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五·諸方 (7)
卷之五·諸方 (7)
1. 除瘟方
干艾煎,治瘟疫頭痛,壯熱脈盛。
干艾葉(三升)
水一斗,煮一升,頓服取汗。
松峰按:水酒以升斗計,不行於今久矣,況艾葉乎?用時艾葉計以錢,水計以盅可耳。
椿皮煎,治瘟疫頭痛壯熱,初得二三日者。
生椿皮(一升,切)
水二升半,煎,每服八合。
松峰云:椿系香椿。今之臭椿乃樗耳。
蒿柳汁,治瘟疫傷寒,不論日之多少。
黃蒿心(七個),柳條心(七個)
入碗內搗爛,(或少加水亦可。)濾去渣,用雞子一個,飛金三帖,和汁攪勻,令病人一口吸盡,隨即炒鹽半碗,研細羅下,用手蘸鹽,將病人胸腹並前後心遍擦,再速用黃蒿、柳條熬滾水,將病人周身蕩之。照方如是者三次,立時發汗而痊。
呂祖塞鼻丹,歌曰:沉香木香(皆末)共乳香,硼砂皂角共良薑,細辛當歸各等分,巴豆川椒及麝香;又加硃砂雄黃等,血蠍硇砂熟棗穰,(搗爛。)每粒丸成桐子大,呼吸補瀉便離床;口含冷水面朝上,(仰臥。)不問輕重一炷香,祖師留下靈丹藥,諸病聞之自安康。(用此藥治瘟疫亦可,故選入。治瘟疫應去巴豆。)
人馬平安行軍散
明雄,硃砂,火硝,枯礬,乳香(去油),兒茶,冰片,麝香,硼砂,沒藥(去油)
各等分,共為細末。點大眼角,男左女右。冰麝少加亦可。一點絞腸痧,二點氣腰痛,三點重傷風,四點蟲蠍傷,五點火眼發,六點走風痛,七點急心痛,八點急頭痛,九點火牙痛,十點牛馬驢。
神柏散,治瘟疫。用廟社中西南柏樹東南枝,(疑用嫩枝帶葉者)。曬乾研末。新汲水下二錢,日三次。
六合定中丸
蘇葉(二兩,炒),宣木瓜(二兩,微炒),真藿香(二兩,帶梗),子丁香(一兩,研,毋見火),白檀(一兩),香薷(一兩,曬,不見火),木香(一兩,不見火),甘草(一兩,微炒),
共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椒大。每服二錢。一治胸膈飽悶,用生薑二片,煎水服。一嘔吐用滾水半盅,對薑汁少許服。一霍亂用生薑二片煎水,加炒鹽五分服。一不服水土,煨姜三片,煎水服。一絞腸痧,炒鹽水煎服。一泄瀉,生薑煎水服。
藕蜜漿,治時氣瘟症。生藕,搗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和勻,分作兩服。
生薑益元煎
益元散(三錢),生薑(三錢,搗)
黃酒、水各半盅,煎三滾,溫服即愈。除瘟解毒。
松峰云:方書每言一滾者,蓋言煎滾取下,落滾再煎,再落,如是者三。
天行病心悶,用水中苔搗取汁。
治瘟方,用紅糖入罐內,封固,蠟塞口,臘月浸糞坑中,二月取出,遇瘟疫,用水調服。
患疫忌葷一日。
牛桑飲,治餘熱不退,煩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牛蒡根,(生、搗汁)約五六合,空腹分二服,服訖,取桑葉一大把,炙黃水一升,煮五六合服,暖覆取汗。無葉用枝。
白話文:
除瘟方
干艾煎: 治療瘟疫引起的头痛、发热、脉象强盛。用干艾叶三升,加水一斗,煮成一升,一次服用,使其出汗。 (注:古方剂量单位与现代不同,现代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量。)
椿皮煎: 治療瘟疫引起的头痛、发热,病程在二三日內的患者。用生香椿皮一升,切碎,加水二升半煎煮,每次服用八合。 (注:古方中椿指香椿,而非臭椿。)
蒿柳汁: 治療瘟疫引起的伤寒,无论病程长短。用黄蒿心七个,柳条心七个,捣烂(可加少量水),过滤取汁,加入一个鸡蛋,打散后,病人一口喝下。之后用半碗炒盐研细后,用手指蘸盐涂抹病人胸腹部及前后心,再用黄蒿、柳条熬煮的水,擦拭病人全身。如此操作三次,即可迅速出汗痊癒。
呂祖塞鼻丹: (此方亦可用于治疗瘟疫,但需去除巴豆。) 歌诀中记载的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 (此处省略歌诀中的药方组成,因其为古代配方,现代人难以自行配置且风险较高。)
人馬平安行軍散: 用于多种症状,包括绞肠痧、气腰痛、重伤风、虫蝎伤、火眼、走风痛、急心痛、急头痛、火牙痛等。将药物研成细末,点于眼角,男左女右,根据症状点药数量不同。
神柏散: 治療瘟疫。用庙宇中西南方向柏树东南侧的枝叶(疑为嫩枝带叶),晒干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每日三次,用新汲水送服。
六合定中丸: 治療胸膈饱闷、呕吐、霍乱、水土不服、绞肠痧、泄泻等多种症状,用药组成和使用方法详见原文。
藕蜜漿: 治療时令瘟疫。将生藕捣汁一盅,加入蜂蜜一合,混合均匀,分两次服用。
生薑益元煎: 治疗瘟疫解毒。用益元散三钱,生姜三钱捣烂,黄酒、水各半盅煎煮三次,温服。
天行病心悶: 治疗天行病心闷,用水中苔捣汁服用。
治瘟方(紅糖法): 将红糖放入罐中密封,腊月放入粪坑中,二月取出,遇瘟疫时用水调服。(此方法需谨慎,不宜随意尝试。)
患疫忌葷一日: 患瘟疫期间忌食荤菜一日。
牛桑飲: 治療瘟疫后余热不退、口渴、四肢无力、不能进食等症状。用牛蒡根捣汁,空腹分两次服用,之后用炙黄的桑叶(或枝条)煎水服用,盖被取汗。
重要提示: 以上为古代医方,仅供参考,切勿自行使用。 中医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