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17)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17)

1. 防己

(蔓草)除濕利水瀉下焦濕熱

防己(專入膀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杲曰。本草十劑云。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瀉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比之於人。則險而健者也。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

然善用之。亦可敵凶穴險。)故凡木濕喘嗽。熱氣諸癇。溫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及濕熱流入十二經。以致二陰不通者。皆可用此調治。若屬腳氣腫痛。(濕則腫。熱則痛。)如濕則加蒼朮薏苡木瓜。熱加黃芩黃柏。風加羌活萆薢。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血虛加四物。

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隨症通活。斯為善矣!但此氣味苦寒。藥力猛迅。若非下焦血分實熱實濕。(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及非二便果不通利。妄用此藥投治。其失匪輕。不可不知。此雖有類黃柏地膚子。

但黃柏之瀉膀胱濕熱。則併入腎瀉火。味苦而不辛。此則辛苦兼見。性險而健。故於風水腳氣等症兼理。地膚子之瀉膀胱濕熱。味苦而甘。力稍遜於黃柏。此則健險異常。有辛無甘。而為亂階之首也。其一瀉熱與濕。而氣味治功。各別如此。己有二種。曰漢曰木。治風須用木防己。

治水須用漢防己。漢已根大而虛。通心有花紋。色黃。木己黑點黃腥木強。酒洗用。惡細辛。畏萆薢。

白話文:

防己這種植物,屬於蔓草類,它的主要功效是去除體內濕氣、促進水分代謝,並且能夠將積聚在下半身的濕熱排出。

防己藥性專門作用於膀胱,味苦、辛,性大寒,藥性強烈且作用快速。它擅長往下走,主要的功能是去除體內濕氣,疏通阻塞,使小便順暢。可以將下焦(身體下半部)血分中的濕熱排出,是治療風濕病和水腫的重要藥材。(就像前人說的,通則不滯,所以能疏通氣機,防己藥性大苦大寒,能瀉血中的濕熱,疏通阻塞,也可以瀉大便,這是屬於補陰瀉陽的藥,就像一個人,能力強但個性又很冒險,可能帶來災禍)

但是,如果能善用防己,它也能發揮治療作用,對抗病邪。所以,凡是因木氣不舒暢導致的喘嗽、熱氣引起的癲癇、溫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以及濕熱侵入十二經脈,導致大小便不通的情況,都可以用防己來治療。如果是屬於腳氣腫痛,(濕氣重就會腫,有熱就會痛。)如果主要是濕氣重,可以加蒼朮、薏苡仁、木瓜等藥;如果主要是熱氣,則可以加黃芩、黃柏等藥;如果是風氣,則可以加羌活、萆薢等藥;如果有痰,則可以加竹瀝、南星等藥;如果疼痛,則可以加香附、木香等藥;如果是血虛,則可以加四物湯;如果是大便不通暢,可以加桃仁、紅花等藥;如果是小便不通暢,可以加牛膝、澤瀉等藥;如果是疼痛連到手臂,可以加桂枝、威靈仙等藥;如果是疼痛連到脅肋,可以加龍膽草等藥。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就能達到好的效果。但是,防己的氣味苦寒,藥力強勁,如果不是下焦血分有嚴重的實熱或實濕,(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或者不是真的大小便不通暢,就隨意使用防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錯誤,不能不小心。雖然防己和黃柏、地膚子都有類似的功效,

但是黃柏瀉膀胱濕熱的同時,也會兼入腎經瀉火,而且它的味道是苦而不辛;防己則是苦味和辛味兼具,藥性強烈,因此它還可以治療風水、腳氣等症。地膚子瀉膀胱濕熱,味道苦而帶甘,藥力比黃柏稍弱,而防己則藥性強烈,辛味明顯而沒有甘味,可能產生不好的後果。它們在瀉熱和除濕方面的功效雖然相似,但氣味和治療作用還是有區別的。防己有兩種,一種是漢防己,一種是木防己,治療風濕病要用木防己,治療水腫要用漢防己。漢防己的根比較大且鬆軟,中間有花紋,顏色是黃色;木防己則是黑點黃色的,質地堅硬,使用前要用酒洗過。防己忌與細辛同用,且畏懼萆薢。

2. 茵陳

(隰草)治太陽陽明濕熱

茵陳(專入膀胱胃)。味苦微寒。諸書皆言濕熱伏於陽明。(胃)用此以入太陽膀胱發汗利水。俾太陽陽明濕熱之邪。盡得於藥而解矣!且治傷寒時疾狂熱。瘴瘧頭痛頭旋。女人疝瘕。亦是濕熱為病。但黃原有陰陽寒熱之分。陽黃者由熱蘊於脾土。如苗值於大旱。則苗必燥而黃。

是苗因燥而黃者也。太澇則苗必濕而黃。是苗因濕而黃者也。熱為陽。寒為陰。故黃亦以陰陽分之。(陽黃身如橘色。汗如柏汁。寒黃黃而色晦。當細辨別。)是以仲景立有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治陽黃之症。又立茵陳附子湯。以治陰黃之症。茵陳治黃通劑。

在人審其所因而酌治耳。若蓄血發黃。則治不在茵陳之列。以茵陳本屬氣分藥也。於血則不能治矣。茵陳本有二種。葉細而青蒿者可用。若生子如鈴。則為山茵陳矣。專於殺蟲。及治口瘡。

白話文:

茵陳(生長在潮濕地方的草)能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的濕熱病症。

茵陳(主要作用於膀胱和胃)味道苦,性微寒。許多醫書都說,濕熱之邪潛伏在陽明經(胃),用茵陳可以進入太陽經和膀胱,通過發汗和利尿的方式,使太陽經和陽明經的濕熱邪氣,都能藉由藥物消除。此外,它也能治療傷寒引起的時疫、狂熱、瘧疾、頭痛頭暈,以及婦女的疝氣等疾病,這些病症也都是因為濕熱引起的。但是黃疸有陰陽寒熱之分,陽黃是因為熱邪鬱積在脾胃,就像幼苗遇到大旱一樣,必定會乾燥而發黃。

這種是因為乾燥而發黃的情況。如果太過潮濕,幼苗也必定會濕潤而發黃,這種則是因為潮濕而發黃的情況。熱屬於陽,寒屬於陰,所以黃疸也要以陰陽來區分。(陽黃的身體顏色像橘子,汗液像柏樹汁液;寒黃的身體顏色黃而晦暗,必須仔細分辨。)因此,張仲景創立了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陽黃的病症,又創立茵陳附子湯來治療陰黃的病症。茵陳是治療黃疸的通用藥物,

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酌情使用。如果黃疸是由於體內蓄積瘀血引起的,那就不屬於茵陳的治療範圍了,因為茵陳主要作用於氣分,對於血分的疾病無法治療。茵陳有兩種,葉子細小且像青蒿的才能使用,如果長出的果實像鈴鐺一樣,那就是山茵陳了,主要用於殺蟲和治療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