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114)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14)

1. 澤瀉

(水草)瀉膀胱氣分濕熱

白話文:

水草:瀉膀胱氣分濕熱

澤瀉(專入膀胱腎)。甘淡微寒。能入膀胱氣分。以瀉腎經火邪。功專利水除濕。故五苓散用此以除濕熱。(張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澤瀉湯五苓散輩。皆用澤瀉行利停水為最要藥。又治水蓄煩渴小便不利。或吐或瀉。五苓散主之。方用澤瀉。故知長於行水。)八味丸用此以瀉腎經濕火。

白話文:

澤瀉(專入膀胱腎經)。甘淡微寒。可以深入膀胱氣分。以瀉掉腎經的火邪。功效專門利水除濕。所以五苓散用它來除濕熱。(張仲景治療傷寒。有大小澤瀉湯、五苓散等藥方。都用澤瀉來利水治水症最為主要。又治療水停煩渴、小便不利。或者嘔吐或腹瀉。五苓散可以治療這些症狀。藥方中用澤瀉。所以知道澤瀉擅長利水。)八味丸用澤瀉來瀉掉腎經的濕火。

(時珍曰。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接引也。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闢一闔。此乃玄妙。後人不知此理。專一於補。所以久服必有偏勝之害矣。汪昂曰。六味丸有熟地之溫。丹皮之涼。山藥之澀。茯苓之滲。山茱之收。澤瀉之瀉。

白話文:

李時珍說:地黃丸中使用茯苓和澤瀉,是為了排出膀胱中的邪氣,而不是為了引導藥物進入體內。古人使用補藥時,一定會同時排出邪氣。邪氣排出後,補藥才能發揮作用。一補一瀉,這纔是玄妙之處。後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只知道一味地補,所以長期服用必定會導致偏勝之害。汪昂說:六味丸具有熟地的溫性、丹皮的涼性、山藥的澀性、茯苓的滲透性、山茱萸的收斂性、澤瀉的瀉下性。

補腎而兼補脾。有補而必有瀉。相和相濟。以成平補之功。乃平淡之神奇。所以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即有加減。或加紫河車一具。或五味麥冬杜仲牛膝之類。不過一二味。極三四味而止。今人或疑澤瀉之瀉而減之。多揀本草補藥。恣意加入。有補無瀉。且客倍於主。責成不專。

白話文:

將腎和脾同時補充。有補就需要有瀉。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以達到平衡補充的作用。這是平和淡然的藥物的奇妙之處。所以是自古以來不變的良方。即使有加減。或者加上紫河車一份。或者五味麥冬、杜仲、牛膝之類的藥物。不過一、兩味。最多用到三、四味為止。現在的人懷疑澤瀉會瀉,而減少了澤瀉的用量。大多選擇本草補藥。任意加入。有補沒有瀉。而且客藥比主藥多。責任不明確。

而六味之功。反退處於虛位。失制方之本意矣。此近世庸師之誤也。)俾其補不偏勝。則補始無礙耳。豈曰澤瀉補陰。功同於地黃之列哉?第其濕熱不除。則病症莫測。故有消渴嘔吐。痰飲腫脹。腳氣陰汗。尿血泄精種種等症。(病症皆因濕熱為害。)用此甘淡微咸以為滲泄。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因為有藥方中的一味藥會「補虛」,也就是退而處於虛位,而失去了藥方原來的用意。這是近代庸師的錯誤。只要能平衡補藥的補而不偏勝,補藥就沒有妨礙。怎麼會說澤瀉是補陰之藥,功效和地黃一樣呢?不過,如果濕熱沒有去除,病情就難以預測。因此會出現消渴嘔吐、痰飲腫脹、腳氣陰汗、尿血泄精等症狀。(這些病症都是由濕熱造成的。)所以使用甘淡微鹹的澤瀉來滲泄。

(精泄安可滲利。因於濕熱而成。不得不滲利耳。)則濁氣既降。而清氣上行。(故有耳聰目明之功。)所謂一除而百病與之俱除也。但小便過利。則腎水愈虛。而目必昏。(易老云。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虛。故目昏。)此一定之理耳。鹽水炒。或酒拌。

忌鐵。

白話文:

