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擬用諸法

加白豆蔻三顆,去殼細研分沖。

乾薑宣其陽氣,附子制其陰勝,厚朴開其滯氣,蒼朮化其陰濕,草果治獨勝之寒,蜀漆逐盤結之瘧,佐以豆蔻,不惟透伏有功,抑且散寒化濕,施於牝瘧,豈不宜乎!

化痰順氣法,:(見前)

楂曲平胃法,:(見前)

驅邪辟祟法,:治鬼瘧寒熱日作,多生恐怖,脈來乍大乍小。

龍骨(三錢,煅),茯苓(三錢,雄黃染黃),茅蒼朮(一錢,土炒),廣木香(五分),柏子仁(三錢,正粒),石菖蒲(五分)

加桃葉七片為引。

(方解刪)

補氣升陽法,:治氣虛患瘧,寒熱汗多,倦怠食減。

西潞參(三錢,米炒),上黃耆(二錢,蜜炙),於潛術(二錢,米炒),粉甘草(五分,炙),廣陳皮(一錢五分),當歸身(二錢,酒炒),綠升麻(五分),柴胡梢(五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三枚為引。

此東垣補中益氣湯也。首用參、耆、朮、草以補其氣,陳皮以行其氣,弗使補而呆滯,俾其補而靈動也。當歸以活其血,血氣流行,則邪不能容矣。升、柴提其瘧邪,薑、棗和其營衛。此方治虛瘧,最為確當。

營衛雙調法,:治灑寒烘熱,脈濡且弱,虛瘧、勞瘧並宜。

嫩桂枝(一錢),黃耆皮(二錢,蜜炙),當歸身(一錢五分,土炒),白芍(一錢,土炒),西潞參(三錢),甘草(五分,炙)

加生薑二片,紅棗三個,煎服。

古人云:胃者衛之源,脾者營之本,今脾胃累虛而作寒熱者,宜以營衛雙調。故用桂、耆護衛,歸、芍養營,參、草補益胃脾,薑、棗調和營衛,此從源本立方,勿見寒熱,便投和解。

調中暢氣法,:

雙甲搜邪法,:治三日瘧,久纏不愈。

穿山甲(一錢,醋炙),鱉甲(一錢五分,炙),木賊草(一錢,去節),嫩桂枝(一錢),制首烏(三錢),鹿角霜(二錢),東洋人參(二錢),當歸身(二錢,土炒)

頭服輕煎,次服濃煎。

瘧邪深竄而成三瘧者,須此法也。穿山甲善竄之物,主搜深踞之瘧。鱉甲蠕動之物,最搜陰絡之邪。木賊中空而輕,桂枝氣薄而升,合而用之,不惟能發其深入於陰分之邪,而且能還於陽分之表。以何首烏養其陰也,鹿霜助其陽也,人參益其氣也,當歸補其血也,陰陽氣血並復,則瘧邪自無容身之地矣。

清宣溫化法,:治秋時晚發之伏暑,並治濕溫初起。

連翹(三錢,去心),杏仁(二錢,去皮尖研),栝蔞殼(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甘草(五分),佩蘭葉(一錢)

加荷葉二錢為引。

連翹寒而不滯,取其清宣;杏仁溫而不燥,取其溫化:蔞殼宣氣於上,陳皮化氣於中,上中氣分,得其宣化,則新涼伏氣,皆不能留;茯苓、夏、草,消伏暑於內;佩蘭、荷葉,解新邪於外也。

白話文:

擬用諸法

先將白豆蔻三顆去殼研磨成細粉,每次沖服一部分。

乾薑可以宣發陽氣,附子可以制約陰氣過盛,厚朴可以疏通鬱滯之氣,蒼朮可以化解體內陰濕,草果可以治療單純寒邪引起的瘧疾,蜀漆可以驅除瘧疾引起的盤結症狀。佐以豆蔻,不僅能透達表裡,而且能散寒化濕,用於治療婦女瘧疾,是很適合的。

化痰順氣法:(詳見前文)

楂曲平胃法:(詳見前文)

驅邪辟祟法:治療因鬼怪作祟引起的瘧疾,症狀為寒熱交替發作,患者常感到恐懼,脈象時快時慢。

處方:龍骨(三錢,煅燒)、茯苓(三錢,用雄黃染成黃色)、茅蒼朮(一錢,土炒)、廣木香(五分)、柏子仁(三錢,完整種子)、石菖蒲(五分),並加入桃葉七片引藥。

(方劑解釋略)

補氣升陽法:治療因氣虛引起的瘧疾,症狀為寒熱、多汗、倦怠、食慾減退。

處方:西潞參(三錢,米炒)、上黃耆(二錢,蜜炙)、於潛術(二錢,米炒)、粉甘草(五分,炙)、廣陳皮(一錢五分)、當歸身(二錢,酒炒)、綠升麻(五分)、柴胡梢(五分),並加入生薑二片、紅棗三枚引藥。

此方為東垣補中益氣湯的變方。主要使用人參、黃耆、蒼朮、甘草補益元氣,陳皮行氣,防止補益過度而氣滯,使補益效果靈活有效。當歸活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邪氣就無處藏身。升麻、柴胡疏散瘧邪,生薑、紅棗調和營衛之氣。此方治療氣虛型瘧疾,效果最佳。

營衛雙調法:治療寒熱往來,脈象濡弱的瘧疾,虛證瘧疾、勞倦瘧疾均適用。

處方:嫩桂枝(一錢)、黃耆皮(二錢,蜜炙)、當歸身(一錢五分,土炒)、白芍(一錢,土炒)、西潞參(三錢)、甘草(五分,炙),並加入生薑二片,紅棗三個煎服。

古人云:「胃為衛之源,脾為營之本。」脾胃虛弱導致寒熱發作的,宜用營衛雙調法治療。因此,本方用桂枝、黃耆保護衛氣,當歸、白芍滋養營血,人參、甘草補益脾胃,生薑、紅棗調和營衛。此方從根本入手,不必見到寒熱就使用和解之劑。

調中暢氣法:(方劑未列出)

雙甲搜邪法:治療三日瘧,久治不愈者。

處方:穿山甲(一錢,醋炙)、鱉甲(一錢五分,炙)、木賊草(一錢,去節)、嫩桂枝(一錢)、制首烏(三錢)、鹿角霜(二錢)、東洋人參(二錢)、當歸身(二錢,土炒)。

第一次服用時輕煎,第二次服用時濃煎。

瘧邪深入臟腑而導致三日瘧者,需用此法。穿山甲善於走竄,能搜剔深藏於臟腑的瘧邪;鱉甲具有蠕動作用,最善於搜除陰經絡中的邪氣;木賊中空而輕,桂枝氣味輕揚,兩藥合用,不僅能將深入陰分的邪氣引出,而且能使邪氣從陽分表散。何首烏滋養陰氣,鹿角霜補益陽氣,人參益氣,當歸補血,陰陽氣血都得到補充,則瘧邪自然無處藏身。

清宣溫化法:治療秋季晚發的伏暑,以及濕溫病初期。

處方:連翹(三錢,去心)、杏仁(二錢,去皮尖研)、栝蔞殼(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甘草(五分)、佩蘭葉(一錢),並加入荷葉二錢引藥。

連翹性寒而不滯,取其清熱宣泄;杏仁溫而不燥,取其溫化寒邪;栝蔞殼宣暢上焦之氣,陳皮化解中焦之氣,上中焦之氣得以宣通化解,則暑邪就不能久留;茯苓、半夏、甘草消解伏暑之邪;佩蘭、荷葉則解表散發新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