、下降氣逆、墜落痰濕。因為肺部受到火熱的逼迫,那麼水液必然會停住而生成痰濕。痰濕生成了,那麼肺部就會失去滋養而氣機壅滯。所以就會有喘急、胸滿、咳嗽、咽喉閉塞、口渴的病症了。栝蔞的性質是寒冷的,它的味道是甘寒的。它能夠消除上焦的傷寒、胸膈鬱結的痰氣,使它們進入腸胃而下降。(震亨說:
栝蔞實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且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藥。)故仲景小陷胸湯。用此以治邪結在胸。又以小柴胡湯。用此易半夏以治少陽症見口渴等症。
白話文:
栝蔞實可以治療胸痹症狀,因為它的味道甘甜、性微潤。甘味能補益肺氣,潤滑能使氣下降。如果胸中有痰,是由於肺熱迫逼,使肺氣失去下降的依規。現在用甘緩潤下的栝蔞實來治療,可以幫助痰往下排除。因此,它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而且,栝蔞實還可以清滌胸膈中的污濁油膩及鬱熱,是治療消渴症的良藥。因此,仲景在治療胸中邪氣阻滯的「小陷胸湯」中,使用栝蔞實。另外,在用來治療少陽症狀,如口渴等症的「小柴胡湯」中,也可以用栝蔞實代替半夏。
然大要取其有清降之力。故能使之下行也。若謂此能補氣。正未必然。虛寒瀉利者忌。(熱利最宜。取其以寒降火。)實圓長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枸杞為使。畏牛膝乾漆。惡乾薑。反烏頭。
白話文:
但是,主要是要取它有清熱降火的力量,所以能使它向下運行。如果說它能補氣,那就未必正確了。虛寒瀉痢的人忌用。(熱痢最適合用它,取它以寒降火。)果實圓圓長長的,像熟透的柿子,種子扁平,油脂很多,要去掉油脂再用。枸杞是輔助藥物。忌諱與牛膝、乾漆同用,不喜乾薑,反烏頭。
2. 天花粉
(蔓草)入肺除痰消火止渴
白話文:
蔓草:入肺,能化痰消食,止消渴。
天花粉(專入肺)。即栝蔞根也。味酸而甘微苦。微寒。亦同栝蔞能降膈上熱痰。兼因味酸。又能生津止渴。故凡口燥唇乾。腫毒癰乳痔漏。時熱狂燥便數等症。服之立能解除。(時珍曰。栝蔞味甘微苦酸。其莖葉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潤枯。微苦降火。甘不傷胃。
白話文:
天花粉(專門進入肺經)。就是栝蔞的根部。味道酸、甜,略帶點苦味。性質微寒。和栝蔞一樣,都能夠祛除橫膈膜上方的熱痰。又因為味道酸,所以也能生津止渴。所以,凡是口乾嘴脣乾裂、腫毒膿瘡乳房痔瘡漏膿、偶爾發燒煩躁大便次數多等症狀,服用天花粉都能夠立即解除。(李時珍說,栝蔞的味道是甜、微苦、酸。它的莖和葉子味道酸的,酸味能夠生津,有感的召之理,所以能夠止渴潤枯。微苦可以降火,甜味不傷胃。)
昔人言其苦寒。似未深察。)但此較之栝蔞。其性稍平。不似蔞性急迫。而有推牆倒壁之功也。至經有言安中絕續。似非正說。不過云其熱除自安之意。痰色清稀者忌服。澄粉食。大宜水衰有熱人。畏惡反同栝蔞。
白話文:
古人說它很苦寒。似乎並沒有仔細觀察。)但它與栝蔞相比,其性質稍微平和一些。不像栝蔞性情急迫,有推倒牆壁的作用。至於經中有「安中絕續」的說法,似乎不是正確的說法。不過是說到它本身熱症消除後自然安定的意思。痰色清稀的人忌服。澄粉食用者。屬水衰有熱體質的人最適合了。畏惡與栝蔞相同。
3. 貝母
(山草)清肺心痰熱
白話文:
(山草)清肺心痰熱
