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三·雜疫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疫 (8)

1. 解㑊類傷寒

(按《素問》尺脈緩澀,謂解㑊。音亦,與此處所講不同。)

解者,肌肉解散。㑊者,筋不束骨。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體骨節解散懈墮,倦怠煩痛,飲食不美,食不知味,俗呼為痧病。《內經》名為解㑊。其原因或傷酒中濕,感冒風寒,房事過多,婦人或經水不調,氣血不和,皆能為此,似痧病實非痧病也。治宜先蘸熱水打其臂膊裡面,或以麻蘸水刮之,刮打必皆令其皮紅紫為度,更宜針刺十宣、委中二穴出血,當服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

麝香,沉香,丁香,檀香(白者),香附,蓽茇,白朮,訶子(煨,去皮),硃砂,青木香,烏犀角(各二錢),薰陸香,龍腦(各一錢),安息香(二錢,為末,用無灰酒熬膏),蘇合油(入息香,內二錢)

共為細末,用安息膏並煉蜜丸如彈子,蠟包。用時溫水化服一丸。(丸用蠟包,不出氣為妙。)

白話文:

「解慆」指的是肌肉鬆弛,筋骨無法緊密結合。患者會感到似冷非冷,似熱非熱,四肢關節鬆散乏力,容易疲倦,全身痠痛,食慾不佳,食物在嘴裡都吃不出味道,民間常稱之為「痧病」。但在《內經》中被命名為「解慆」。此病症的可能成因包括:酗酒導致濕氣過重、受涼感風、性生活過度、女性月經不調、氣血運行失調等,雖然表面看似痧病,但實際上並非痧病。治療方法上,應先用熱水搓擦患者的上臂內側,或使用麻布沾水刮拭,直到皮膚呈現紅紫色為止。再進一步進行針灸,於「十宣」、「委中」兩穴放血,並且服用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的配方如下: 麝香、沉香、丁香、白檀香、香附、蓽茇、白朮、訶子(先烤一下去皮)、硃砂、青木香、烏犀角(以上各兩錢)、薰陸香、龍腦(以上各一錢)、安息香(兩錢,研磨成粉,再用無灰酒熬成膏狀)、蘇合油(加入安息香膏內,共兩錢)。

將所有材料混合後研磨成細末,加上安息香膏和煉蜜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最後用蠟紙包裝。服用時,用溫水溶解一顆藥丸即可。製成的藥丸若能完全密封,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