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一 諸論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諸論 (3)

1. 論用藥第六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有毒無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每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也。

凡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又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之時,用意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及有毒、無毒、陰乾、曝乾、採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其相使、相畏七情,列之如下,處方之日,宜善究之。

白話文:

[討論用藥第六]

在上等的藥材共有一百二十種,我們稱之為「君藥」,主要目的是為了滋養生命,符合天地自然的運行法則。這些藥材沒有毒性,即使多服用、長期服用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想要達到減輕身體負擔、增強體力、防止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應該參考上等的藥材。

中等的藥材也有一百二十種,我們稱之為「臣藥」,主要是為了調理性情,以適應人類生活的需求。這些藥材可能含有毒性也可能無毒,需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使用。如果想要抑制疾病,補充虛弱的體質,應該參考中等的藥材。

下等的藥材有一百二十五種,我們稱之為「佐使藥」,主要是為了治療疾病,以適應地緣環境的影響。這些藥材大多含有毒性,不適合長期服用。如果想要去除體內的寒熱邪氣,擊破體內的積聚物,治癒疾病,應該參考下等的藥材。

上述的上、中、下三等藥材加起來共有三百六十五種,正好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應。再將這個數量加倍,一共可達到七百三十種藥材。

所有的藥材都有君、臣、佐、使的區分,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配藥的時候,一般建議使用一種君藥、兩種臣藥、三種佐藥、五種使藥,或者一種君藥、三種臣藥、九種佐使藥。

此外,還有藥材之間的陰陽搭配、親屬關係(如子母兄弟)、不同部位(如根莖花果)、植物礦物動物的不同。有的藥材可以單獨使用,有的藥材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一起使用,有的藥材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係,有的藥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的關係,有的藥材之間存在相互抵消的關係。總共有七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在配藥的時候,需要仔細考慮。在藥材之間存在相互制約或相互抵消的關係時,選擇這類藥材進行配伍是好的,但在藥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的關係時,就不宜使用這類藥材進行配伍。如果藥材本身具有毒性,可以選擇有相互制約關係的藥材來進行配伍,否則不宜將有相互排斥關係的藥材進行配伍。

此外,還有五種味道(酸、鹹、甜、苦、辣)和四種氣質(寒、熱、溫、涼),以及是否有毒、是否經過陰乾或曝曬、採集製造的時間、是否生熟、產地、真偽、新舊等特性,這些都各有其規範。對於藥材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排斥等七種關係,我們已經列在下面,希望大家在開立處方的時候,能夠深入研究。

2. 玉石上部

玉泉(畏款冬花)

玉屑(惡鹿角)

丹砂(惡磁石,畏鹹水)

曾青(畏菟絲子)

石膽(水英為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雲母(澤瀉為使,畏鮀甲及流水,惡徐長卿)

鍾乳(蛇床子、菟絲子為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朴硝(畏麥句姜),

硝石(火為使,惡苦參、苦菜,畏女菀),

芒硝(石葦為使,惡麥句姜),

礬石(甘草為使,惡牡蠣),

滑石(石葦為使,惡曾青),紫石英(長石為使,畏扁青、附子,不欲鮀甲、黃連、麥句姜)

白石英(惡馬目毒公)

赤石脂(惡大黃,畏芫花),

黃石脂(曾青為使,惡細辛,畏蜚蠊、扁青、附子)

白石脂(燕糞為使,惡松脂,畏黃芩)

太一餘糧(杜仲為使,畏鐵落、菖蒲、貝母)

白話文:

[玉石上部]

玉泉:使用時要小心,它與款冬花相剋。

玉屑:與鹿角相惡,不宜一同使用。

丹砂:與磁石相惡,且畏懼鹹水,使用時應注意。

曾青:與菟絲子相剋,使用時應避免。

石膽:適合與水英一同使用,但應避開牡桂、菌桂、芫花、辛夷和白薇,因為這些藥材與之相剋。

雲母:與澤瀉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需避免鮀甲和流水,以及徐長卿,因為這些藥材與之相惡。

