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要訣》~ 正文 (7)
正文 (7)
1. 起主客定位指掌歌
掌中指上定司天,中指根紋定在泉,順進食指初二位,四指四五位推傳,司天即是三氣位,在泉六氣位當然,主以木火土金水,客以陰陽一二三。
【注】左手仰掌,以中指上頭定司天之位,中指根紋定在泉之位。順進食指三節紋,定初之氣位,頭節紋定二之氣位。中指上頭定三之氣位,即司天之位也。第四指頭節紋定四之氣位,二節紋定五之氣位。中指根紋定六之氣位,即在泉之位也。主氣以木火土金水者,五氣順布之五位也。
故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濕土;五之氣,陽明燥金;六之氣,太陽寒水。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復生木,順布相生之序,一定不易者也。客氣以一二三名之者,三陰三陽六氣加臨也。故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
是一生二,二生三,三複生一,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六步升降之次每歲排取也。以此定位,主氣客氣,瞭然在握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如何利用手掌來定位每年的主氣與客氣,也就是自然界每年的氣候變化。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來理解:
首先,將左手掌心向上,以中指指尖的位置來確定「司天」的位置,而中指根部的紋理則代表「在泉」的位置。
接著,順著手指往食指方向看,食指的第一節紋路代表的是「初之氣」的位置,而食指頭節的紋路則是「二之氣」的位置。回到中指的指尖,它同時也是「三之氣」的位置,即「司天」位置。第四指(無名指)的頭節紋路代表「四之氣」的位置,而第二節紋路則代表「五之氣」的位置。「六之氣」的位置,就是之前提到的中指根部紋理,也就是「在泉」的位置。
主氣方面,我們用五行的順序來表示:木、火、土、金、水。這五個位置分別對應了五個氣候,分別是:
- 厥陰風木:初之氣;
- 少陰君火:二之氣;
- 少陽相火:三之氣;
- 太陰濕土:四之氣;
- 陽明燥金:五之氣;
- 太陽寒水:六之氣。
這些氣候的順序是相生的,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最後水又回過來生木,形成一個循環。這種順序是固定不變的。
客氣部分,我們用陰陽的一、二、三來表示,分別代表六種氣候的加臨,即:
- 厥陰為一陰;
- 少陰為二陰;
- 太陰為三陰;
- 少陽為一陽;
- 陽明為二陽;
- 太陽為三陽。
這代表了陰極生陽,陽極生陰,以及六種氣候的升降次序,每年都會循序發生。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主氣和客氣的位置,對於理解每年的氣候變化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2. 天符太乙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歌
天符中運同天氣,歲會本運臨本支,四正四維皆歲會,太乙天符符會俱。同天符與同歲會,泉同中運即同司,陰歲名曰同歲會,陽年同天符所知。
【注】天符者,謂中運與司天之氣同一氣也。如木運木司天,丁巳、丁亥也;火運火司天,戊子、戊午、戊寅、戊申也;土運土司天,己丑、己未也;金運金司天,乙卯、乙酉也;水運水司天,丙辰、丙戌也,共十二年。歲會者,謂本運臨本支之位也。如木運臨卯,丁卯年也;火運臨午,戊午年也;金運臨酉,乙酉年也;水運臨子,丙子年也,此是四正。土運臨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也,此是四維,共八年。
