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頭痛

按頭痛一證,有從外而入者,有從內而出者。從外而入者,風、寒、暑、濕、燥、火,六客之邪干之也。干於三陽,俱以表稱;干於三陰,俱以里論。(此指六客由外入內之謂,非指七情損傷,由內出外之謂。)三陽者何?一曰太陽頭痛,脈浮項強,發熱惡寒惡風是也。自汗惡風,主以桂枝湯

白話文:

關於頭痛,有從體外進入的,也有從體內發生的。從體外進入的,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致病因素造成的。它們侵犯到三陽,都表現為表證;侵犯到三陰,都表現為裡證。(這裡所說的"從外而入",指的是六種致病因素由外進入體內的情況,不是指七種情緒損傷由內發生的情況。)三陽是指什麼呢?第一種是太陽頭痛,脈浮而頸部緊強,有發熱惡寒怕風的症狀。自汗惡風,主要用桂枝湯治療。

惡寒無汗,主以麻黃湯,是順其本經之氣機也。二曰陽明頭痛,額前、眉稜、眼眶脹甚,脈長,惡熱,主以葛根湯,是順其本經之氣機也。三曰少陽頭痛,而兩側獨甚,寒熱往來,目眩口苦,主以小柴胡湯,是順其本經之氣機也。三陽之氣機順,邪不至入於內,而三陰即不病矣。

白話文:

  1. **惡寒無汗:**應使用麻黃湯,這是順應肺經的氣機。
  2. **陽明頭痛:**前額、眉骨、眼眶脹痛明顯,脈搏有力,怕熱,應使用葛根湯,這是順應胃經的氣機。
  3. **少陽頭痛:**兩側頭痛特別明顯,寒熱交替,頭暈口苦,應使用小柴胡湯,這是順應膽經的氣機。

當三陽經的氣機順暢時,邪氣就不會進入體內,三陰經自然不會發病。

若三陽之外邪不解,則必傳於三陰,三陰者何?四曰太陰。外邪傳至太陰,太陰主濕,邪從濕化,濕氣上蒸,頭痛而重,四肢痠疼而覺冷,腹滿嘔吐不食,主以理中湯,是溫中除濕之意也。五曰少陰。(少陰乃水火交會之區。)邪入少陰,若協火而化為熱邪,熱氣上蒸,頭痛而咽乾便赤,少氣懶言,肌膚燥熯,法宜養陰,主以雞子黃連湯,是潤燥救陰之意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的邪氣沒有解除,必然會傳遞到太陰、少陰、厥陰三陰經。

太陰經:主司濕氣。邪氣傳入太陰經,會與濕氣結合,濕氣上蒸,引起頭痛加重、四肢痠痛發冷、腹脹嘔吐不食。治療方法以「理中湯」為主,溫中散濕。

少陰經:水火交會之地。邪氣進入少陰經,如果與火氣結合,轉化為熱邪。熱氣上蒸,引起頭痛、咽喉乾燥、大便發赤、少氣懶言、皮膚乾裂。治療方法以養陰為主,使用「雞子黃連湯」,潤燥救陰。

邪若協水而化為陰邪,頭痛而脈微欲絕,身重而欲寐懶言,咽乾而口不渴,主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是溫經散寒、扶陽抑陰之意也。六曰厥陰。邪入厥陰,厥陰主風木,邪從風化為病,風主輕清,頭痛而巔頂更甚。(諸陰之脈至頸而還,惟厥陰脈會頂巔。)厥陰又屬至陰之所,邪入此,從陰化者亦多。

白話文:

如果邪氣與水氣結合形成寒邪,就會出現頭痛和脈搏微弱甚至快要消失,身體沉重想睡覺又不想說話,喉嚨乾澀但嘴裡不渴。這時候應該採用麻黃、附子、細辛製成的湯劑,這是溫暖經絡、驅散寒氣、扶助陽氣、抑制陰邪的意思。

第六個是厥陰。邪氣進入厥陰,厥陰主風木,邪氣從風氣轉化為疾病,風主輕清,頭痛會更劇烈,特別是頭頂。(各條陰脈都到了頸部就迴流,只有厥陰脈會合於頭頂。)厥陰又屬極陰之處,邪氣進入此處,從陰氣轉化而成的也很多。

