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30)
卷之二·論治 (30)
1. 小兒瘟疫
瘟疫盛行之時,小兒如有發熱等症,或可斷其為疫,倘瘟疫不行之年,而小兒忽感瘟疫,於何辨之哉?亦辨之於抖然身熱而已。第傷寒瘟疫皆身熱,又當細問乳母,曾否突然脫衣,洗浴入水,當風而寢等事,果實無感冒,方可向瘟疫上找尋。又必驗其有目赤便赤,舌乾苔黃黑,日晡潮熱,譫語斑黃,或大便秘結,或挾熱下利赤膠等症,方可斷其為瘟疫。若妄意雜症為瘟疫,則又失之矣。
吳又可專言俗醫妄意小兒瘟疫為雜症者,是隻見一邊矣。總之,辨小兒瘟疫是極難的事。
桃葉浴法,桃葉三四兩,熬水,日五六遍澆淋之。再用雄鼠屎微燒,取二枚,研,水和服。
二香散,(天行壯熱。)
木香(末,三分),檀香(末,三分)
清水和服。(仍用溫水調塗囟門。)
白話文:
在瘟疫肆虐的時期,如果小孩出現發燒等症狀,可以初步判斷他可能是感染了瘟疫。但如果在瘟疫未流行的年份,小孩突然呈現出瘟疫的症狀,該如何辨識呢?主要還是從他突然高燒的情況來辨別。然而,傷寒與瘟疫都有發燒的特徵,這時應詳細詢問孩子的母親,孩子是否突然脫衣、洗澡後立即入水、或是在風中睡覺等可能引發感冒的行為,如果確定沒有這些情況,才會考慮到瘟疫的可能性。此外,必須觀察孩子是否有眼睛紅、尿液紅、舌頭乾燥、舌苔黃黑、下午時刻體溫升高、說胡話、皮膚出現黃斑、或是大便乾結,或者伴有熱性下痢且帶血等症狀,才能確定他是得了瘟疫。如果輕率地將其它疾病誤認為瘟疫,那就錯了。
吳又可專門批評一般醫生將小兒瘟疫誤診為常見疾病的行為,這只看到了問題的一方面。總的來說,要正確診斷小兒瘟疫是非常困難的。
關於「桃葉浴法」,使用三到四兩的桃葉煮水,一天可多次用此水澆淋在孩子身上。再取少量燒過的雄鼠糞,研磨後用水調和,讓孩子服下。
「二香散」,適用於因流行病導致的高燒。
木香粉末三分,檀香粉末三分
用清水調和後服用,並可用溫水調勻後塗抹在孩子的囟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