鍾乳:可與蛇牀子和菟絲子一同使用,但與牡丹、玄石、牡蒙相惡,並畏懼紫石英和蘘草。

朴硝:畏懼麥句姜,使用時應避免。

硝石:可與火一同使用,但與苦參、苦菜相惡,且畏懼女菀。

芒硝:與石葦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應避免麥句姜。

礬石:與甘草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與牡蠣相惡。

滑石:與石葦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與曾青相惡。

紫石英:與長石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與扁青、附子相剋,且不希望與鮀甲、黃連、麥句姜一同使用。

白石英:與馬目毒公相惡。

赤石脂:與大黃相惡,且畏懼芫花。

黃石脂:適合與曾青一同使用,但與細辛相惡,且畏懼蜚蠊、扁青、附子。

白石脂:與燕糞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與松脂相惡,且畏懼黃芩。

太一餘糧:與杜仲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畏懼鐵落、菖蒲、貝母。

3. 玉石中部

水銀(畏磁石)

殷孽(惡防己,畏術)

孔公孽(木蘭為使,惡細辛)

陽起石(桑螵蛸為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子)

凝水石(畏地榆,解巴豆毒),

石膏(雞子為使,惡莽草、毒公)

磁石(柴胡為使,畏黃石脂,惡牡丹、莽草)

玄石(惡松脂、柏子仁、菌桂)

理石(滑石為使,畏麻黃)

白話文:

  1. 水銀:與磁石相剋。

  2. 殷孽:與防己不和,忌用術。

  3. 孔公孽:宜與木蘭同用,但與細辛不和。

  4. 陽起石:宜與桑螵蛸同用,但與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不和,畏菟絲子。

  5. 凝水石:畏地榆,但能解巴豆之毒。

  6. 石膏:宜與雞蛋同用,但與莽草、毒公不和。

  7. 磁石:宜與柴胡同用,但畏黃石脂,與牡丹、莽草不和。

  8. 玄石:與松脂、柏子仁、菌桂不和。

  9. 理石:宜與滑石同用,但畏麻黃。

4. 玉石下部

青琅玕(得水銀良,畏雞骨,殺錫毒)

礜石(得火良,棘針為使,惡虎掌、毒公、鶩屎、細辛畏水)

特生礜石(得火良,畏水)

方解石(惡巴豆)代赭(畏天雄)

大鹽(漏蘆為使)

白話文:

[玉石類下部]

青琅玕(與水銀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要避免與雞骨同用,能解錫的毒性)

礜石(需經過火煉才能發揮其效,可用棘針輔助使用,不宜與虎掌、毒公、鶩屎、細辛一起使用,其中細辛單獨遇水效力會減弱)

特生礜石(需經過火煉才能發揮其效,要避免與水接觸)

方解石(不宜與巴豆一同使用)

代赭石(使用時要避免與天雄一起)

大鹽(可與漏蘆一同使用)

5. 草藥上部

六芝(薯蕷為使,得發良,惡恆山,畏扁青、茵陳)

天門冬(垣衣、地黃為使,畏曾青)

麥門冬(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術(防風、地榆為使)

女萎、葳蕤(畏滷鹼)

乾地黃(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菖蒲(秦艽、秦皮為使,惡地膽、麻黃)

遠志(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殺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蜚蠊、藜蘆、齊蛤)

澤瀉(畏海蛤、文蛤)

薯蕷(紫芝為使,惡甘遂)

菊花(朮、枸杞根、桑根白皮為使)

甘草(朮、乾漆、苦參為使,惡遠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人參(茯苓為使,惡溲疏,反藜蘆)

石斛(陸英為使,惡凝水石、巴豆,畏白殭蠶、雷丸)

牛膝(惡螢火、龜甲、陸英,畏車前)

細辛(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耆,畏滑石、硝石,反藜蘆)

獨活(蠡實為使)

柴胡(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菴䕡子(荊子、薏苡仁為使,惡細辛、乾薑)

菥蓂子(得荊子、細辛良,惡乾薑、苦參)

龍膽(貫眾為使,惡防葵、地黃)

菟絲子(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使,惡雚菌)

巴戟天(覆盆子為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蒺藜子(烏頭為使)

防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殺附子毒)

絡石(杜仲、牡丹為使,惡鐵落,畏菖蒲、貝母)

