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溫病條辨》~ 問心堂温病條辨原序

回本書目錄

問心堂温病條辨原序

1. 問心堂温病條辨原序

夫立德立功立言,聖賢事也,瑭何人斯,敢以自任?緣瑭十九歲時,父病年餘,至於不起,瑭愧恨難名,哀痛欲絕,以為父病不知醫,尚復何顏立天地間,遂購方書,伏讀於苫塊之餘,至張長沙「外逐榮勢,內㤀身命」之論,因慨然棄舉子業專事方術。越四載,猶子巧官病温。

白話文:

建立功德,著書立說,這是聖賢做的事。我是什麼人,竟然敢自居此任?

原因是我在十九歲時,父親病臥一年有餘,彌留之際未能痊癒。我愧疚痛恨難以言表,悲痛欲絕。我想,父親病了,我卻不知醫術,還有什麼顏面立足於天地之間?於是,我購買醫書,在父親的病榻前勤奮攻讀。

直到讀到張長沙「摒棄外在浮華與名利,注重內在的身體健康和生命」的論述,我頓時興起豪情,放棄科舉業而專攻醫術。四年後,我的兒子巧官得了溫病。

初起喉痺,外科吹以冰硼散,喉遂閉,又遍延諸時醫治之,大抵不越雙解散人參敗毒散之外,其於温病治法,茫乎未之聞也,後至發黃而死。瑭以初學,未敢𡚶贊一詞,然於是證,亦未得其要領。葢張長沙悲宗族之死,作《玉函經》,為後世醫學之祖,奈《玉函》中之《卒病論》,亾於兵火,後世學者,無從倣效,遂至各起異說,得不償失。

白話文:

患了剛發作的喉嚨腫痛,外科醫生用冰硼散吹治,導致喉嚨完全閉塞,病人又遍尋各地的醫生求治,治療方法大致都不超出雙解散、人參敗毒散的範圍。對溫病的治療方法,醫生們是一竅不通,聽都沒聽過,最後病重至發黃而死。我學醫資歷淺,不敢妄加評論,但對於這種疾病,我也沒有掌握要點。大概是因為張長沙悲痛親人的死亡,寫出了《玉函經》,成為後世醫學的鼻祖,可惜《玉函經》中的《卒病論》在戰亂中失傳,後世的學者無從效仿,才導致眾說紛紜,得不償失。

又越三載,來遊京師,檢校《四庫全書》,得明季吳又可《温疫論》,觀其議論宏闊,實有發前人所未發,遂專心學步焉。細察其法,亦不免支離駁雜,大抵功過兩不相掩,葢用心良苦,而學術未精也。又遍考晉唐以來諸賢議論,非不珠璧琳琅,求一美備者,葢不可得,其何以傳信於來兹!瑭進與病謀,退與心謀,十閱春秋,然後有得,然未敢輕治一人。

白話文:

又過了三年,我來到京城,閱覽《四庫全書》,找到明朝吳又可的《溫疫論》。看到他的討論內容廣闊,確實提出了前人未曾提出的觀點,因此專心學習仿效他。

仔細研究他的方法,也不是沒有缺點,顯得太過雜亂,大體上功過參半,可能他用心良苦,但學術不夠精湛吧。我又廣泛查閱了從晉朝到唐朝以來諸位名醫的討論,雖說他們的見解如寶珠和美玉般珍貴,但要找出一位各方面都完美的,實在很難,怎麼能把他們的傳承可靠地傳給後人呢!

我白天向病人請教,晚上反省思考,經過十年的時間,纔有所領悟,但是不敢輕易醫治一個人。

癸丑歲,都下温疫大行,諸友強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壞病,幸存活數十人,其死於世俗之手者,不可勝數。嗚呼!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因有志採輯歷代名賢著述,去其駁雜,取其精微,間附己意,以及考驗,合成一書,名曰《温病條辨》,然未敢輕易落筆。

白話文:

癸丑年,京城爆發了大規模瘟疫,我的朋友們強行請我出面醫治。當時疫情嚴重,大多數患者已病入膏肓。在經過治療後,僥倖活下來的只有數十人,而死於其他醫生之手的患者,則多不勝數。唉!百姓何其無辜,沒死於疾病,反而死於醫生,可見有庸醫不如沒有醫生,學醫不精通,不如不學醫。因此,我發願收集歷代名醫的著作,去除其中駁雜的內容,取其精華,並加上自己的心得和考證,編成一本書,取名為《溫病條辨》,但一直不敢輕易動筆。

又歷六年,至於戊午,吾鄉~~,汪瑟庵先生促瑭曰:來歲己未濕土正化,二氣中温厲大行,子盍速成是書,或者有益於民生乎!瑭愧不敏,未敢自信,恐以救人之心,𫉬欺人之罪,轉相倣效,至於無窮,罪何自贖哉!然是書不出,其得失終未可見,因不揣固陋,黽勉成章就正,~~,海內名賢,指其疵謬,歷為駁正,將萬世賴之無窮期也。淮隂吳瑭自序。

白話文:

又過了六年,到了戊午年,我的家鄉~~,的汪瑟庵先生催促我說:「明年己未年是濕土正化的年份,那時濕氣和熱氣交加,疫病將會流行。你何不加快寫作這本書,也許可以造福百姓!」我慚愧自己才疏學淺,不敢自認有能力,恐怕會有救人的心卻犯了欺騙人的罪過,讓別人盲目效仿,罪過會無窮無盡,該如何贖罪?但是如果這本書不問世,它的優缺點就永遠無法得到檢驗,所以我冒昧自不量力,勉強寫完初稿,希望,~~等海內名醫指正其中的謬誤,徹底予以駁正,讓後世的人永遠受惠。淮陰吳瑭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