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要訣》~ 正文 (5)
正文 (5)
1. 運氣分主節令歌
大立雨驚春清穀,立滿芒夏小大暑,立處白秋寒霜立,小大冬小從頭數。初大二春十三日,三運芒種十日甫,四運處暑後七日,五運立冬四日主。
【注】天以六為節,謂以二十四氣六分分之,為六氣之六步也。地以五為制。謂以二十四氣五分分之,為五運之五位也。二十四氣,即大寒、立春、雨水、驚蟄,主初之氣也;春分、清明、穀雨、立夏,主二之氣也;小滿、芒種、夏至、小暑,主三之氣也;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主四之氣也;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主五之氣也;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主終之氣也。此主氣、客氣分主六步之時也。
大寒起,至春分後十二日,主初運也。春分十三日起,至芒種後九日,主二運也。芒種十日起,至處暑後六日,主三運也。處暑七日起,至立冬後三日,主四運也。立冬四日起,至小寒末日,主五運也。此主運客運分主五位之時也。
白話文:
從「大寒」開始,直到「春分」後的第十二天,這段期間是第一運的主導期。
從「春分」過後的第十三天起,一直到「芒種」後的第九天,這是第二運的主導期。
「芒種」過後的第十天開始,直到「處暑」後的第六天,這是第三運的主導期。
「處暑」過後的第七天起,直到「立冬」後的第三天,這是第四運的主導期。
從「立冬」過後的第四天開始,一直到「小寒」結束,這段時間是第五運的主導期。
再來,「主氣」與「客氣」的節令分配如下:
「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些節氣屬於第一氣。
「春分」、「清明」、「穀雨」、「立夏」,這些節氣屬於第二氣。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這些節氣屬於第三氣。
「大暑」、「立秋」、「處暑」、「白露」,這些節氣屬於第四氣。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這些節氣屬於第五氣。
最後,「小雪」、「大雪」、「冬至」、「小寒」,這些節氣屬於最終氣。
以上就是「主氣」和「客氣」在節令上的分配方式。
2. 五音主客太少相生歌
主運角徵宮商羽,五音太少中運取。如逢太徵太商年,必是少角少宮羽。若逢太角宮羽年,必是少商與少徵。以客取主太少生,以主定客重角羽。
【注】主運之音,必始角而終羽者,乃五音分主四時,順布之常序也。然陽年為太,陰年為少者,是五音四時太過不及之變化也。如逢戊年太徵,庚年太商之年,則主運初運,必是少角,二運則是太徵,三運必是少宮,四運則是太商,終運必是少羽也。若逢壬年太角,甲年太宮,丙年太羽之年,則主運初運則是太角,二運必是少徵,三運則是太宮,四運必是少商,終運則是太羽也。故曰太少皆以中運取,此是以客之中運取主之五運,太少相生之義也。
又以主之太少,定客之五運,太少相重之法,以發明相加相臨,太過不及之理也。
白話文:
五行對應的五音(角、徵、宮、商、羽)分別代表著運氣的主導力量。五行五音的循環,從角音開始,到羽音結束,這象徵著四季的自然更替,是一種常態的運作模式。然而,對於陰年和陽年來說,這種運作會有太過或不及的變化。例如,在太徵或太商的年份裡,運氣的起始必定是少角,接著纔是太徵,再來是少宮,然後是太商,最後則是少羽。同樣地,如果遇到太角、太宮或太羽的年份,起始的運氣就會是太角,接著是少徵,然後是太宮,再來是少商,最後則是太羽。
所以,無論是太過還是不及,都必須根據年份中的中運來判斷,這是根據客觀環境中的中運來判斷主導運氣的五運,理解太過和不及之間的相互生成關係。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主導的太過或不及來確定客觀環境中的五運,這就是所謂的「相加相臨」,即太過和不及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揭示了其間深層次的運作原理。
換句話說,這段文字強調的是,五行五音的運作,會受到年份陰陽屬性的影響,進而產生太過或不及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會進一步影響到個人的健康和周遭的環境。因此,理解這些運作規律,對於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3. 五運齊化兼化六氣正化對化歌
運過勝己畏齊化,不及乘衰勝己兼。太過被克不及助,皆為正化是平年。氣寅午未酉戌亥。正司化令有餘看。子醜卯辰巳申歲。對司化令不足言。
【注】五運之中運,統主一年之運也。中運太過則旺,勝己者則畏其盛,反齊其化矣。如太宮土運,反齊木化;太角木運,反齊金化;太商金運,反齊火化;太微火運,反齊水化;太羽水運,反齊土化也。即經所謂畏其旺,反同其化,薄其所不勝也。中運不及則弱,勝己者,則乘其衰,來兼其化矣。
如少宮土運,木來兼化;少角木運,金來兼化;少商金運,火來兼化;少徵火運,水來兼化;少羽水運,土來兼化,即經所謂乘其弱,來同其化,所不勝薄之也。中運戊辰陽年,火運太過,遇寒水司天,則為太過被制;中運乙卯陰年,金運不及。遇燥金司天,則為同氣;中運辛卯陰年,水運不及,則為相生;俱為不及得助。
凡遇此類,皆為正化平和之年也。
氣者,六氣之客氣,統一歲之司化之氣也。如厥陰司巳亥,以厥陰屬木,木生於亥,故正化於亥,對化於巳也。少陰司子午,以少陰為君火,當正南離位,故正化於午,對化於子也。太陰司丑未,以太陰屬土居中,旺於西南未宮,故正化於未,對化於醜也。少陽司寅申,以少陽屬相火,位卑於君火,火生於寅,故正化於寅,對化於申也。
陽明司卯酉,以陽明屬金,酉為西方金位,故正化於酉,對化於卯也。太陽司辰戌,以太陽為水,辰戌屬土,然水行土中,而戌居西北,屬水漸王之鄉,是以《洪範》五行,以戌屬水,故正化於戌,對化於辰也。是以寅、午、未、酉、戌、亥為正化。正化者,令之實,主有餘也。
子、醜、卯、辰、巳、申為對化。對化者,令之虛,主不足也。
白話文:
五運(木、火、土、金、水)在運行過程中,若某一行處於太過旺盛的狀態,會因為過於強大而產生畏懼,導致它們會去平衡或調節自己,以避免過度強盛。例如:如果土運太過旺盛,就會去平衡木運;木運太過旺盛,就會去平衡金運;金運太過旺盛,就會去平衡火運;火運太過旺盛,就會去平衡水運;水運太過旺盛,就會去平衡土運。
另一方面,如果五運中某一行處於較弱的狀態,那麼剋制它的那一行就會乘機去影響或兼併它。例如:土運若較弱,木運就會影響它;木運若較弱,金運就會影響它;金運若較弱,火運就會影響它;火運若較弱,水運就會影響它;水運若較弱,土運就會影響它。
當中運(五運中的一種)在特定的年份(如戊辰陽年或乙卯陰年等)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或幫助時,這種情況也被視為正常的運作模式。這些情況都被認為是「正化」,即自然界的平衡和平和狀態。
六氣(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則是指一年中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它們各自在不同的月份表現出「正化」與「對化」的特性。「正化」通常發生在寅、午、未、酉、戌、亥這幾個月份,代表的是氣候的實或有餘;而「對化」則發生在子、醜、卯、辰、巳、申這幾個月份,代表的是氣候的虛或不足。這些正化和對化的現象,共同維繫著自然界氣候的平衡。
總結來說,五運與六氣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的表現,構成了中醫學中對於自然界運行規律的理解,這種理解被應用於診斷疾病和治療策略的制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