貝母(專入肺。兼入心)。辛苦微寒。世多用為治痰之藥。殊不知痰有因燥因濕之不同。(痰有風痰寒痰濕痰火痰燥痰虛痰熱痰之別。須在臨症細分。)如果肺因火刑。水飲不化。鬱而為痰。此痰因於燥者也。脾胃虛寒。水飲停積。窒而不通。此痰因於濕者也。因以燥者。非用苦以瀉火。
白話文:
貝母(專門歸入肺經。兼歸入心經)。藥性辛、苦,微寒。一般多用於治療痰,殊不知痰有因燥因濕之不同。(痰有風痰、寒痰、濕痰、火痰、燥痰、虛痰、熱痰之別。需要在臨牀症狀中細分。)如果肺因火熱灼傷,水液不能化生。鬱積而為痰。這種痰是因於燥的。脾胃虛寒,水液停積,鬱阻而不流通。這種痰是因於濕的。基於以上原因,如果是因燥的痰,就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清熱瀉火。
辛以散郁。寒以折熱莫治。因以濕者。非用辛以散寒。濕以燥濕莫投。貝母味苦而辛。其性微寒。止於心肺燥郁。痰食壅盛。及虛勞煩熱。肺痿肺癰。喉痹咯血吐血。(火刑于肺。)目眩淋瀝。(火移小腸。)癭瘤乳閉。難產惡瘡不斂等症服之。卒能有效。(承曰。貝母能散心胸郁之氣。
白話文:
辛味可以化解鬱氣,寒性可以抑制火熱,這不能治療。因為有濕氣,所以不能用辛味來化散寒氣,濕氣要用燥性來化解濕氣。貝母味道又苦又辛,它的性質略微寒涼,是治療心肺燥熱、痰液食物積聚,虛勞煩熱,肺結核、肺部膿腫、喉嚨腫脹、咯血吐血(肺部燥熱)的症狀的藥物,眼花繚亂視力模糊(火熱轉移到小腸),腫瘤、乳房腫脹,難產,惡瘡形成後無法癒合等症狀都可服貝母。可以迅速有效果。(承說:貝母可以化散心胸中的鬱結之氣。
故詩云言採其商是也。作詩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若使因於脾虛而見咳嗽不寧。混以貝母妄代。其失遠矣!蓋一宜半夏。一宜貝母。況半夏兼治脾肺。貝母獨清肺金。半夏用其辛。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溫。貝母用其涼。半夏性速。貝母性緩。
白話文:
因此詩中所說「採其商」,也就是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這是因為寫詩的人原本是出於不得志的感慨。現在用來治療心裡不痛快,多愁善感的人,特別有效。如果咳嗽不止是因於脾虛引起的,卻誤用貝母來代替半夏,那錯得遠了!因為半夏適用於治療脾、肺兩經的疾病,而貝母只適用於治療肺、金兩經的疾病。半夏具有辛辣的味道,貝母具有苦味。半夏具有溫熱的性質,貝母具有寒涼的性質。半夏的藥性發揮較快,貝母的藥性發揮較慢。
半夏散寒。貝母清熱。氣味陰陽。大有不同。(汪昂云。故凡風寒濕食諸痰。貝母非所宜也。)彼此誤投。為害不淺。大者為土貝母。大苦大寒。(如浙江貝母之類。)清解之功居多。小者川貝母。味甘微寒。滋潤勝於清解。不可不辨。川產開瓣者良。獨瓣不堪入藥。去心。
白話文:
半夏散寒,貝母清熱。兩者的氣味和性質完全相反,所以凡是風寒濕食引起的痰,貝母都不適合。如果誤用,危害不小。貝母分為兩種,大的叫土貝母,性味苦寒,清熱解毒的作用較強。小的叫川貝母,性味甘微寒,滋潤的作用優於清熱解毒。兩者不能混用。川貝母中瓣開的質量好,瓣不開的不能入藥。使用時要去掉貝母的芯。
米拌炒用。厚朴白薇為使。畏秦艽。反烏頭。
白話文:
將大米經過加工拌炒後使用。厚朴和白薇作為藥引使用。忌諱秦艽。與烏頭產生相反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