黃連(黃芩、龍骨、理石為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皮,畏款冬,勝烏頭,解巴豆毒)

沙參(惡防己,反藜蘆)

丹參(畏鹹水,反藜蘆)

天名精(垣衣為使)

決明子(蓍實為使,惡大麻子)

芎藭(白芷為使)

續斷(地黃為使,惡雷丸)

黃耆(惡龜甲)

杜若(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

蛇床子(惡牡丹、巴豆、貝母)

茜根(畏鼠婦)

飛廉(得烏頭良,惡麻黃)

薇銜(得秦皮良)

五味子(蓯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

白話文:

[草藥上部]

  1. 六芝:可用薯蕷來增強其效果,但與恆山相剋,且忌用扁青、茵陳。

  2. 天門冬:垣衣、地黃可增強其效果,但忌用曾青。

  3. 麥門冬:地黃、車前可增強其效果,與款冬、苦瓠相剋,忌用苦參、青蘘。

  4. 術:防風、地榆可增強其效果。

  5. 女萎、葳蕤:忌用鹵鹼。

  6. 乾地黃:麥門冬、清酒可增強其效果,與貝母相剋,忌用蕪荑。

  7. 菖蒲:秦艽、秦皮可增強其效果,與地膽、麻黃相剋。

  8. 遠志:茯苓、冬葵子、龍骨可增強其效果,能解天雄、附子之毒,忌用真珠、蜚蠊、藜蘆、齊蛤。

  9. 澤瀉:忌用海蛤、文蛤。

  10. 薯蕷:紫芝可增強其效果,與甘遂相剋。

  11. 菊花:朮、枸杞根、桑根白皮可增強其效果。

  12. 甘草:朮、乾漆、苦參可增強其效果,與遠志相剋,忌用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13. 人參:茯苓可增強其效果,忌用溲疏,忌用藜蘆。

  14. 石斛:陸英可增強其效果,忌用凝水石、巴豆,忌用白殭蠶、雷丸。

  15. 牛膝:忌用螢火、龜甲、陸英,忌用車前。

  16. 細辛:曾青、棗根可增強其效果,與狼毒、山茱萸、黃耆相剋,忌用滑石、硝石,忌用藜蘆。

  17. 獨活:蠡實可增強其效果。

  18. 柴胡:半夏可增強其效果,與皁莢相剋,忌用女菀、藜蘆。

  19. 菰子:荊子、薏苡仁可增強其效果,與細辛、乾薑相剋。

  20. 蓂蓂子:荊子、細辛可增強其效果,與乾薑、苦參相剋。

  21. 龍膽:貫眾可增強其效果,與防葵、地黃相剋。

  22. 菟絲子:酒可增強其效果,薯蕷、松脂可增強其效果,與雚菌相剋。

  23. 巴戟天:覆盆子可增強其效果,忌用朝生,忌用雷丸、丹參。

  24. 蒺藜子:烏頭可增強其效果。

  25. 防風:與乾薑、藜蘆、白蘞、芫花相剋,能解附子之毒。

  26. 綜石:杜仲、牡丹可增強其效果,忌用鐵落,忌用菖蒲、貝母。

  27. 黃連:黃芩、龍骨、理石可增強其效果,與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皮相剋,忌用款冬,能勝過烏頭,能解巴豆之毒。

  28. 沙參:忌用防己,忌用藜蘆。

  29. 丹參:忌用鹹水,忌用藜蘆。

  30. 天名精:垣衣可增強其效果。

  31. 決明子:蓍實可增強其效果,忌用大麻子。

  32. 芎藭:白芷可增強其效果。

  33. 續斷:地黃可增強其效果,忌用雷丸。

  34. 黃耆:忌用龜甲。

  35. 杜若:辛夷、細辛可增強其效果,忌用柴胡、前胡。

  36. 蛇牀子:忌用牡丹、巴豆、貝母。

  37. 茜根:忌用鼠婦。

  38. 飛廉:烏頭可增強其效果,忌用麻黃。

  39. 薇銜:秦皮可增強其效果。

  40. 五味子:蓯蓉可增強其效果,與葳蕤相剋,能勝過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