頂痛多兼乾嘔吐涎,爪甲、唇口青色,肢冷腹痛。主以吳萸四逆湯,是回陽降逆祛陰之意也。([眉批]此論六經頭痛。三陽三陰為病,有界限,有次第,有傳不傳,傳者病也。著眼論《素問》云:三陽為父,指太陽;二陽為衛,指陽明;一陽為紀,指少陽。三陰為母,指太陰:二陰為雌,指少陰;一陰為使,指厥陰。

白話文:

頭痛劇烈時常伴隨乾嘔和流涎,指甲、嘴脣發青,四肢冰冷、腹痛。治療以吳茱萸四逆湯為主,這是為了溫補陽氣、平息逆氣,驅除寒邪的意思。(眉批:此論述的是六經頭痛。三陽三陰所致疾病,有界限、有次第,有的傳變、有的不傳變,傳變表示有病。著眼於《素問》所說:三陽為父,指太陽經;二陽為衛,指陽明經;一陽為紀,指少陽經。三陰為母,指太陰經;二陰為雌,指少陰經;一陰為使,指厥陰經。

此篇所論,是從六步流行之氣機言之也。)邪在三陽,法宜升解,不使入內為要。邪在三陰,法宜溫固,由內而釋,不使傷表為先。([眉批]總結六經。)

白話文:

這段文字所討論的是六步流行的氣機。

  • 如果邪氣在三陽經,治療方法應該升提解表,不要讓邪氣深入體內。
  • 如果邪氣在三陰經,治療方法應該溫補固表,從內部驅散邪氣,避免傷及體表。

(眉批:總結六經)

若內傷日久,七情過度,陽虛陰虛,亦能作頭病,但病形無外感可徵,頭眩昏暈,十居其八,頭痛十僅二三。因陽虛日久,不能鎮納濁陰,陰氣上騰,有頭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壓定,有欲繩索緊捆者,其人定見氣喘,唇舌青黑,渴飲滾湯,此屬陽脫於上,乃系危候。法宜回陽收納為要,如大劑白通四逆之類。

白話文:

如果內傷過久,情緒過激,導致陽氣虛衰,陰氣虛弱,也會引發頭部疾病。但這種疾病不會出現外感徵兆,頭暈目眩者約佔八成,頭痛僅佔兩三成。由於陽氣虛弱日久,無法壓制濁濁陰氣,導致陰氣上升,會有撕裂般的頭痛、泰山壓頂般的頭痛,或感覺頭部被繩索緊緊捆綁。患者此時往往會氣喘,脣舌發青發黑,口渴想喝滾燙的湯水。這種情況屬於陽氣脫離上位,屬於危急徵兆。治療方法應以回陽固攝為主,例如服用大劑量的白通四逆湯之類的藥物。

緩則不救。若誤用發散,旦夕即亡。因陰虛而頭痛者,乃火邪上衝,其人雖無外感可徵,多心煩咽乾,便赤飲冷,有覺火從腳底而上,火從兩腰而上,火從臍下而上,上即頭痛,無有定時,非若外感之終日無已時也。法宜扶陰,如六味、八味之類。此條尚有區分,病人自覺火自下而上時,其人安靜,不喜冷飲,咽不幹,便不赤,心不煩,唇舌若青,則又是陰氣上騰。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之復之,切不可妄用滋陰降火。

白話文:

如果病情發展緩慢,就無法挽救了。如果誤用發散的藥物,一兩天后就會死亡。因陰虛而頭痛的患者,是火邪向上衝擊造成的。患者雖然沒有外感症狀,但多有心煩、喉嚨乾燥、小便發紅、喜歡喝冷飲、感覺有火從腳底、腰部、臍下向上衝,衝到頭部就頭痛,沒有固定的時間,不像外感頭痛般整天持續不退。治療方法宜滋補陰液,例如服用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中藥。這條內容還有一點區別,當患者自覺有火從下向上衝時,但患者很安靜,不喜歡喝冷飲,喉嚨不乾燥,小便不發紅,心不煩,嘴脣和舌頭發青,那是因為陰氣上盛。治療方法宜用辛甘大熱的中藥守住和補益陰氣,切不可隨便滋陰降火。