太乙天符者,謂天符之年,又是歲會,是天氣、運氣、歲支三者俱會也。如己丑、己未,中運之土,與司天土同氣,又土運臨丑未也。乙酉中運之金,與司天金同氣,又金運臨酉也。戊午中運之火,與司天火同氣,又火運臨午也。共四年。同天符、同歲會者,謂在泉之氣,與中運之氣,同一氣也。
以陽年名曰:同天符,如木運木在泉,壬寅、壬申也;土運土在泉,甲辰、甲戌也;金運金在泉,庚子、庚午也。以陰年名曰:同歲會,如水運水在泉,辛丑、辛未也;火運火在泉,癸卯、癸酉、癸巳、癸亥也,共十二年。此氣運符會之不同,人不可不知也。右天符十二年,太乙天符四年,歲會八年,同天符六年,同歲會六年。
然太乙天符四年,己同在天符十二年中矣。歲會八年,亦有四年同在天符中矣。合而言之,六十年中只得二十八年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講述了「天符」、「太乙天符」、「歲會」、「同天符」和「同歲會」的概念及其相互關係。
「天符」指的是中運(五行運行)與司天之氣(每年主導的氣候特徵)屬性相同的情況,例如木運逢木司天的丁巳、丁亥年,或土運逢土司天的己丑、己未年等,共計十二年。
「歲會」則是指中運正好處於其對應地支位置的年份,比如木運落在卯位的丁卯年,火運落在午位的戊午年等,包括了四正(子、午、卯、酉)和四維(辰、戌、醜、未)兩種情況,總共八年。
「太乙天符」是「天符」和「歲會」同時出現的情況,即中運、司天之氣和歲支三者屬性一致,如己丑、己未年的土運與土司天氣及醜未地支相合,共四年。
「同天符」和「同歲會」分別指陰年和陽年中,中運與在泉之氣(下半年主導氣候)屬性相同的情況。其中,「同天符」出現在陽年,如木運木在泉的壬寅、壬申年;而「同歲會」出現在陰年,如水運水在泉的辛丑、辛未年,共計十二年。
以上各種情況合計六十年中僅有二十八年出現,其中「太乙天符」的四年已包含在「天符」的十二年中,而「歲會」的八年中也有四年與「天符」重疊。因此,實際上這些特殊年份並非每年都出現,而是間隔出現,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和規律性。
3. 執法行令貴人歌
天符執法犯司天,歲會行令犯在泉,太乙貴人犯天地,速危徐持暴死占。二火相臨雖相得,然有君臣順逆嫌,順則病遠其害小,逆則病近害速纏。
【注】邪之中人,在天符之年,名曰中執法,是犯司天天氣。天,陽也;陽性速,故其病速而危也。邪之中人在歲會之年,名曰中行令,是犯在泉地氣。地,陰也;陰性徐,故其病徐而持也。邪之中人在太乙天符之年,名曰中貴人,是犯司天、在泉之氣。天地之氣俱犯,故其病暴而死也。
二火,君火、相火也,雖同氣相得,然有君臣順逆之嫌,不可不知也。君火,君也;相火,臣也,二火相臨,謂司天加臨中運六步,客主加臨,君火在上,相火在下,為君臨臣則順,順則病遠,其害小也。相火在上,君火在下,為臣犯君則逆,逆則病近,其害速也。
白話文:
【執法行令貴人歌現代譯文】
當邪氣侵犯人體,在‘天符’之年,這稱爲中了‘執法’,即冒犯了‘司天’的氣候。‘天’屬陽,陽性的特性是迅速,所以這種病症發作快且危險。邪氣在‘歲會’之年侵犯人體,這稱爲中了‘行令’,即冒犯了‘在泉’的地氣。‘地’屬陰,陰性的特性是緩慢,所以這種病症發展慢且持續。邪氣在‘太乙天符’之年侵犯人體,這稱爲中了‘貴人’,即冒犯了‘司天’和‘在泉’的氣候。天地之氣同時被侵犯,所以這種病症突發且致命。
‘二火’指的是‘君火’和‘相火’,雖同爲火性,但有君臣順逆之分,這是必須瞭解的。‘君火’如同君王,‘相火’如同臣子。‘二火’同時出現,是指‘司天’加臨於‘中運’的六步,‘客主’加臨,‘君火’在上,‘相火’在下,若君臨臣則爲順,順則病症遠離,危害較小。反之,‘相火’在上,‘君火’在下,爲臣犯君則爲逆,逆則病症靠近,危害快速纏身。
【註釋】
- ‘天符’、‘歲會’、‘太乙天符’:皆爲古代中醫理論中的術語,用於描述特定的年份。
- ‘司天’、‘在泉’:代表天與地的氣候。
- ‘君火’、‘相火’:中醫理論中的兩種火性,分別代表心火和肝火。
- ‘順逆’:順指符合自然規律,逆則反之,此用以描述疾病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