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指南》~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是書原本吳鞠通溫病條辨。參以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效秘傳。薛生白溫熱贅言。及葉薛繆三家醫案。王孟英五種章雅堂醫撮諸書。略短取長刪繁就簡。書中但言見何證宜用何方。以期明白易曉。而於古人因證立方之奧旨。未能一一詳著。如有好學深思之士。取諸原書。參觀互證。則知是編一方一論。悉皆酌古准今。絲絲入扣矣。
一黃坤載陳修園兩家醫書。近世頗有好之者。按兩君學問淵雅。於傷寒金匱不無發明。惟泥古太過喜為大言高論。其於溫病治法仍襲傷寒論及防風通聖散諸方。用之每多僨事。切勿輕信其言。致為所誤。
白話文:
這本書原本是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並參考了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效秘傳》、薛生白《溫熱贅言》、葉薛繆三家醫案、王孟英《五種章雅堂醫撮》等書籍,取其精華,簡化繁瑣,只講述各種症狀應用的方劑,力求通俗易懂。但古人根據症狀制定方劑的精髓並未一一詳述。若有學識淵博、勤于思考者,可以參考原書互相印證,便會明白本書每一條方劑論述,都是根據古法並結合現代醫學,精準切合。
黃坤載和陳修園的醫書,近來頗受推崇。他們學識淵博,對傷寒金匱有獨到見解,但過於拘泥古法,喜歡夸夸其談。他們的溫病治療方法,仍然沿用傷寒論及防風通聖散等方劑,使用起來常常事與願違,不可輕信其言,以免誤事。
一新安呂心齋採取陳三錫二分晰義。楊慄山寒溫條辨。成溫疫條辨摘要一卷。醫者以其簡便往往奉為枕秘其書所列升降散神化散等方。實不能盡美盡善。與是編所本之吳氏溫病條辨書名相似而精粗迥別。幸勿誤認。
一吳又可以達原飲治溫。吳鞠通陳修園皆斥其非。章雅堂則謂溫病中確有一種邪踞募原之證。投以又可達原飲立效。但其餘諸方。不如鞠之精細耳。今依章說補列達原飲證治。聊備一格。然必細審病情舌色。確係邪在募原者。方可用之。未可一概濫投也。
一吳鞠通書附有秋燥寒濕二門原因溫病連類而及。此書意取簡明。但載溫病。他不贅敘者閱。苟欲博考則自有鞠通原書在。
白話文:
新安呂心齋收集了陳三錫的《二分晰義》,楊慄山的《寒溫條辨》以及成溫疫條辨的摘要,這些簡便易行的方劑,醫者往往奉為秘方,其中包括升降散、神化散等。但這些方劑並非盡善盡美,且書名與吳氏的《溫病條辨》相似,卻精粗迥異,切勿誤認。
吳又可的達原飲可用于治疗溫病,吳鞠通和陳修園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章雅堂則認為溫病中確實有邪氣踞於募原的證狀,用達原飲可以見效。但與鞠通的精細方劑相比,其他方劑就略遜一籌了。現在根據章雅堂的說法,補列達原飲的證治,以備一格。但必须仔细审察病情和舌色,确认确实是邪氣在募原者,才能使用。不可一概而论,滥用此方。
吳鞠通的書中附有秋燥寒濕二門,從溫病的原因延伸到其他病症。這本書意在簡明,但只記載了溫病,其他内容他并没有赘述。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可以參考鞠通的原著。
一鞠通書所載諸方。皆按古方分兩。總煎分服。初學不免眩惑。今照時行分劑。量加改定。間有一二必須總煎者。仍從其舊一治溫諸法。除於兩卷分列外。復擇其切要者。總述要略十八則。附諸卷末。以為全書之殿。
一凡書中雙行細注。俱繫緊要節目。及大有關係之戒律。務宜潛心細玩。慎勿忽視。
白話文:
這本書所記載的所有藥方,都按照古代方法分成兩份,煎好後再分開服用。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在按照现代的做法将药方分剂,并进行了修改。其中有一兩個必須要一起煎的藥方,還是按照舊方法處理。除了分列在兩卷中之外,還選取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总结成十八條要略,附在卷末,作為全書的總結。
書中雙行細注的部分,都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戒律,一定要仔细研读,不要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