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暑疫全書》~ 卷三·暑病方論 (8)
卷三·暑病方論 (8)
1. 王宇泰復立清暑益氣變證加減法
如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發。陽氣伏於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當歸和血,少用黃柏以益真陰。
如脾胃不足之證,須少用升麻。蓋升麻乃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藥也,使行陽道,自脾胃中左遷;少陽行春令,生萬物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諸經右遷,生髮陰陽之氣,以滋春之和氣也。
如脾虛緣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氣受邪,為熱所傷。必用黃耆最多;甘草次之;人參又次之。三者皆甘溫陽藥也。蓋脾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之甘溫,以益皮毛之氣,而閉腠理,不令自汗而損元氣也。上喘氣短、懶言語,須用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用炙甘草以瀉火熱。
而補脾胃中元氣。然甘草最少者,恐滋滿也。若脾胃之急痛,並脾胃大虛,腹中急縮、腹皮急縮者,卻宜多用。經曰:「急者緩之」之義也。若從權治,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遷之邪堅盛,卒不肯退,反致項上及臀尻肉添而行陰道。故引之以行陽道,使清氣出地,右遷而上行,以和陰陽之氣也。
若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參;口乾嗌乾者,加乾葛。
如脾胃既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髮之氣,榮血大虧,榮氣伏於地中;陰火熾盛,日漸煎熬,血氣虧少。且心胞絡與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悗。悗者,心惑而煩悶不安也。是由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清濁相干,亂於胸中,使周身血氣逆行而亂。經曰:
「從下上者,引而去之。」故當加辛溫、甘溫之劑生陽,陽生而陰長也。或曰:「甘溫何能生血?又非血藥也?」曰:「仲景之法,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更加當歸和血,又宜稍加黃柏,以救腎水。蓋甘寒瀉熱火,火減則心氣得平而安也。如煩亂猶不能止,少加黃連以去之。
蓋將補腎水,使腎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陽氣也。
如氣浮心亂,則以硃砂安神丸鎮固之。得煩減,勿再服,以防瀉陽氣之反陷也。如心中痞,亦少加黃連。氣亂於胸,為清濁相干,故以陳皮理之,能助陽氣之升而分滯氣,又助諸甘辛為用。故長夏濕土、客邪火旺,可從權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散消其濕熱之氣。濕氣大盛。
主食不消化,故食減不知穀味。加炒曲以消之。更加五味子、麥門冬、人參,瀉火益肺氣,助秋損也。此三伏中長夏正旺之時之藥也。
按東垣意見精密,立方中和。清暑益氣湯,近世多宗之。然氣血虛弱之人,用之最宜;如遇強壯者,不能
白話文:
[王宇泰重新確立清暑益氣變證加減法]
如果心火過旺影響到脾臟,血液會受到火邪侵害,無法正常上升。陽氣被困在地下,地下指的是人的脾臟。這時必須使用當歸來調和血液,並少量使用黃柏來增強真陰。
對於脾胃功能不足的情況,需適量使用升麻。因爲升麻是調節足陽明太陰經絡的藥物,能使陽氣從脾胃中左遷,促進少陽行春令,這是萬物生長的基礎。再稍微添加柴胡,使諸經右遷,生髮陰陽之氣,滋養春天的和氣。
若脾虛是因爲心火過盛壓制了脾土,其次是肺氣受損,被熱邪傷害。此時,應大量使用黃芪,其次爲甘草,再次爲人參。這三種都是甘溫的陽藥。脾虛會導致肺氣先絕,因此使用甘溫的黃芪來增強皮膚的氣力,關閉毛孔,防止自汗導致元氣損耗。上氣喘促,氣息短促,懶於言語時,需要使用人參來補氣。心火壓制脾臟時,需要使用炙甘草來清熱解火,補充脾胃中的元氣。但甘草的使用量要控制,以免造成滿脹。對於脾胃急痛,或是脾胃大虛,腹部急劇收縮,腹皮緊縮的情況,可以多用些甘草,這是經文中所說的"急則緩之"的意思。如果需要權宜治療,可以加入升麻來引導,以防左遷的邪氣過於堅固,突然不肯退卻,反而導致項上及臀部肌肉增加,行陰道,因此引導它行陽道,讓清氣從地下升起,右遷並上行,以和諧陰陽之氣。
如果腹部脹滿,應去掉甘草;咳嗽嚴重,去掉人參;口乾喉幹,加入幹葛。
如果脾胃已經虛弱,無法上升,被陰火損傷了生髮之氣,榮血大量虧損,榮氣困於地下,陰火熾烈,日復一日煎熬,導致氣血虧少。心包絡與心主血,血量減少則心臟得不到滋養,導致心亂煩躁,這種病症稱爲“悗”。這是因爲清氣不上升,濁氣不下降,清濁相混,混亂於胸中,使得全身的氣血逆行而亂。根據古籍記載,從下向上湧的,應引導其下行。所以應該加入辛溫甘溫的藥物來生髮陽氣,陽氣旺盛則陰血也會增長。有人問,甘溫藥物怎麼能生血,它們又不是血藥。回答是,仲景的方法是用人參來補充血虛,陽氣旺盛就能產生陰血。此外,還應加入當歸來調和血液,適量添加黃柏以拯救腎水。甘寒的藥物可以清熱解火,火勢減弱則心氣得以平和。如果煩躁仍無法停止,可以少量添加黃連。
爲了補腎水,使腎水旺盛,心火自然下降,以支持地下的陽氣。
如果心神不寧,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來鎮定。症狀緩解後,不要再服用,以免過度消耗陽氣,導致反向內陷。如果感到胸悶,也可以少量添加黃連。胸部氣亂,是因爲清濁相混,所以用陳皮來調理,能夠幫助陽氣上升並分散滯氣,同時輔助其他甘辛藥物發揮作用。因此,在長夏溼土,客邪火旺的時候,可以適量添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散發溼熱之氣。溼氣過大,主食不易消化,食慾減退,味道感知降低,可以加入炒曲來幫助消化。再加上五味子、麥門冬、人參,瀉火益肺氣,幫助秋季損失。這些是三伏中長夏正旺時使用的藥物。
按照東垣的意見,處方精確細緻,清暑益氣湯近年來被廣泛採納。然而,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使用最爲適宜。但對於強壯者,可能無法取得效果,甚至助長溼火,必須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