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傑

《溫病指南》~ 序

回本書目錄

1.

溫病之與傷寒。猶水火冰炭之不相入也。世以治溫古無專書。襲治傷寒法治之。以溫熱之病。輒投以麻桂辛溫之劑。抱薪救火是自焚也。或者窮而思變。則又易以防風通聖之屬。雜苦寒攻下於溫散之中。不惟苦燥傷陰且有下早結胸引邪內陷之患。近世陳三錫別創升降神化散等方。

雖知力避辛溫。然於初起病在上焦即溷入中下二焦之品。譬之治盜不分良莠一例。剪屠寇雖滅而民亦傷矣。獨葉天士。薛生白諸先哲遵內經風熱淫於內治。以辛涼鹹寒之旨。立三焦分治之法。界限井然。深入軒岐閫奧。淮安吳鞠通復取兩賢緒論。觸類引伸。著為溫病條辨。窮源竟委綱舉目張至是而治溫之法始大備焉。

白話文:

溫病與傷寒之辨

溫病與傷寒,如同水火、冰炭,彼此不相容。世人因缺乏專門治療溫病的古籍,便以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溫病。遇到溫熱病症,便隨便使用麻黃、桂枝等辛溫藥物,如同抱薪救火,只會自焚。

有些人意識到問題所在,想要改變治療方法,便改用防風通聖等藥物,在溫散之中加入寒涼苦寒之品,進行攻下治療。然而,這不僅會苦燥傷陰,而且容易導致下早結胸,引邪內陷。

近世陳三錫別創了升降神化散等方劑,雖然刻意避開辛溫藥物,但在病症初起,上焦之時,就混入中下二焦的藥物。就好比抓賊卻不分良莠,一網打盡,雖然滅了寇賊,卻也傷了百姓。

獨葉天士、薛生白等先賢遵循《內經》中“風熱淫於內”的理論,運用辛涼鹹寒的藥物,建立了三焦分治法,界限分明,深入《內經》之精髓。

淮安吳鞠通繼承兩位先賢的論述,舉一反三,著成《溫病條辨》,深入探究病因,綱舉目張,至此,溫病的治療方法才算完備。

是書作於乾嘉之際。百餘年來流布南北效若桴鼓。光緒戊寅塗朗軒中丞重鋟於大梁全活不可勝計。顧以卷帙繁重習醫者憚於研索外邑荒陬知者。尤鮮每遇溫病仍沿舊法甚有盛暑染疴。猶目為傷寒者藥與病乖漫不加察其殺人何異操刃哉余客豫數十年目擊心傷久擬別輯簡編稍挽積習多事卒卒蓄志未償。

門人蕭吉甫夙精醫理願任編校之勞因與博採旁搜反復考訂越半載書成名曰溫病指南付之剞劂所冀見者。廣為傳布。務使僻壤窮鄉咸知信守庶幾跡斯民於仁壽永無疵癘夭札之虞是則區區之大願也夫光緒癸卯孟春山陰婁傑。

白話文:

這本書寫於乾隆、嘉慶年間,百餘年來在南北各地流傳,影響深遠,如同擊鼓傳令一般。光緒戊寅年(1878年),塗朗軒中丞在開封府重印此書,救治了不少病人。然而,由於卷帙繁重,學醫者卻害怕深入研究,而偏遠地區的醫生更少有人知道。每次遇到溫病,他們仍舊沿用舊法,甚至在盛暑患病時,還將之誤認為傷寒,用藥與病情不合,漫不經心,這種做法無異於殺人,實在令人痛心!我在豫地客居數十年,親眼目睹這些情況,心中十分難過,一直想編寫一部簡潔的版本,希望能稍稍挽回這種積習已久的錯誤,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我的學生蕭吉甫,早年就精通醫理,願意承擔編校的重任。他與我共同廣泛採集資料,反覆考證,歷時半年,終於完成了這本書,取名為《溫病指南》,並付諸印刷。希望讀者能廣為傳播,讓偏遠地區的人們都能了解和遵守其中的醫理,從而能夠長保健康,永免疾病折磨。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大的心願!

光緒癸卯年(1883年)孟春,山陰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