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編輯

《運氣要訣》~ 正文 (8)

回本書目錄

正文 (8)

1. 南北政年脈不應歌

天地之氣行南北,甲己一運南政年,其餘四運俱為北,少陰隨在不應占。北政反診候不應,姑存經義待賢參。從違非失分微甚,尺反陰陽交命難。

【注】天地之氣,謂三陰三陽,司天、在泉,左間、右間之客氣也。客氣行南政之歲,謂之南政;行北政之歲,謂之北政。南政之歲,惟甲己一運,其餘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四運,俱為北政之年也。少陰隨在不應占者,謂少陰君火客氣,隨在司天、在泉、左間、右間加臨之位,主占其脈不應於診也。應於診者,即經曰:少陰之至,其脈鉤。

不應者,謂脈不鈞也。南政之年,少陰司天,則主佔兩寸不應,在泉則主佔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其天左間則少陰,主占右寸不應;太陰司天,其天右間則少陰,主占左寸不應;厥陰在泉,其泉左間則少陰,主占左尺不應;太陰在泉,其泉右間則少陰,主占右尺不應,此皆在客氣少陰之位也。北政之年,則反診候其不應,皆在客氣陽明之位。

如少陰司天,則主佔兩尺不應;在泉則主佔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其天左間則少陰,主占左尺不應;太陰司天,其天右間則少陰,主占右尺不應;厥陰在泉,其泉左間則少陰,主占右寸不應;太陰在泉,其泉右間則少陰,主占左寸不應。然南政十二年,北政四十八年,其南政候以正診,北政候以反診,應與不應之理,熟玩經文,總令人難解,姑存經義,以待後之賢者參詳可也。不應之部不應者,則為得其氣而和也。

不應之部反應者。則為違其氣而病也。應左而右,應右而左者,則為非其位。應上而下,應下而上者,則為失其位,皆主病也,而有微甚之別。甚者即尺寸反陰陽交也,謂少陰之脈,當寸不應反見於尺,當尺不應反見於寸,是為尺寸反,子、午、卯、酉年有之;少陰之脈,當左不應,反見於右,當右不應,反見於左,是為陰陽交,辰、戌、醜、未、寅、申、巳、亥年有之。皆主死,故曰命難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如下:

天地之間的氣運循環於南北兩方,當甲己之年,氣運向南,稱為南政年。而其他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四年份,氣運均向北,稱為北政年。其中,無論在哪個方位,少陰君火的客氣並不一定會顯現在脈象中。如果少陰君火的客氣在司天、在泉、左右間的位置,脈象卻沒有相應的特徵,那便是脈象不應。

在南政年中,如果少陰在司天的位置,則兩寸脈象不應;若在在泉的位置,則兩尺脈象不應。同理,如果厥陰在司天的位置,而少陰在天左間,則右寸脈象不應;如果太陰在司天的位置,而少陰在天右間,則左寸脈象不應。同樣地,如果厥陰在在泉的位置,而少陰在泉左間,則左尺脈象不應;如果太陰在在泉的位置,而少陰在泉右間,則右尺脈象不應。這些情況都出現在少陰客氣的位置上。

然而在北政年中,則需要反向診斷,找出脈象不應的情況,通常這些情況都出現在陽明客氣的位置。例如,如果少陰在司天的位置,則兩尺脈象不應;若在在泉的位置,則兩寸脈象不應。同理,如果厥陰在司天的位置,而少陰在天左間,則左尺脈象不應;如果太陰在司天的位置,而少陰在天右間,則右尺脈象不應。同樣地,如果厥陰在在泉的位置,而少陰在泉左間,則右寸脈象不應;如果太陰在在泉的位置,而少陰在泉右間,則左寸脈象不應。

南政年有十二年,北政年有四十八年,對於脈象應與不應的規律,需深入研究經典才能理解。一般來說,脈象不應的部位沒有脈象反應,表示身體氣血和諧;脈象應出現的地方反而沒有脈象反應,則可能表示氣血失調或疾病。如果脈象應該在左側卻出現在右側,或應該在右側卻出現在左側,或者應該在上方卻出現在下方,或應該在下方卻出現在上方,都表示脈象位置錯誤,可能預示著疾病,且疾病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更嚴重的情況是脈象在尺寸上反轉,例如少陰脈象應該出現在寸部卻出現在尺部,或者應該出現在尺部卻出現在寸部,這種情況在子、午、卯、酉年比較常見;或者脈象在左右方向上反轉,例如少陰脈象應該出現在左側卻出現在右側,或者應該出現在右側卻出現在左側,這種情況在辰、戌、醜、未、寅、申、巳、亥年比較常見。這些都是預示死亡的脈象,因此被稱為「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