一滋陰降火,則陰愈勝而陽愈消,脫證立作矣。([眉批]推論頭痛有陽虛、陰虛危候,析陰陽於微芒。)內外兩法,各有攸歸,前賢雖稱頭為諸陽之首,清氣所居,高巔惟風可到,治之專以祛風為主,此語近是。予謂凡病頭痛之人,每由內之正氣不足,不能充周,外之一切風邪,(六客即是六風,風字宜活看。)內之一切陽虛陰虛,俱能上逆而為病。

白話文:

如果過度滋陰降火,陰氣會越來越強盛,陽氣會越來越衰弱,就會出現脫證(元氣大虛的危重症狀)。(眉批:推測頭痛有陽虛、陰虛的危險徵兆,在細微處分析陰陽。)內治法和外治法各有側重。前人雖然說頭部是諸陽會聚的地方,清氣停留的地方,只有風才能到達高處,治療時以祛風為主要方法,這話比較正確。我認為凡是有頭痛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內部的正氣不足,不能充實周流,外界的各種風邪(六客就是六風,應靈活理解風字),內部的各種陽虛陰虛,都可以上逆而致病。

外邪則按定六經提綱病情為準,內傷則按定喜怒悲哀憂思恐懼、陽虛陰虛為要。他如諸書所載,有名雷頭風者,頭響者,頭搖者,頭重者,偏左偏右者,大頭毒者,宿食頭痛者,種種名目,亦不可不知。雷頭與響者,氣挾肝火而聚於上也。(火即是風,言其盛也。)雷頭,主以清震湯

白話文:

如果是外因引起的疾病,根據六經的不同部位來確定病情。如果是內傷引起的疾病,則根據喜怒哀樂、憂思恐懼,以及陽虛、陰虛來確定病情。其他書籍記載的疾病,如雷頭風、頭響、頭搖、頭重、偏左偏右、大頭毒、宿食頭痛等各種名稱,也不能不瞭解。雷頭風和頭響,是由於氣挾帶肝火聚集在頭部所致。(火即風邪,表示病情嚴重。)治療雷頭風,主要使用清震湯。

頭響者,主以小柴胡加丹、梔。頭搖者,風淫於內也,主以養血湯。頭重者,濕氣蒸於上也,主以祛風散濕湯。偏於左者,血虛風動也,主以四物加風藥。偏於右者,氣虛而風襲之也,主以四君加風藥。(左右二證,予常以封髓丹加吳萸、安桂,屢治屢效。)大頭毒者,外感時行癘氣,壅於三陽也,主以普濟消毒飲

白話文:

頭重痛:使用小柴胡湯加丹參、梔子治療。

頭搖晃 :因風邪侵入體內引起,使用養血湯治療。

頭沉重 :因濕氣上蒸造成,使用祛風散濕湯治療。

偏左頭痛 :因血虛導致風動引起,使用四物湯加風藥治療。

偏右頭痛 :因氣虛導致風邪侵襲引起,使用四君湯加風藥治療。

(上述左右兩種情況,我常使用封髓丹加吳茱萸、安桂治療,屢試不爽。)

大頭疼 :因接觸時令流行的瘟疫之氣,阻滯於三陽經絡所致,使用普濟消毒飲治療。

宿食痛者,飢則安而飽則甚,由胃中濁氣上蒸也,主以平胃散加消導藥。以上等法,皆前賢所制,亦可擇取,姑存之,以便參考。([眉批]提頓開下,搜採無遺。名論不刊,醫家上乘。)

白話文:

肚子痛是因為有宿食滯留,餓了就會緩解,吃飽了就更痛,這是因為胃裡濁氣上衝導致的,治療時應該使用平胃散加上消導的藥物。以上這些方法都是前輩們制定的,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姑且記下來,以便參考。([批註]深入淺出,蒐羅齊全。名論不朽,是醫家學習的典範。)

查近市習,一見頭痛,不按陰陽,專主祛風,所用無非川芎白芷荊芥防風、蔓荊、藁本羌活天麻、辛夷、蒼耳。夫此等藥品,皆輕清之品,用以祛三陽表分之風,則效如桴鼓;用以治三陰上逆外越之證,則為害最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最近市面上流行的治療頭痛方法,只注重驅散風氣,不考慮陰陽平衡。所用藥物不外乎川芎、白芷、荊芥、防風、蔓荊、藁本、羌活、天麻、辛夷、蒼耳。這些藥物都是輕浮清散性質的,用來驅散三陽表分的風邪,效果顯著;但用來治療三陰上逆外越的證狀,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一點,必須要注意。