遺精豈能利小便?這是由於濕熱造成的,不得已才使小便變多。如此濁氣降下,清氣上升,所以有耳朵聰明,眼睛明亮的功效。所謂一病根除,百病隨之消失。但是小便過於頻繁,腎水就會更加虛弱,眼睛必定昏花。(《易老》中說:瀉掉隱藏的水,去除積留的垢,所以眼睛明亮;小便頻繁,腎氣虛,所以眼睛昏花。)這是必定成立的道理。鹽水炒,或用酒拌。

難以查找到禁鐵的古代中醫文本。

2. 木通

(蔓草)瀉心經小腸濕熱

白話文:

蔓草瀉心經小腸,濕熱之證。

木通(專入心。兼入小腸。古名通草。今之通草。即古所名通脫木)。甘淡輕虛。據書開載治效甚多。然究不外清火通竅利水數端而已。緣人一身上下。外無風寒暑濕六淫鬱而為熱。內無火氣熏蒸。則水道順暢。一身安養。上自咽喉以迄心胸。下自大腹以迄二便。而無膈結不通之弊矣。

白話文:

木通,性味甘淡,質地輕虛,主要歸於心經,兼入小腸經。古時稱之為「通草」。現在的通草,其實就是古時候的「通脫木」。根據醫書記載,木通的療效非常多,但歸根究底,不外乎清熱、通竅、利水這幾方面。

因為人體的內外,如果沒有風寒暑濕六淫鬱結化熱,也沒有內在的火氣燻蒸,則水道就會暢通,身體就能安康養生。從上焦的咽喉到心胸,到下焦的大腹以及二便,都不會有膈結不通的毛病了。

東垣曰。凡人肺受熱邪。津液氣化之源絕。(肺為水源。)則泉水斷流。(源絕則流斷。)膀胱受濕熱癃閉約束。則小便不通。(濕熱為害。)朱二允曰。火在上則口燥眼赤鼻乾。在中則心煩嘔噦。在下則淋閉足腫。木通藤細有孔。兩頭皆通。體輕質浮。味淡氣滲。能瀉君火。

白話文:

東垣說:如果一個人肺部受到熱邪侵犯,津液氣化的源頭就消失了。(肺是水之源。)那麼泉水就會斷流。(源頭枯竭,水流就會斷絕。)膀胱受到濕熱邪氣的侵襲,就會閉塞不通。那麼小便就會不暢通。(濕熱為患。)朱二允說:火氣在上部,就會口乾、眼睛發紅、鼻子發乾。火氣在中部,就會心煩、嘔吐、呃逆。火氣在下部,就會小便閉塞、腳腫。木通藤細長有孔,兩頭都通暢。體輕質浮,味道淡薄,氣味滲透。能夠瀉除體內的火氣。

火退則小便自利。(心與小腸相表裡。)便利。則諸經火邪皆從心水而下降矣。是以行經下乳。(火不內亢則經調乳通。)破血除蒸。(熱除則血破。血破則蒸除。)止煩住痛。(心熱清則煩除痛止。)排膿生肌。(心熱除則氣血得養而肌肉生。)開關利節。(心竅通則經絡流行。

白話文:

火氣退了,小便就會通暢。(心臟和小腸表裡相連。)通暢了,則諸經的火邪都會從心水下降。因此,經血就會流下,乳汁就會通暢。(火氣不內亢,經血就會調暢,乳汁就會通暢。)破血、除煩熱。(熱氣除去,血就會破。血破了,煩熱就會消除。)止煩躁、止疼痛。(心熱清除了,煩躁就會消除,疼痛就會停止。)排膿生肌。(心熱消除,氣血得到滋養,肌肉就會生長。)關節暢通、活動自如。(心竅通暢,經絡就會運行流暢。)

故關節亦通。)並凡因於濕熱而成者。無不藉此以為開導。此雖類澤瀉同為滲利。但君火動則宜木通。相火動則宜澤瀉也。惟神氣虧損。汗多外出。及虛弱孕婦者切忌。以性通利故耳。

白話文:

所以關節也會通暢。)而且凡是因濕熱而成的,沒有不藉此來疏通的。雖然這類似澤瀉同是利尿。但肝火旺盛則宜用木通。腎火旺盛則宜用澤瀉。只有精神氣血虧損。汗液多往外出。以及虛弱的孕婦切忌使用。因為它的特性是通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